再谈政棍蝗虫夹袭,面对红海怎么办?/拿督刘明
我上一期的文章:“政棍蝗虫夹袭,中小企业情何以堪”在网络电台的推波助澜下炸开了锅!最近我出席几个活动,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都和我聊起“引清兵入关”这词,说我很贴切地道出了中小企业的困境和心声,也对政府大开门户的作法非常无助和无奈!
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能够引起社会大众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共鸣,甚至让一些当政者对这个课题的关注,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曾经也受益
这篇文章恰逢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拜访马来西亚期间刊登,我仿佛成了一个不知好歹的搅局者,为这个“举国欢腾“的日子增添了少许灰暗!
马来西亚是民主国家,任何论述都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只是我有一点“受宠若惊“被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点名反驳。
YB林立迎敢怒敢言的从政态度是我敬佩的人民代议士之一,他的批评我当然虚心受教,虽然我不太认同他的观点,故我恳请YB林立迎暂时放下他擅长以数据说故事的律师身分,实地拜访或问一问他身边认识和不认识的中小企业朋友,听一听他们对这一波“蝗灾”的遭遇和感受,也许从不同角度看事情,会更有代入感和共鸣!

我用“蝗虫“来形容中企内卷我国,并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形容词。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她的经济天翻地覆地成长,飞快地窜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自己也是中国冲击1.0的受益者,更何况身为炎黄子孙,我绝对乐观其成中国崛起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
但是中国冲击2.0带来的产能过剩,确实扭曲了世界经济的秩序、严重威胁很多国家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当然包括我们的国家马来西亚,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勿入红海
自我懂得营销以来,我读懂的所有教科书都教导我们从创新来区隔竞争对手,以免堕入红海的激烈竞争,削价绝对是最后一个逼不得已的选项。
但是中国企业的所谓创新,几乎千遍一律都是如何从价格上争取市场份额,谈的都是性价比而完全罔顾产品的价值。
最近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砸巨资打广告的拼多多海外版Temu,又是另一个把价格往死里打的所谓“创新“平台!
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的廉价商品,一波接一波、连绵不断的套路,不止让我们这些零售商看了心惊胆战、怀疑人生,相信更让其他网购平台尤其是Lazada和虾皮面对最艰辛的挑战、穷以应对!
Temu和其他网购平台不一样和更具破坏性的是:他们无底线压榨供应商和给顾客7天无理由退款的舔客方式,只有内卷的中国商家愿意供货,我国商家是边都沾不到的!
做生意内卷到如此地步,至于吗?
残酷的邂逅
然而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Temu”这一个“美丽“的“邂逅“,绝对会让我们的国民尤其是马来同胞爱到如痴如醉,但如此一来,更多的国内消费将“飘向北方“,让原本疲软的经济更雪上加霜。(Temu 马来文应该译为相遇或邂逅)
罢了,我假如继续数落中国企业的不是,肯定会被某些人定调为不思进取的鲁蛇(loser),咱们就此打住吧!
我要在这里郑重声明,我甘冒天下之不讳而道出马来西亚中小企业之艰辛和挑战,是出自一颗爱国之心,绝对是对事不对人,也绝对没有反任何国家的意图,更何况一个蝼蚁小民,我何德何能?
有朋友问我,面对这些势不可挡的残酷状况,我们该如何应对?我说我没有答案,各安天命吧!
应对方案
不过我还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些方案,让大家脑力激荡一下。
1)节流开源
假如你的生意正面对中企的“龙卷风“,我劝你尽快把亏损的业务或分店等结束,把公司规模缩小止损,先生存下来,再寻新的商机。
假如你有机会再开拓新商机,记得避开中企有优势的行业,敬鬼神而远之!
