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贸易格局剧变 货币秩序面临再平衡/安邦智库

4月2日关税风暴以后,美元在外汇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显著波动。美元指数(DXY)在关税声明发布之初因为避险需求和关税预期短暂走强,但随后受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拖累呈下行趋势。

安邦智库(ANBOUND)资深研究员认为,当前全球货币秩序正在经历一个“再平衡”的过程。欧元试图借助关税机会提升欧元国际地位、与美元“争天下”,不过前景不容乐观,最终甚至可能导致美元地位更加独一无二。

美元市场深度无可撼动

此外,其他国家的货币梦想随着全球化的碎裂实际也没有机会了。因此,尽管短期内美欧冲突加剧、美元资产抛售动摇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暴露了美元体系的脆弱性;但从长远来看,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政策调整的灵活性,使美元在与欧元和日元、人民币等的竞争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尽管美元短期内面临危机,其长期优势依然显著。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无可匹敌。即便在当前的美债抛售潮中,华尔街仍是全球资本的避风港,金融创新和市场影响力远超欧洲和亚洲。

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股市市值占全球 40%)、最活跃的美债市场(截至2024年11月,未偿余额36兆美元),以及以 SWIFT 为核心的支付清算网络,任何国家想完全替代美元的网络效应都是非常困难的。

其他货币各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潜力不容忽视。目前来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例如豁免补充杠杆率或停止量化紧缩,均可稳定美债市场和美元信心。

通过减少对乌克兰战争的干预,美国可能迫使欧洲承担更多责任,从而削弱欧洲资本市场吸引力,推动资金回流美元资产。

此外,欧元4月份大幅升值,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资本的避险情绪和欧洲央行缓慢降息的支撑,但是欧元区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受限于欧盟的结构性问题和地缘政治弱势。

其他货币同样面临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日元虽在关税风暴中升值,但日本经济面临通胀压力,日本政府长期面临高额债务问题,债务规模不断增加。

除此以外,中国长期以来也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和数字人民币的助力下,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升至4%-5%。然而,与美国的关税矛盾极大地打击了这一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障碍在于资本管制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开放,与美元的自由流动相比,人民币的资本账户限制使其难以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首选。全球贸易碎片化和供应链区域化又削弱了中国的出口优势,限制了人民币的使用场景。

尽管中国在金本位试验和数字货币领域有所突破,但短期内难以动摇美元的根基。

逆全球化趋势

安邦智库在很早之前便已预见了逆全球化席卷全球,如今的关税风暴是全球化梦想破灭的又一明晃晃的证据,也揭露出中美之间和跨大西洋关系的深刻矛盾。

这一背景下,所有国家都将强调“内循环”的重要性。在贸易上,这将不利于小国,在金融战争中同样也不利于“缺乏底牌”的国家。

因此,短期内,美欧冲突、关税风暴和美元资产抛售暴露了美元的脆弱性,令日元、欧元等短期走强。然而,从长远来看,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地缘政治优势以及政策灵活性,确保美元在全球货币秩序重构中仍占据核心地位。

未来货币体系或呈现多极化趋势,但美元的霸权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稳固。这种“再平衡”不是美元的衰落,而是其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的适应与巩固。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名家专栏

跟随巴菲特买股未必能发财/安邦智库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看似简单——买入优质公司、长期持有、注重价值而非短期波动,但其成功背后有复杂因素,包括时间、规模、投资纪律、资源和市场环境等等,这就是普通投资者紧跟模仿却成为不来巴菲特,难以完全复制其投资成果的原因。

1. 投资策略需要分析团队的支持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核心是“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优秀企业”,但评估“内在价值”需要深入的财务分析、行业洞察和长期视角。普通投资者在“选股”这一关,就完全卡壳了,因为缺乏专业分析能力或是真正有效的数据资源。

2. 你的钱没有多到可支持长期投资

巴菲特强调长期持有,如可口可乐持股超30年,但普通投资者常受市场波动或情绪的影响,难以坚持。一般人有太多的理由需要用钱,更是“亏不起”,碰见下跌浪潮就只好减持了。

3. 投资纪律与耐心

巴菲特现在2024年底为止,持有创纪录的3250亿美元现金,他在耐心等待低估机会。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他就投资过高盛,占了大便宜。普通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跌,缺乏类似投资纪律。

4. 公开持仓股票是“晚班车”

巴菲特根据法律必须公开“13F文件”,披露每季度持仓,但普通投资者看到的时候,巴菲特的交易已经发生了1.5月至3个月,股价可能早已大幅波动。说白了,就是已经晚了。

5. 公开的仅是部分

根据法律,巴菲特在13F文件中披露的只是美国上市股票,不包括他持有的非美股,如日本五大商社、比亚迪分别235亿和55亿美元。也不包括非公开投资(如伯克夏的保险业务)。

“巴菲特神话”是指的整体回报,不仅来自股票,还包括保险浮存金,2024年就有约1500亿美元和全资子公司的收益,如BNSF铁路。所以,实际普通投资者根本没法去追巴菲特的投资。

6. 存在“巴菲特溢价”

巴菲特能够拿到的股票价格,一般人拿不到的。巴菲特的投资是典型的集中投资,投资的数量不多,因此大资金注入对股价影响大,这就有了“巴菲特溢价”,普通投资者的小额买入无此效应。

当巴菲特以优惠条款投资,如2008年高盛优先股的时候,普通投资者只能干瞪眼。

7. 交易成本区别很大

普通投资者在交易的时候要支付高额管理费,如波士顿Fidelity就会收取0.6%至1%。有的地方,还要面临高税收的要求,如波士顿就要收资本利得税15%-20%。巴菲特则可以做出更多的选择,交易成本条件要好得多。

8. 巴菲特有专业团队

过去著名的包括查理·芒格、托德·库姆斯等人,他们协助全面分析公司,作出判断和决策。普通投资者则只能依赖散乱信息得到一点信息,也需要支付高额管理费。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年会上正式宣布退休了,这个决定震惊了市场,但也在意料之中。他已经创造了市场奇迹,从1965年至2024年,他的投资获得了20%的年化回报,他主导的伯克夏股价,从19美元涨至66万5000美元。

奇迹难再现

这既得益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1960年至1980年代,美国GDP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5%,还有宝贵的低估值机会。

在1970年代,股票的本益比往往只有7倍到10倍。现在的高估值,显然已经限制了类似的机会。

随着巴菲特的退休,一个奇迹时代似乎正在显示出疲态,这是我们特别应该关注的地方,现在是防御性投资的时代,而不是积极进取的时代。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