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盲盒Labubu风潮来袭,是在割谁的韭菜?/萧伊妗
Labubu是由一位出生在香港,现为比利时籍的艺术家龙家声在2015年所创造。Labubu玩偶有着可爱清纯的大眼,长长的耳朵和顽皮的微笑,它其实是一只是受到北欧神话的启发所创造的精灵。
在这个系列中不只有Labubu,还有Zimomo、Mokoko 和Tycoco,其他的延申家族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在2019年时,龙家声与中国的玩具公司泡泡马特 (Pop Mart) 签订了独家授权合约。 泡泡马特是一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玩具制造商,主要生产盲盒玩具。
在Labubu出名以前,泡泡马特已有很多在双十一时卖到售罄的商品。销售榜一是Molly,接下来才到最近很夯的Labubu。

(取自Labubu官方X平台)
明星效应
根据最新资料,泡泡马特2023年收入63亿人民币,净利超过10亿人民币,主要消费者来自于90后和00后。
刚开始时,Labubu的价位是100多令吉,随着明星效应,现在在二手市场可以炒高至200多令吉。在泰国更是夸张,自从泰国籍的韩国组合Black Pink成员Lisa在社交帐号展示了她Labubu收集后,Labubu 更是水涨船高。
单日营业额可以突破1000万人民币,创造了泡泡马特海外门店单日销售最高纪录。
如果你与我一样是80后,或更早一代的人,一定对这些流行嗤之以鼻,或许还会觉得莫名其妙。然而泡泡马特的创办人王宁同样出生在80后,他却有不一样的商业触觉。
盲盒的原身为80年代就风靡日本传到东南亚的扭蛋机。再早期一点,这些商品就像是是60-80年代的Tikam。本来是小众情怀,花小钱可以买惊喜。然而,在影视动漫周边的带动下,收藏者的强烈喜好已淡化扭蛋机与盲盒是投机的韭菜盒子的事实。
贫穷本质
更有人称,生活经济压力大,买一个盲盒,带给自己一些小确幸,何乐不为?这与撰写《贫穷的本质》的诺贝尔经济学家的作者所提出的,穷人即使再穷,也会买花钱买一些看似不重要但可以让自己感到开心的物品一致。
打开盲盒前,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那种款式,在拆封后才“揭开谜底”,商家还会推出具有收藏价值的“隐藏款”。像赌博一样让人们上瘾,人们会因为第一次开箱的经历,而再次购买盲盒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商家发现了“盲盒”的套路,现在已延申至文具和饮食业。
很多受访的大人们都坚称自己不买名牌,买几百块的盲盒算是“降级消费”,其实对理财没有冲突。我想,只要是你能理性消费,不至于买手办或者盲盒而欠债当投机,其实都还行。
但是,如果你身为家长,你就要非常小心了。因为小孩的思想还未成熟,朋友之间会有比较,抽到热门款的盲盒会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由于盲盒是随机的,拆盲盒的结果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会反复激活多巴胺,小朋友很容易因此上瘾,这些盲盒已被证实助长孩子们有投机的心理,会养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方式。
破解盲盒成瘾
作为家长,我个人认为有几种破解方式:
1)不要让孩子有收集的心态
为了防止年幼的孩子对这些商品上瘾,我们可以先理解扭蛋和盲盒商家在利用消费者要收集一整套的心理。这比普通买东西本身更对荷包有杀伤力,因为谁也不知道会扭到什么,好奇心拽着人一步步上了扭蛋机的瘾。
2)让孩子明白这些手办的原价与真实价值
在日本旅行时,商场其实有卖一些与扭蛋和盲盒里同样玩具,然而经过盲盒包装后的价格几乎与无包装的玩具贵约20-30%。让孩子明白商家的套路有利与孩子理性消费。
3)减低物质攀比的心态
有时候孩子为了社交,会不自觉地跟随朋友圈买一些其实自己没有很喜欢的物品。
再大一点的孩子也喜欢立人设,展现自己新潮的一面。这尤其发生于不善于沟通的孩子身上。
我们可以帮孩子找出他们的优点,并让孩子建立自信,降低孩子依赖物质来社交。孩子们可以利用手工品,笑话输出等成为孩子们的话题以达到同样的社交的目的。
总得来说,对于没兴趣收集潮品的人来说,盲盒割都是韭菜。潮品达人则认为小庆幸买开心和关注理智消费还是值得的,最重要是不要让自己上瘾影响自己的理财计划就可以了。
Labubu旋风下 泡泡马特快成蓝筹股了

(香港16日讯)随着恒生指数公司寻求指数扩容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结构,泡泡玛特有望在即将公布的季度检讨中成为恒生指数新晋成份股的热门候选。
Periscope Analytics创始人布莱恩·弗雷塔斯在报告中指出,泡泡玛特股价在过去一年的惊人涨幅使其具备加入恒生指数的潜力。该股的空头仓位目前也处于低位附近。
靠着潮玩Labubu在全球掀起的风潮,泡泡马特股价过去一年来表现势如破竹,涨了超过400%,如今的市值已经达到2640亿港元(约1443亿令吉)。今年以来,泡泡玛特股价已上涨逾一倍。
多位分析师还提到,生物医药巨头百济神州和意大利时尚品牌普拉达也可能被纳入恒指。
恒生指数公司周五将公布季度检讨结果,成份股如有调整,将于6月9日生效。尽管该指数公司计划将恒指成份股数量最终扩容至100只,但在今年2月公布的检讨结果中该指数的成份股数量仍维持不变。去年全年仅净增一家公司,使成份股总数增至83只。
此次季度检讨正值市场对中资股的兴趣回暖,恒生指数自4月低点以来已反弹超过18%。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加之科技板块乐观情绪回升,或将继续提振市场情绪。
Quiddity分析师贾纳汉·杰亚库马尔指出,医疗保健仍是恒生指数中代表性最不足的行业。这使得该行业的企业很可能获得纳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