2)另辟渠道
我最近有幸成为圆梦工厂所举办的创业大赛的其中一位导师。我的学生是一位刚从日本归国的汽车设计师。
他原本是想标杆日本的muji, 我告诉他作为一个新晋的品牌,muji的产品链太多,新品牌最重要是聚焦。
结果我们选择用设计来赋予传统文化产品新的生命,如用风筝做为璧灯、马来粽(ketupat )化身为车内香氛等等..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避开被蝗虫追杀的重灾区:一般的消费市场如商场和线上平台,专注于游客,反正免签后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中国游客倍增,他们一定会毫不吝啬地购买一些伴手礼和纪念品回去送人。
我们标杆日本著名伴手礼“Tokyo Banana “, 假如我们的产品设计是独一无二的、是游客必买代表马来西亚的纪念品,这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渠道!
最重要的是,外企不容易进入这个领域!
3)“共同富裕”
倘若你身处的行业很有前瞻性,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你又经营得不错,只是担心外国势力的恶性竞争。
为了继续保持竞争力,你无妨和一些国外的同行联手,共同打造更大的商机。
西方谚语云: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 (既然无力抗衡,共同富裕吧)
和比你大几倍的竞争对手联营,当然包括中企,与狼共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宝腾汽车零件供应商的经验前车可鉴,自己斟酌吧!
我不想在这里谈什么建立品牌等老掉牙的方法,因为大军压境,自创品牌来不及也未必管用!
最后一招就是:政府立法管制!不过假如我们的执政者还坚持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继续高举自由贸易这神圣不可侵犯的“共赢“大旗,我们无话可说,因为我们选出来的政府心甘情愿让他国赢两次!
认命吧!退堂!
免责声明:
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老板拿董事薪水、董事费、还是股息比较好?

(吉隆坡19日讯)许多中小企业老板既是股东,也是董事,但在公司获利时,常常陷入一个两难的选择——到底该拿董事薪水、董事费,还是透过股息方式来分红,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YYC集团总执行长拿汀叶欣向指出:“若企业希望公司估值能够持续成长,老板应优先考虑以‘市场价格’来设定董事薪水或董事费。”
董事薪水过高,估值将大打折扣!
她解释说,若董事薪水或董事费设定过高,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从而影响以盈利为基础的估值方法,如市盈率(PE,Price-to-Earnings)法,甚至连未来吸引投资者入股时,也可能因账面利润偏低而导致公司估值被压低。
“你应以市场行情为准,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你要请一位专业经理人来接替你的位置,并期望他能达到你现在的绩效,那这个人应当值多少薪水?这就是合理的市场价格。”
派发股息,有利税务规划
另外一个选择是透过派发股息(Dividend),尤其在公司拥有盈利或累积盈余(Retained Earnings),并且符合偿付能力测试(Solvency Test)时,即可进行。
“派发股息的最大好处,是在个人所得税上享有一定的优惠。股息在个人层面是免税的,除非超过十万令吉(RM100,000),才需缴付2%股息税(Dividend Tax)。” 拿汀叶欣向解释说。
相较之下,若以薪资方式领取酬劳,最高边际税率高达28%,因此若税务规划得宜,股息是较为节税的选项。
薪酬制度公平透明,股东齐心才能走更远!
她强调,透过科学化的董事薪酬与分红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公平”的基础,也能让股东之间避免误会与猜忌,从而专注发展业务。
然而,制度透明只是基础,真正让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股东艺术”——一种在企业治理中更高阶的策略思维。
什么是股东艺术?有没有艺术决定公司能不能做大!
“你们有一致的方向吗?有没有佬大带队?公司的佬二是否真正跟随方向?每位股东是否在自己的本份中尽责尽力?” 拿汀叶欣向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指出若没有良好的股东战略,即使公司盈利再高,也可能因内部矛盾而停滞不前。
她将在即将举办的免费线上课程《生意要做大,公司要值钱》中,深入讲解如何结合“股东科学”与“股东艺术”,从制度到文化,帮助企业提升估值、强大团队、让股东更安心。
想学习如何分配董事酬劳更合理?如何通过股东战略带动企业成长?立即报名课程!
课程详情:
日期:2025年5月29日(星期四)
时间:下午2时 - 6时
平台:线上教学(ZOOM)
语言:华语
原价:RM398 🔥 现在免费!
席位有限,马上点击链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