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复苏仍面临挑战/安邦智库

自2022年初以来,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屡次提示当心中国经济失速,以及面临韧性断裂的考验。

面对去年的几次疫情爆发带来的经济冲击。

如何判断2023年以及今后中国经济的态势?疫情管控放开后,中国经济是否就会进入“反弹-复苏-稳定增长”的轨道?

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判断,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发展判断。

安邦的看法是,虽然中国在政策上开始走上正轨,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自动进入稳定复苏的坦途,在今年以及未来几年,重振经济都将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

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安邦智库研究人员持谨慎的中性预期,具体来说,有几点看法:

第一,在2022年中国经济的低基数基础上,2023年统计数据肯定会有反弹,甚至是可观的反弹。

中国一些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如餐饮、旅游、交通、酒店、影视娱乐等行业,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

不过,对整体经济和部分行业的明显反弹,一是反弹建立在去年的低基数基础上,表面数据的恢复性增长,并不能客观反映正常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力度以及健康程度。

二是由于低基数效应,仅仅关心2023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要消除短期波动,应该看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情况,比如结合2024年、2025年的经济一起来看。如果看三年,相信会有更加客观的观察和判断。

内伤很重

第二,当前中国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经济体系的“内伤”很重。疫情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处在下行轨道;加上三年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国内在产业以及企业层面的情况并不乐观。

今年旅游和消费虽然有积极的表现,但那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部分。中国是一个生产型社会,生产活动才是主要的。

在房地产业、部分制造业、对外贸易等行业来看,市场需求、未来景气、现实的债务风险等都不乐观。

第三,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地缘政治环境不断恶化,全球供应链重构,产业转移带来中国企业的订单转移,西方推动与中国的科技脱钩愈演愈烈,中国从外部世界获得技术进步的渠道被堵等种种因素,都会对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的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较大。

从内部环境看,虽然中国中央政府不断强调“国内大循环”、“统一大市场”,出台政策刺激消费,改善供给并拉动内需,但是,多种内部矛盾集中爆发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拖后腿因素。

例如,改革迟缓、市场信心弱化、金融及债务风险增加、消费市场低迷、老龄化与人口负增长交织、财政缺口增大……诸多不利经济的国内外问题正在集中爆发,这将影响中国经济恢复的稳定性和复苏程度。

中国从非正常的疫情中回归正常轨道,这是导致近期经济恢复的关键短期因素。

但由于政治与经济环境变得复杂,以及中国经济整体趋势趋于下行,复苏的可持续性仍然面临挑战。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

中印加强沟通 妥善处理分歧

(喀山24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时,强调两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妥处矛盾分歧。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重要成员,都处在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印正确把握历史潮流和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最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习近平说,中印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妥处矛盾分歧,相互成就彼此发展梦想。双方也要肩负起国际责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作出表率,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贡献。

莫迪则指出,印中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对两国和两国人民至关重要,对地区、世界和平与稳定也十分重要,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 

两人积极评价近期双方通过密集沟通就解决边境地区有关问题取得重要进展。莫迪就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提出设想和建议,习近平对此表示原则赞同。 

双方同意,发挥好两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作用,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双方同意,两国外长和各层级官员开展对话,推动两国关系早日重回稳定发展轨道。 中印双方2020年6月在两国边境西段的加勒万河谷爆发流血冲突,至少4名中国士兵与20名印度士兵殒命。此后,中印关系持续没有好转,两国关系紧张。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