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怕竞争 而是怕不公平竞争/拿督刘明
近这两个月最夯的话题,应该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
而马来西亚又更热闹,多了一个中国人来马90天免签,让中资来马抢滩的问题再添变数!
有朋友在我的脸书留言,问我面对美国关税和中资双面夹击,马来西亚企业该如何应对?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这课题,谈谈我的想法希望有所启发:
1. 出口美国是一个大商机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时霸气警告各个不要尝试报复(retaliate ),我非常关注中国的反应。
当中国成为全世界“最有骨气的国家“和美国对着干的时候,我心里暗喜,知道商机来了!
我在BFM的访问当中有提到这一点,当美国把对华关税提高至175%时,基本上两国贸易已经脱钩。
想想,这个地球最大的消费国少了中国这个竞争者,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净土”!
特朗普对华祭出的关税战,让马来西亚即将面临第二波的廉价商品的冲击,而这一波将是灾难性的!
中国每年几千亿的商品瞬间被美国堵死门外,急着要寻求出口,东盟尤其是马来西亚肯定首当其冲!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已经警告中国,不要把产能过剩的商品倾销至欧洲,所以欧盟极有可能对中国商品增加高关税,这无形中为马来西亚提供一个商机!
我们应该另谋出路,把产品出口至美国和欧盟,这何尝不是一个天载难逢的机遇吗?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我们就是那个渔翁!
马来西亚出口美国除了传统的电子、电气、家具、手套等等,还有什么可以出口至欧美?
其实所有民生产品都有市场,因为中国遗留下来的空窗期让什么东西都有可能!
盼马中合作缔双赢
过去的20多年,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众所周知,中国2023年后疫情时期,国内经济面对非常大的挑战。特朗普手上的关税大棒,在这个关键时刻企图扭转了这个世界秩序,让中国商家有技术、有订单却望美兴叹!
就这一点我在采访中就明白告诉大家,马来西亚应该和中国商家合作,他们提供技术和订单,我们负责生产!
应验了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马来西亚的制造业有机会重整旗鼓。
我们不能单靠贸易立国,这个关税战让我们警觉,制造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
我很多朋友如电器、生物科技、塑料等制造业者,都接到非常多来自中国厂商要求合作的献议,中方愿意提供技术和订单,就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
希望这一次的马中合作是真诚的双赢,不是中国赢两次。
我其实正在联合几个协会,策划一个鼓励和教导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如何出口美国的座谈会,尽快带动本国企业在这黄金时刻出海!
我们中小企业要自救,一定要团结一致!
其实我们不应该嘲笑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的野心。
你想想看,2020年的冠病肆虐全世界,单美国就死了一百万人,当时身为总统的特朗普发觉,美国连口罩那么简单的民生用品都要靠中国,万一敌国发动生物科技战,人家不费一兵一卒就让美国灭亡,身为总统,他情何以堪?
更何况现在的美国基本上已经失去了造船、造汽车的技术和能力,连稀土、芯片、钢铁这些战略物资都靠进口,而且几乎都是中国制造,再不争气,相信连战机、军火和军舰等都靠进口,美国的国安岌岌可危啊!
这是特朗普鼓励制造业回流的起心动念,他要的是战略和高科技产品在美国制造,不是网上流传的民生用品!

中国摄影师以马币299超低价抢单事件,引起很多人关注。 (取自Pexels)
2. 中国摄影师事件的启发
最近社媒有一篇关于中国摄影师以马币299超低价抢单的真实事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包括多位国外的网红。
事件的经过很简单:中国摄影师在社交平台宣传RM299就能拍个人写真,包含化妆、造型、拍摄、修图,拍出来效果也确实不错。
很多人心动预约,结果发现后续每张照片需额外收费RM150,顾客最后往往花了几千块钱。
关键是,这些摄影师大多没有合法工作准证,属于非法营业。
虽然这种经营方式确实不符合本地法律,也可能扰乱市场秩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摄影师非常懂得如何吸引顾客、如何用技术与话术打动人心。
这件事带给本地业者的启示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本地摄影师的技术并不比他们差,但对市场的敏锐度、包装行销的手法、与顾客沟通的能力,可能还需要加强。他们的策略,是从“低门槛”切入,用体验留住人,再用作品与服务说服顾客继续消费。这种方式虽然有争议,但却很有启发性。
让别人看见你的技术
假如我是本地摄影师,我会标杆他们的做法,再改良一套合适本地人的生意模式,套用他们的一句话:应用创新!当然前提是,你的摄影功力必须超越或至少要有他们的水平!
