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人民币升值快非好事/安邦智库

进入2023年,随着中国放开出入境限制,以及新冠疫情高峰逐渐过去,该国经济恢复的前景越来越乐观,这也带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新的一年开局持续快速走强。

时隔近5个月之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收复6.8关口。

如果从去年11月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强算起,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双已升破6.8关口,回归到去年8月前的水平,升值幅度约为7%左右。

一些机构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化更加乐观,包括高盛、摩根史丹利等外资投行也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将升值到6.5左右。这一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其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乐观预期,对于吸引外资流入,推动中国经济恢复增长有利。

不过,从趋势上来看,一方面对外贸易因外部需求减弱可能导致出口下滑,从而带来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收窄。另一方面,尽管美联储政策趋于明朗,但中美利差仍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而美国经济前景和美元指数变化的不确定性仍不能排除,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不利。

未来双边震荡趋势

因此,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势头恐难以长期维持,未来仍会是一个双边震荡的趋势。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前景,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不久前曾谈到,在2023年,在外部趋势趋于明朗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

如果中国经济如预期逐渐恢复,则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在波动中走向回升。这种回升,实际上就是人民币向“合理均衡”的回归。

但安邦智库此前也提到,人民币汇率变化不应脱离“合理均衡”的理性范围,过度升值或贬值都会带来波动性的回调,偏离越远,则回调会越强烈。

2023年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仍将是常态。因此,人民币过快上涨对于处于恢复期的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而言,并不完全有利。

从2022年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已经经历了大幅波动的情况。根据此前安邦智库研究人员的计算,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市场汇率累计贬值约8.63%,为近年来最大年度跌幅,而波动幅度与年初值相比超过16%。

就人民币中间价而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全年累计贬值5889基点,贬值幅度超9.23%,这也创下了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的最大贬值幅度。

大幅波动干扰外贸

这种大幅波动,影响到对经济的预期和对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估值,带来资本的快速流动,给资本市场和对外贸易带来很多干扰。

在美联储紧缩政策趋于缓和的情况下,目前来看,美元指数已经开始从高位回落。美元对日元、欧元等各主要货币都呈现不同程度贬值的情况。这意味着国际资本已经开始从追逐美元资产向新兴市场和其他仍具有增长潜力的地区溢出,寻求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获得额外的汇率收益。

从目前国际投行看好人民币资产的情况来看,国际资本已经开始向中国流入,提前布局。这虽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恢复有利,导致资产价格的提升,但也会加大该国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化,从而带来更大的波动和风险。

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同样对中国经济不利。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于本已面临巨大外部需求下滑压力的对外出口更为不利,也会加快全球供应链向海外转移;另一方面,人民币过快升值,也会随着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中的通胀压力。

如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曾经指出的,在新的形势之下,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或者升值,实际上都不利于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隐忧挥之不去 人民币跌至今年新低

(北京7日讯)离岸人民币连续第三天下跌,触及2023年新低,此前有报道称决策层建议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这至少是不到一年内的第二次。

人民币兑美元周二一度下跌0.35%,至日内低点1美元兑7.1443元人民币,创去年11月30日以来盘中最低水平。

人民币下跌表明交易员依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感到担忧,即使中国当局寻求提振经济。

瑞穗银行驻香港的首席亚洲外汇策略师张建泰表示,推动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是中国“相对可行的政策选项”之一,因近期人民币贬值可能限制了直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

彭博社报道,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据悉正评估进一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在降低自身负债成本的同时,激励居民转化存款为消费和投资,进而提振经济。

知情人士表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上周建议国有大行调降三年期及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10个基点,下调活期存款利率5个基点。他们并称,各家银行正对此进行评估,最早本周调整。

知情人士因未被授权对外评论而不愿具名,中国央行未立即对此予以置评。

部分境内商业银行在过去几个月中已经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国有大行上月也调降了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的利率上限。这一方面有助缓解银行的净息差收窄压力、增强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决策层在稳增长方面的考量。

短期下调利率概率减

上月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已有所放缓,在一季度信贷规模扩张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后,4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不及预期。

此外,居民部门正大幅增加储蓄并提前偿还房贷,资产负债表收缩初现,企业部门则同时面临需求和利润下降。本周起,中国将密集公布包括进出口、信贷数据等在内的5月份经济数据。

“考虑到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异,以及货币传导机制不那么顺畅,中国进一步宽松政策的空间将较为有限,”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调降存款利率可为银行增加信贷支持提供激励和空间。这同时也意味着短期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减少了。”

去年9月,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曾全面下调基准存款利率,是2015年以来首次。以工商银行牌价为例,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存年利率分别为2.6%和2.65%,活期存款利率为0.25%。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等在近日的报告中表示,去年以来存款定期化进一步加剧,且长期限存款占比提升,这推动了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走高,特别对于头部银行而言,受此拖累更为明显。

报告指出,当前核心存款长端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市场利率,存款定期化背景下,调整必要性增强。

中国央行自去年8月调降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操作利率后一直维持政策利率不变。上月进行的彭博调查显示,央行今年余下时间也将维持利率不变,但将在三季度下调主要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

接受中国央行指导的利率自律机制于去年4月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曾表示,建立该机制重在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央行给予适当激励。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