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展望乐观/安邦智库

自2001年以来,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长期以来,中国对境内机构借用中长期外债一直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

作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制度框架可溯源至20世纪90年代的渐进式改革,并在入世后逐步构建双向开放体系。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持续推进,2015年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权重10.92%),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关键性突破。

随后,“债券通”(2017年)、沪港通、深港通等机制相继放宽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不过,根据IMF的资本账户开放指数,中国在40项资本交易中仍有超过一半受到严格管制,其开放程度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部分新兴市场(如巴西、印度)。

截至2025年初,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股市总市值约90兆元人民币(约56兆令吉),吸引了全球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的关注。

投资者反应积极

此外,资本账户中诸多限制性政策(如资金汇出限额、外汇对冲工具不足)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世界投资者的观点因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而各异,但普遍围绕开放步伐、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进行讨论。

许多投资者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进入中国庞大市场的关键。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和日本养老投资基金(GPIF)等机构表示,若放宽资本账户限制,他们将更有信心将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纳入长期投资组合。

这种需求不仅基于分散化考虑,也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密切相关,部分国际投资者也对中国政府的开放承诺持乐观态度。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反对或担忧的声音,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首先是汇率波动与资本外流风险。部分投资者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持谨慎态度,担心可能引发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和资本外流。

其次是对中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和细节常缺乏明确时间表,且监管措施(如外汇额度审批)可能突然收紧。例如,2023年央行曾暂停部分外资机构资金汇出,引发市场紧张情绪。

第三是地缘政治与制裁风险。中美博弈加剧了投资者的不安。特朗普第二任期时重启贸易战和金融制裁,使中国资产面临严重外部压力。

第四是金融市场成熟度问题。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成熟,难以应对资本账户全面开放带来的冲击。

建议渐进式开放

针对上述问题,世界投资者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是采取渐进式开放。多数机构(如IMF、摩根大通)建议中国应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优先放宽债券市场和长期投资的限制,再逐步过渡到短期资本流动。

其次是加强对冲工具的建设。国际投资者普遍呼吁扩大外汇掉期和期货市场规模,以提升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目前,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衍生品交易量仍远逊于美元市场。

第三是提升政策透明度。外资期望中国能提供更明确的政策路线图,避免临时性干预,同时明确资本汇出规则和税收政策。第四是加强监管协调。借鉴新加坡和韩国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框架,以增强市场信心。

对中国而言,如何平衡开放与稳定至关重要。渐进式改革、完善对冲机制以及提高透明度均有助于赢得投资者信任。未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议题仍会成为国际投资界关注的焦点。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国际财经

对等关税迈入倒计时 多国与美国谈判进展一览

(华盛顿24日讯)特朗普90天的“对等关税”暂停期已经过半,企业、消费者和多国政府面对的不确定性并没有显著减少。

彭博报道,接下来45天迷雾恐怕还将继续笼罩。

特朗普此前表示,有150个国家想要和美国达成交易,他不会在7月最后期限前与每一个国家都达成协议。

周五,特朗普再次对欧盟发出关税威胁,若落实,可能动摇全球最大双边贸易与投资关系。

曾担任特朗普贸易高级顾问、现为律所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合伙人的凯莉·安·肖表示,预计将有一批协议在7月9日对等关税暂停期结束前公布。

“90天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时间窗口,”她表示。“我的判断是,这次针对约18个核心贸易伙伴的谈判是认真的。7月9日之后,那些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将收到一份文件,上面写明希望他们做出的承诺,如果拒绝,那将被实施新关税。”

谈判关系到的远不只是特朗普“贸易政策陈列柜”上的又一个奖杯,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均认为,加征关税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抑制经济增长、扰乱金融市场,并在降息周期中推高通胀。

若降关税的协议迟迟难以达成,联储可能在更长时间内按兵不动。

以下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所面临的关税税率,以及各国迄今为止为避免加税所做的努力:

英国:10%

5月8日,特朗普宣布与英国首相斯塔默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但协议仅涵盖有限领域,且保留了对英国产品10%的基础关税。

