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从美国银行危机获利/Project Syndicate

没有两次危机是相同的。最近几场金融动荡——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危机和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这样。而由战争、瘟疫、饥荒和疫情等地缘战略冲击引发的危机也是如此。

当下我们正目睹着这两个动荡来源——硅谷银行的破产所体现的金融危机,和美中两国冷战加深所体现的地缘战略危机之间的潜在致命相互作用。虽然两场危机的起源各不相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并不重要:它们相互作用的影响可能会大于各部分之和。

硅谷银行的破产是一个更宏大问题的体现:美国的金融体系对通胀的回归和随之而来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完全缺乏准备。

该银行的风险经理们极力否认这种结果,致使该银行因其1240亿美元(约5481亿令吉)未对冲债券组合出现大幅亏损而崩盘,引发了恐慌储户们的典型银行挤兑行为。

人们很难指责储户——即使他们是美国创业文化中的翘楚——未能对其托管资产的复杂金融机构进行尽职调查。这项任务落在美联储身上,但可悲的是它又搞砸了。

美联储只专注大型银行

从为一连串危险资产泡沫——从网络公司和住房到信贷和长期资产——续命的贸然货币宽松开始到随后将后冠病通胀误诊为“短期性”,美联储现在犯了一个极其巨大的监管错误:它只专注于大型银行而忽略了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这类陆续爆雷的较小型区域性银行。

鉴于2008年后已经出台了新的监管体制,这点尤为令人沮丧。针对银行的“假如”压力测试迅速成为最大限度减少金融传染风险的黄金标准。

2009年初的第一次压力测试,实际上标志着人们开始从那场危机中走出来,因为它展现了那些重新充实资本的大型银行可以在一场本已惨痛的衰退中抵御最恶劣的急速下行冲击。

然而,这种压力测试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重复操作。大银行建立充足的金融资本缓冲,几乎不可能在重大衰退冲击下出现系统性故障。历任财政部长、美联储主席,银行总执行长甚至总统都一致吹嘘美国金融体系处于良好状态。

美联储不时地利用年度压力测试来警告一些机构改善风险管理实践或加强资本充足率。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屡试不爽——直到现在。

压力测试存在缺陷

我们本来不会遭遇最近这些曲折,但压力测试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它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对称的风险评估操作,检查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银行在“假设严重衰退”状况下的表现。

美联储工作人员模拟了全球GDP急剧下降、失业率飙升和资产市场暴跌的影响——这些冲击被假定为伴随着重新出现的通胀(并略微考虑了极端通缩状况)和利率下降。

当然,这种假设冲击——美联储所谓的“监管严重不利情境”——与击倒硅谷银行的利率冲击正好相反。

在2023年2月的压力测试中,美联储承认它需要开始更广泛地考虑不同的冲击,允许出现一个新“探索性市场冲击”的可能性——仍然是衰退,尽管伴随的是更高的通胀。

但是在最新一份压力测试报告的结尾处,美联储暗示任何针对企业的探索性结果都要到2023年6月才能出来,而且没有迹象它表明将为较小的地区银行公布此类结果。它做得太少,也太晚了。

为中国崛起提供契机

那么,这与中国和不断升级的中美冲突有何关系?在过去20年间中国有一批高层领导人,一直认为美国正处于永久衰落状态,因此为中国在全球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这一观点在美国制造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获得了支持,而且肯定会随着硅谷银行危机对美国金融体系另一部分的冲击而获得更多支持。

这是一个崛起的中国所梦寐以求的。在西方金融体系再次被某种自残性缺陷所削弱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丁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克里姆林宫作为“亲密朋友”相拥的画面几乎说明了一切。

中国显然认为一场冷战和发生乌克兰的屠杀行为,是加强其推动地缘战略霸权的一个微小代价。

垂死挣扎的纸老虎

中国对美国衰落的看法有一个重要的注脚。虽然毛泽东笼统地暗示过这一点,指出美国是一只“垂死挣扎的……纸老虎”,但这一论点是由王沪宁在1991年出版的《美国反对美国》一书中首次全面阐述的。

根据王沪宁在美国生活时的第一手观察,该书对美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衰败都进行了严厉批评。

王沪宁在中国的新强硬态度方面并不是个无辜旁观者。他是习近平的两位直接前任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首席意识形态顾问,并在阐述“习近平思想”作为中国新意识形态支柱方面发挥了类似作用。

王沪宁是仅有两个留在最高七人领导团队(政治局常委)的人之一,也刚刚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硅谷银行的消亡只是巩固了他的地位。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中国的词源。在汉语中“危机”有危险和机遇的双重含义。从硅谷银行到王沪宁,这正是另一个美国制造的金融冲击和急剧升级的中美冷战之间日益令人担忧的相互作用的要点。一个崛起的中国正死死地盯着危机四伏的美国。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财经

伯南克:当前惊喜不断 经济预测法跟不上形势

(华盛顿22日讯)美联储习用的经济预测和公共沟通模式看起来局限性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经济不断带来惊喜的情况下。

问题并不在于预测本身,尽管预测经常出错。更确切地说,在一个仍在经历后疫情冲击的经济体中,聚焦于一项中心预测——例如预测2024年三次降息,未能很好地传达最终结果的可能范围。面对新一波通胀,上个月公布的利率展望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

一种称作“情景分析”的方法开始流行,其中涉及强调基线情景面临的一系列可信风险,以及央行可能如何应对。这种策略在经济高度不确定时期尤其有用。

采用“情景分析”

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安德鲁·莱文表示:“美联储迫切需要将情景分析纳入其公共沟通之中。”他将其描述为“货币政策的压力测试”。他曾是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的高级顾问。

伯南克本人目前正在大西洋彼岸提出类似论点。在本月为英国央行发布的一篇报告中,他建议英国央行采取这种做法。这已有先例,例如瑞典央行例如已经使用情景来考虑备选政策路径。

伯南克在评论英国央行的预测方法时写道,公布中心情景和其他情景意味着“公众能够就应对机制得出更清晰的推断,因而更好地理解未来的政策行动。”

美国经济运行火热,继续让美联储官员感到意外。从12月到3月,从美联储官员的预测中值看,他们把2024年增长展望大幅上调0.7个百分点,预测今年降息三次。

但是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使得这一预测迅速过气,至少在金融市场上是这样:投资者已经降低了对今年降息次数的预期,而期权市场显示降息一次或根本不降息的可能性和抛硬币差不多。

美联储的预测汇总了19位决策者对经济增长、失业、通胀和利率可能轨迹的看法。美联储的初衷是让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预测中值。但在经济高度难以预测的当下,全部观点显得尤为重要。

减少降息

例如在3月,19位官员中有9人预计2024年降息两次或更少,随着最新通胀数据出炉,这种观点突然变得更加可信。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不断重申的是,央行最终的利率决定将取决于数据,尽管他今年倾向于降息叙事。

如果不了解官员们在“经济火爆”情况下可能如何调整利率路径,“这些展望的任何修订都会造成更多波动”,彭博行业研究研究首席美国利率策略师艾拉泽西说道,“理解美联储如何防范这种潜在结果,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美联储的经济学家确实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情景预测。但这些分析是模型驱动的,没有反映利率决策委员会商定的预期反应,并且不涉及对外沟通目的,因为五年之后才公开。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