他们非法经营不敢明目张胆广招生意,这时候顺势而为反而是一个突破的契机!
再看看另一个行业——美发。
在中国,很多发型师拍摄顾客“前后对比”的改造视频,吸引大量关注。
这种透过“视觉冲击+专业服务”传达价值的方式,其实也很适合我们本地发型师学习。
现在的竞争不只是技术,更在于“如何让别人看见你的技术”。
我超喜欢看他们的发型师为顾客设计新发型的变装秀!
中国手艺超凡的发型师,真的能让平平无奇的安蒂瞬间变成时尚靓丽的美人!我建议我国的发型师最好是加快速度学习这种前卫的营销手法,搞不好很多中国发型师因内卷而虎视眈眈马来西亚市场多时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成功的捷径是标杆行业的成功者,这一点中国商家绝对是佼佼者。中国也有很多“应用创新“的成功案例,他们的科技大佬们哪一位不是这样走过来的?
3. 严选中资、重质不重量
马来西亚,因为政策开放、营商环境友善,自然而然成了中资出海的首选落脚点。我们不是排斥外国企业,而是应该有更清晰的筛选标准。
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宁可慢,也要精挑细选,确保进入本地的是有技术、有资本、有长期规划的企业。这种“高门槛、重质不重量”的策略,也许正是我们值得思考的方向。
马来西亚的“第二家园”计划其实具备很大潜力,但若没有配套的管理机制,最后受益的可能不是国家,而是一些利用漏洞套利的人。
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
●提高外国人在马开业的条件,例如设定最低资本要求;
●引进需要的领域,如科技、医疗、教育等;
●限制或禁止短期、无技术含量的低价竞争模式;
●同时辅导本地企业提升竞争力,让“学习”成为应对的第一步。
我们不是怕竞争,而是怕不公平的竞争。马来西亚鼓励开放,但开放不代表毫无选择。我国要借这波中国企业“出海潮”往上提升,而不是被冲击得节节败退。
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筛选、积极引导。只有这样,本地企业才能在公平环境下与国际企业同台竞技,共同成长。
退堂!
【独家】下调法定储备金率 企业界:易获融资刺激投资
独家报道:郭晓芳
(吉隆坡10日讯)市场人士认为,国家银行下调法定储备金率(SSR)的举措虽然保守,但通过银行资金流动率的提高,为市场提供利率更低的贷款,也不失为间接刺激内需与投资的及时雨。
一般认为,法定储备金率的下调,将为金融体系注入190亿令吉的额外流动资金,释放更多银行放贷能力,使贷款变得更容易及便宜,让各行各业都有机会从中受益。
经济学家指出,银行除了可以用额外释放的资金提高利息赚幅及购买更多证券,也可以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多融资贷款,从而刺激家庭、企业的消费与投资。
对工商会组织而言,流动性提高让银行更有能力向微中小型企业及消费者提供较低利率贷款,为实现第13大马计划目标保驾护航,但这笔额外资金,并不会对零售领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无论如何,这项举措释放出一个信号,即当局正在对当前形势作出即时反应,因关税效应未来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李兴裕:市场冲击不明朗
企业个人不敢冒险贷款
专家认为,国家银行下调法定储备金率之举对市场利好,资金掌握在银行手中,各领域都有机会受益,因贷款批准将视各家银行对借贷者的风险评估,不排除会给予受关税冲击影响、符合条件者方便,提供贷款。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说,国行此举是为了给于市场信心,确保大马银行体系有足够“银根”支撑经济来应对关税效应,在未来为有贷款需求者提供“及时雨”。
市场预测国行将减息
不过,因当前市场不稳定,在未能掌握冲击程度下,他认为即使银行有资金可放贷,并非全部企业和个人敢冒险贷款,毕竟借了这笔钱还是要付利息。
他向《南洋商报》说,值得注意的是国行在本次货币政策(MPC)文告的声明,虽然维持隔夜利率3%不变,但整体对经济展望趋向谨慎,存有下调风险,“这促使整体市场觉得,国行下一步应该会减息。”
至于何时,他估计要等到7月,胥视关税谈判结果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另一步行动有无明朗决策。
李兴裕认为,这次降低法定储备金率是国行关注关税效应的部署,“国行非常关注外贸、关税对经济的影响,他们尚无法预估会有多大冲击,但可以先准备,有必要才减息。”
他指出,银行资金足够,市场就不必担心,因这凸显我国仍有足够的后备资金可借贷给有需要者。

额外流动资金可刺激内需