英国汽车与钢铁行业得以豁免25%的行业关税。但关税减免的生效时间及英方钢铁出口配额、对英国钢厂所有权的安全审查要求等关键细节仍不明朗。

中国:34%

面对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美国进口商对成本上升的担忧,特朗普5月12日宣布,未来90天内美国对中国产品的累计新增关税税率从145%降至30%;中国也将相应地把美国商品税率降至10%。

这段暂停期将持续至8月中旬,期间华盛顿与北京将通过贝森特所称的“机制”进行多轮谈判。

贝森特表示,中美2020年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此次谈判的参考模板,但“如今世界变了,产品变了,产品组合也变了——所有条款都可能重新谈。”

欧盟:20%

欧盟向美国提交了修订版谈判提案,回应早前特朗普政府发出的在欧方看来不切实际的“愿望清单”。

然而周五特朗普的态度表明,双方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非常渺茫。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表示,与欧盟的谈判毫无进展,6月1日起美国将把对欧盟商品的关税税率上调至50%。

瑞士:31%

瑞士与贝森特已举行两轮谈判,双方都表示磋商“具有建设性”。下一步,瑞士总统兼财政部长卡琳·凯勒-萨特表示需正式签署一份“意向书”,之后瑞士代表团将赴华盛顿进行正式谈判。

瑞士关注重点在于避免31%的“对等关税”,并希望取消暂停期间仍保留的10%关税。

特朗普对瑞士制药业特别关注,若对药品加征关税,将对以诺华和罗氏为代表的瑞士医药产业构成重大冲击。

印度:26%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结束为期四天的访美行程,其在周五表示与美方代表卢特尼克的“会谈具有建设性”。

彭博报道,印美将分三阶段推进谈判,目标是在7月前签署初步协议,第一阶段涵盖工业品市场准入、部分农产品以及非关税壁垒。

第二阶段谈判范围更大且涉及更多细节,预计在9至11月间展开。第三阶段计划达成一份全面协议,争取在明年获美国国会批准。

日本:24%

日本贸易代表团正在华盛顿继续谈判。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正此前表示,希望6月与美方达成协议。除对等关税外,日本重点关注对汽车行业的25%关税,以及日本制铁对美国钢铁公司的141亿美元并购案。

日本官员表示,他们宁可多花时间,也不愿为赶进度做重大让步。首相石破茂周五在与特朗普通话后表示,“我们一直要求取消这些关税措施。”

韩国:25%

韩国代表团也在华盛顿进行第二轮“技术层面”讨论,作为上周两国在韩国进行的部长级会谈的延续。

谈判聚焦六大领域:贸易平衡、非关税措施、经济安全、数字贸易、产品原产地以及商业因素。

越南:46%

越南表示,第二轮美越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越南工贸部声明称,谈判持续三天,双方确定了“多个能达成共识或立场接近的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谈判的问题”。

下一阶段磋商将于6月继续进行,技术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以“尽快达成符合双方预期和条件的协议”。

泰国:36%

泰国商务部长皮查伊·纳利普塔潘,在5月中旬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会晤后表示,泰国已准备好“尽快”在华盛顿展开谈判。

首相佩通坦已下令收紧原产地证书发放标准,防止出现滥用情况。泰国财政部长皮查伊·春哈瓦吉拉称,泰方希望通过强化监管,每年减少多达150亿美元(约645亿令吉)的对美贸易逆差。

加拿大

加拿大尚未被列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范围,但已受到其他美国贸易措施影响。3月4日,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多数加拿大制造商品加征25%关税,但随后特朗普宣布豁免《美墨加协定》(USMCA)项下的商品。

此后,美国还针对进口汽车、钢铁和铝制品追加关税,这可能扰乱加美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

加拿大总理卡尼希望达成一份全面贸易协议,可能是对《美墨加协定》的重新修订。目前尚无正式谈判时间表。

墨西哥

作为《美墨加协定》的另一参与方,墨西哥也得以享受关税豁免。据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估计,约86%的美墨贸易商品已被排除在关税之外。

不过,关键的汽车行业仍对非美国产成品征收约15%的关税。墨西哥寻求在与美方的安全合作背景下争取更多关税优惠。

总统辛鲍姆周四表示,她已与特朗普通话,讨论美方针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问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