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定义:日本人的情怀与现实/李桑

日本人对“家乡”(ふるさと,Furusato)的定义极其深刻而独特。对于他们而言,家乡不仅仅是出生地,更是一个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地方,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并希望最终落叶归根的故土。
因此,日本人比许多其他民族更加重视自己的家乡,这份情感从生活中的细节便可窥见一斑。比如,在报章杂志或电视新闻中对某位日本人的介绍,通常会写明其姓名、年龄以及家乡,如“吉村驸郎(45岁,香川县)”。
吉村驸郎的故事便是这份情感的典型写照。他毕业于京都大学,成为一名公务员,十余年来在不同城镇间调动工作。但最终,他申请回到香川县,为自己的家乡服务。
这种情结不仅存在于年轻人中,也在老一辈中得以延续。例如,我的一位保证人丰田桑,在东京经营中华料理店45年。

和蔼可亲的丰田夫妇(左起)是李桑在日本第二家园的干爹娘。退休后,他们离开生活了60年的东京,回到埼玉县的家乡安享晚年。
尽管他早已在东京扎根,但疫情后,他决定关闭店铺,与妻子一起回到出生地埼玉县生活。他们甚至提前安排好了墓地,只为在生命的终点回归家乡。
与家乡土地连接
日本乡下的年轻人从小便与家乡的联系变得淡薄。
许多青年在高中时期就离开家乡,前往县城求学;随后,他们会进入大城市就读大专、技校、短期大学或四年制大学。
完成学业后,踏入社会工作的他们往往选择留在城市安家。然而,即使生活在都市,家乡对他们而言仍具有特殊意义。每逢过年过节,他们总会抽空回家探望亲人,与家乡的土地重新建立连接。
然而,近年来,日本乡村正面临巨大挑战。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许多乡村的人口持续外移,逐渐走向衰退甚至消失。如今,新生儿大多在城市出生,这意味着传统的“家乡”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
那些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活场景正逐渐成为回忆——外婆散养的走地鸡、外公池塘里的鱼儿、妈妈的料理、爸爸的叮咛,这些熟悉的画面早已悄然消失。
家乡的衰退不仅仅是日本面临的问题,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内心深处最深牵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家乡”这一概念正在从地理意义转变为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寄托。
然而,对于每一位日本人来说,无论是返乡的丰田桑,还是奋斗中的吉村驸郎,家乡始终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深的牵挂。
也许,在未来,家乡不再仅仅是出生地,而是一种由回忆、情感和文化传承构筑而成的精神家园。
而我的家乡,在永平。
长江三峡游轮记/李桑

载着满满430位国内外乘客的世纪游轮《远航号》从丰都码头缓缓驶出,顺流而下,开启了壮丽的三峡之旅。4月春风和煦、阳光灿烂,大家心情大好,甲板上不时传来旅客们欢快的笑声与惊叹,仿佛整个旅程在起航的一刻就已充满期待。
这艘最新下水的《远航号》高6层、全长149米,是目前世纪游轮系列中最先进的一艘,我们一行17位旅友选择入住第4层的行政楼层:整个楼层为VIP专属空间,涵盖餐饮、休闲娱乐与独立接待服务,私密性极佳。房间空间宽敞,布置典雅,大片落地窗让江景一览无遗。

《远航号》船长黄鑫(左二)与游轮经理刘小君(右一)携多位同仁,与行政楼层的旅朋友欢聚一堂,畅谈交流,气氛融洽愉快。
安全标准媲美欧美
船头设有双层观景阳台,24小时供应茶水、酒饮与零食,亦为行政楼层专属,不论清晨观日出或夜晚赏星河,皆有绝佳视野与静谧氛围。不得不说,在世纪游轮系列中,《远航号》在细节体验上的确精致卓越。
《远航号》采用全电气驱动系统,航行时几乎无声,平稳如履平地,展现出中国在游轮产业上的不断精进。其硬件设备与安全标准已媲美欧美,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软件层面:船上近百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仅26岁,不仅服务热情、态度阳光,还身兼多职、灵活应对乘客各种需求。无论是房务、餐饮、导览或文娱活动,他们都能熟练胜任,且大多能进行英语沟通,展现出高度职业素养与乐在其中的精神。
中国的游轮产业,看起来后继有人、前景光明!
在如此惬意的环境中,我们决定好好享受这趟4天3夜的三峡之旅,自在悠游,不负春光。不需追赶景点行程,也不必整日舟车劳顿,只需随船航行,便能轻松穿越三峡美景。
每天清晨醒来,拉开窗帘,映入眼帘的是变幻的山水与静谧的江面,令人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也难得“赚到一点时间”,便从船上的多个迷你图书室里挑了几本书,开启慢活时光。图书室虽不大,但藏书丰富,涵盖历史、地理、人文、文学等多个领域,尤其关于长江流域的文献资料,颇具深度与参考价值。借此机会,我更深入了解长江三峡流域过去20年的变迁。特别是关于洪水灾害的历史,让人理解中国为何下定决心,举全国之力兴建世界最大的水坝:不仅提供全国10-15%的清洁电力,也改善了水质生态,鱼儿畅游其间,水患也一并解决。
百万居民迁离家园
诚然,超过百万的沿岸居民不得不迁离家园,一些古镇与遗址沉入江底,令人唏嘘。但长江大坝的建设也让中国基础设施成为世界典范,象征着新时代治理思维与科技应用的融合。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今天,这样的超大型水利工程,正凸显其战略意义与前瞻眼光。
坐在3楼观景台,啜饮一杯澳白咖啡,遥望这条全长6363公里的大江,思及流域内逾4亿人口的生活命运,我不禁心生敬意。你们才是这段长长历史与悠悠文明的真正见证者与受益人;而我们,只是幸运地在这一刻,轻轻掠过这片千年流域的水面,感受她的丰沛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