大马Muamalat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哈末阿扎尼占博士认为,这笔额外的流动资金,可通过银行体系刺激国内需求。
“这些资金将转化为更多的融资资产,用于支撑家庭和企业的消费与投资,如企业拓展业务获得融资来支持资本支出,帮助改善国内需求。”
他解释,银行可以将额外释放的资金重新部署到融资资产(贷款资产)上,如购买更多证券,包括政府证券、公司债券或回教债券。
银行同时也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贷款,如个人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和房贷,并能向企业提供融资,包括商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
他提到,银行放在法定储备金中的资金没有回报,但现在法定储备金率的下调,将释放总额高达190亿令吉的新资金进入系统,转化为更多的融资资产后,可提升银行净利息赚幅(NIM)。
不过,莫哈末阿扎尼占认为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因银行仍会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或选择将这些资金投入低风险但回报也较低的流动性资产,例如政府证券。

银行增放贷能力企业易融资
马来西亚印裔工商总会(MAICCI)副主席拿督A.T古马拉拉惹博士认为,这次国行采取较保守举措,即不下调贷款利率,但允许银行向金融体系释放更多流动性。
他指出,这将释放更多银行的放贷能力,使融资变得更便宜且更易获得。
“这波流动性注入将直接支持第13大马计划的目标,通过向金融体系注入190亿令吉,让关键领域,如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数字创新和绿色科技获得更多融资机会。”
他看好流动性提升将强化融资生态系统的包容性和永续增长,契合大马计划的战略重点,既推动经济复杂性、赋能微型和小型企业、加速能源转型及提升人民福祉。
“主要可从中受益的包括中小企业、绿色科技与可再生能源、基建设施发展、消费支出及产业发展。”
他说,流动性提升让银行更有能力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如零售、服务和科技领域的企业,更强的支持将提振国内需求、促进创业与创新,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这也让银行能扩大绿色融资计划,涵盖太阳能、电动车基础设施及符合环境、社会与监管标准的产业绿色科技与可再生能源。”
加快公共建设房屋进程
至于建筑行业,A.T古马拉拉惹指通常依赖大量资本支出和过桥融资,如今将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这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低收入群(B40)和中等收入群(M40),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及房屋项目的推进,契合政府经济议程。”
他不排除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银行可能会下调贷款利率或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贷款配套,尤其是在房贷和个人贷款方面。

刘明
刘明:无助直接刺激消费
大马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认为,法定储备金率下调1%,释出的190亿令吉料不会对消费领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190亿令吉,我看不到对消费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因它不是消费者可支配的钱,无助于直接刺激消费。”
他不否认,这笔额外资金对做生意有帮助,让老板好过一些,但流到消费者手中还需时间,无法立刻进入消费市场。
“鼓励企业贷款,对推动经济有利,因这有助于推动企业扩张和投资,但若是鼓励个人增加贷款,则会对家债构成风险。所以即使银行有资金,也不会直接刺激到消费。”
他说,零售业是经济成长的指标,消费的内循环自有其动能运转,一旦部分的钱流出国外,市场没钱运转,内部动能就会变低。
“业者会觉得,目前的市场比行动管控令时期还慢,主要是当时政府有派发援助金,提振了消费。”
他指出,如今消费市场的部分资金通过电商平台流出国外,对本地零售业者伤害很大,尤其是外国卖家,并不需要来马开店及聘请员工,与本地业者直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