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你,钱够用吗?/股悦

近期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发布的一项理财调查结果,再次显示大部分人都面临钱不够用的财务难题。

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收入仅足以应付生活上的各种开销,并没额外款项用作其他用途。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情况是,有22%的受访者出现入不敷支的窘境,生活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

除非他们早前已有一笔储蓄或投资为储备金,否则,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以“借钱”或“使用未来钱”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使用未来钱的可能性有二,其一是使用信用卡,也就是通过金融机构借贷的方式过活。

信用卡使用得当则有利,有些发卡机构甚至提供不错的现金回扣,至少可从中受惠,但前提是能够还清每月结算余额。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无法优化信用卡带来的便利,高达18%年利息的卡债在利滚利之下,将快速推高债务。

在持有信用卡的受访者当中,18%只偿还最低款项,另27%则依据自己的负担能力而决定偿还的数额。

1450亿公积金被提领

至于使用未来钱的另一方式,就是因疫情之下,政府允许会员从公积金户头提领计划下,提前使用退休金。

根据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的四项特别提款计划,会员共从公积金户头提领了1450亿令吉的巨额。相比国内的两座摩天楼新地标,这笔款项可兴建29座Merdeka 118或3.5座TRX 106。

鉴于不少会员参与提领计划,为此,有超过一半(53%)的受访者认为,公积金存款不足以支撑退休生活,另有29%表示不确定。

在此项调查中,其中一道问题也包括:如果政府允许会员可从公积金户头提领,你会申请吗?

惊讶的是,尽管知道退休金不足够,但仍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48%)表示会提出申请,17%则表示不确定。

生活成本持续高涨,如今就连快熟面也喊涨,在钱不够用之下,提领公积金解决眼前的财务问题,而未来的事情只能事后见步行步。

虽然生活逼人,但也必须精明消费,编制预算所需的消费清单,并以必需品优先,量入为出。

有多种存钱方式

大家都希望成为有钱人,所以有必要尽量找办法存钱,如果消费时使用现金付款,所得到的零钱可放进扑满储存起来。

当然,随着电子钱包使用率普遍化,如今使用现金作为交易的次数也逐渐减少,市面上也有一些功能让消费者储存零钱。

比方说,通过电子钱包支付23令吉50仙的消费,系统将自动扣除24令吉,50仙将转移和储存到另一个户头,与电子钱包的余额分开。

无论是通过现金或电子钱包的方式储存零钱,积少成多,持之以恒,日子久后就会有一笔客观的数额。

存零钱的方式或许无法赚取利息,而货币市场基金或是更好的选择,最低储蓄额只需10令吉,是大家都能负担得起的存钱管道之一。

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与定期存款相近的利息,其好处是利息以日计算,且可随时兑现。

视频推荐:

 

 
 

 

反应

 

名家专栏

为何出席股东大会?/股悦

每年的五、六月份,又来到了上市公司常年股东大会的旺季,也可能是一些小股东们最“活跃”的日子。

每逢这个时节,关注公司发展的小股东们,开始翻阅年报和其他资料,准备前往会场“问政”。

今年尤其不同,因从3月起,上市公司必须恢复以实体形式,或以混合形式(实体加线上)召开股东大会。

过去,一些公司“象征式”召开线上股东大会,提问不透明、避重就轻,甚至限制发言时间,严重削弱了小股东们的监督能力。

实体形式召开大会让小股东们的发声空间更真实、更具监督力,董事部也难以逃避现场所提问的尖锐问题。

伴手礼成焦点

在股东大会上,经常会被小股东们发问的一道问题,往往离不开:公司会提供什么伴手礼给予出席的股东们。

尽管一些公司在股东大会通知函上已表明,公司不会派发任何的礼品,甚至无茶点招待给予出席大会的股东,但依然逃不了小股东们的追问。

针对伴手礼的提问,其中一家公司的董事部就此回复道:公司将以更实际的方式,也就是将伴手礼所省下来的钱,用于派发股息来回馈股东们。

但部分小股东依然不依不饶,对董事部展开“炮轰”,仿佛公司“欠”了他们一份伴手礼。

这可能与疫情前所举行的股东大会有关系,不少公司都会派发“礼包”,甚至盛款招待,安排茶点、自助餐,场面热闹非凡。

这引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出席股东大会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出席股东大会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参与公司的监管、了解公司的运作,以及监督管理层。

当然,如果公司能为小股东们派发礼品,这无意是一个额外的奖励,反之也不该如“孙悟空般大闹天庭”。

股东大会是小股东们一年一次,难得可以与董事成员和高级管理层“见面”的机会,甚至让自己犹如“大老板”般审问有关公司的运作状况。

无论你是持有100股还是10万股,作为股东的你都拥有发声的权利,而股东大会是唯一一个正式平台。

在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可以针对董事报酬、财务表现、管理和运作,以及未来方针等相关议题发表意见或作出质询。

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股东大会上才能第一时间从公司董事部或高层口中获得直接回应。

提醒、监督、质询

虽然作为小股东的你和我或许无法改变全局,但在大会上提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点醒董事部的关键。

同时,你我的一次发言,也许会引起其他小股东们甚至是媒体关注,进而推动公司改善透明度。

正是这些小小的行动,逐渐累积成影响力,让公司知道——小股东不是沉默的人数,而是真正关心公司方向的伙伴们。

出席股东大会,不只是一个仪式,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投资负责的表现。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