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大选对手 曹观友率议员吊唁李学德

曹观友(中)率领行动党议员前往吊唁。
(槟城20日讯)槟州首长曹观友今午率领彭加兰哥打区历任及现任州议员,包括黎汉明、刘敬亿、魏子森及王宇航,与槟州行政议员林秀琴等人,前往已故马华彭加兰哥打区前州议员李学德的灵堂,表达深切哀悼。
他们获得李学德夫人张雅凤、女儿李春慧及其大姐李彩凤的接待。
曹观友表示,他曾于1995年大选对垒李学德,竞选彭加兰哥打区议席,而历任候选人包括1999年及2004年的黎汉明、2008年和2013年的刘敬亿,以及2018年和2023年分别中选的魏子森和王宇航。
赞“人民议员”
曹观友称赞李学德是典型的草根型议员,与选民关系密切,深受爱戴。
“尽管身处不同政党,但我们在许多活动中相遇,他时常称赞我的表现,展现难得的风范。
他回忆李学德任职期间,积极提出的议题常获媒体关注,成功树立“人民议员”的形象。
他也感慨近期才与李学德在活动中见面,没想到却突然离世,对此深感惋惜,因此特意召集行动党成员前来致敬。
黎汉明说,李学德的为人态度谦和,即使面对不支持他的选民,仍愿意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他也说,本身经常以李学德为例勉励年轻党员道:“不论对方是否支持你,只要他们需要帮助,就应该伸出援手。”
绅士风度对待对手
刘敬亿则表示,他在成为议员前便认识李学德,即使彼此为竞选对手,李学德始终以绅士风度相待,从未恶言相向。
他说:“与他竞选是场苦战,他点子多,需要斗智,但也从中学到很多。”
魏子森提及,他曾于11月11日的南洋公祭上与李学德见面,得知其突然离世感到痛惜。
“他是草根议员的典范,他的离世是槟州政坛的一大损失,愿其家属坚强面对。”
王宇航则说,即使李学德离世,仍是政治人物的榜样。他昨日(19日)在选区派发日历时,选民们纷纷提到李学德,对其逝世表达惋惜。
视频推荐:
“我没起诉过媒体人!” 曹观友趣谈引起哄堂

槟城韩新人赠书予槟州首长,左起为锺天祥、郭清江、杨莉莉、曹观友、邱郁霖、张德仁及郑嘉财。
(槟城24日讯)在《槟城韩新人,一个时代的回忆》特刊推介礼上的一句“至今我没起诉过媒体人!”,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的趣谈引起哄堂大笑!
曾为媒体人的曹观友在回忆过往40年的趣事时打趣说,自1986年从政以来,就拥有很多新闻界的朋友,一直到当首长也跟媒体息息相关,迄今他没起诉过媒体人。
首长今日在韩江传媒大学学院大讲堂为《槟城韩新人:一个时代的回忆》( Memoir of Penang Han Xingites)特刊主持推介礼时、这么讲。
出席者有韩江新闻系创系系主任已故林景汉夫人杨莉莉、编务委员会主席锺天祥、推介委员会主席郑家财、副主席准拿督陈虹罃,韩江中学校长江美俐、槟城报界俱乐部代表邱武才。
他形容,在1984年至1985年经济萧条期间,要找工作实是很难,他曾前往吉隆坡《星槟日报》和英文《星报》应征记者,最终却是获得槟城的前英文《Echo》报聘用担任职编辑;《Echo》当时是在《星槟日报》旗下,两家报馆在同一屋檐下,当时任职编辑。
“我认识认识了不少媒体人,就算过后踏上政治之路一直到现在,也是跟媒体人结缘。”
他表示,他在槟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修读社会科学系时,其作品也曾刊登在理大校园报的封面,那种感觉很好很满足,十分有成就感,至今回味无穷。
他称赞槟城韩新人40年来在媒体和各领域发展,对我国政经文教的建设功不可没。
他宣称,他珍惜在媒体业的机会,共同见证政经文教的发展;看到各位的成就他感到欣喜,并表示很喜欢跟媒体人交流,共同传承新闻媒体人的精神。”
他直言,首长署每天都接到许多活动邀请,其助理会帮他筛选需出席的活动,当他看到槟城韩新人的活动时就直接拍板必到,见见媒体老朋友及回忆自己与媒体的关系。
郭清江:回忆录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特刊编务顾问主席及世华媒体(马)集团总编辑拿督郭清江指出,《槟》这本回忆录不仅记录10届同学的珍贵回忆与心路历程,也彰显大家在大马华文媒体发展史上的参与、足迹与付出;是属于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已故林景汉老师在华文媒体领域留下的一段传奇。
他说,今日重返校园,思绪瞬间回到1985年11月,当时为抢到一份工作,他连毕业文凭都没拿也出席毕业典礼,便与另同学连夜搭火车北上吉隆坡面试。
“其实,我是有点遗憾,因为没有拿到毕业文凭就离校了。
“当年如此紧张是因为那个年代,许多人都抢着当记者,犹记得走进《新明日报》应征时,当时应征者逾10人,最终录取4人,其中2位是我和另一位同学,显示韩江新闻系毕业生的录取率达100%。”
郭清江表示,40年的媒体生涯,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由首相、外国总理、成功企业家到小贩、平民与读者,在他们身上,他学到无数人生哲理与处世之道,受用无穷。尤其是“以和为贵”,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他补充,能与韩新10届同学相识、一起学习、生活,全靠一个字:缘。因此,我格外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希望大家能看透、读懂「以和为贵」这四个字的真谛。

出席《槟城韩新人,一个时代的回忆》特刊推介礼的嘉宾与全体韩新人合影。
张德仁:韩江培养华文新闻人才
董事长代表兼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理事长拿督张德仁说,韩江中学于1978年勇开先河,在北马率先设立新闻专修班,系统培养华文新闻人才, 为我国各大媒体持续注入新血。
他说,从南到北,从报纸到电视,从传统纸媒到数码平台,韩江新闻人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新闻现场,为社会发声,为公义奔走。
他表示,1998年在丹斯里陈国平的领导下,韩中新闻班进一步转型为 “韩江新闻传播学院”,并于 1999 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迈向正规高等教育之路。2017年,更成功升格为全国唯一以“传媒”命名的大学学院——韩江传媒大学学院。
邱郁霖:创造华文新闻教育历史
特刊编务委员会主席邱郁霖赞扬韩江2位杰出教育家,即宋世猷校长是慧眼识才的伯乐;而新闻系主任林景汉是关怀同学的千里马,2人成就一批批的新闻、学术及各界人才。
他说,韩江创造了华文新闻教育历史,大家在历史中前进及留下记录,也跟国际离散链(diaspora chain) 华文价值接轨,凸显东方文化的包容与共存的大同价值观,为我国多元文化色彩注入活力。
他表示,新闻传播的形态不断演变,但大家记录时代、传递真相、启迪人心的初心从未迷失,希望这本“满韩全席”的《槟城韩新人:一个时代的回忆》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幸福及回忆、满载而归、满意、幸福与美满。
“经过3年多的岁月,我们今天通过特刊报答师恩及校恩,及呈现人性的真善美。然而,正如师母杨莉莉所言,我们不应沉溺于过去,而应勇往直前。生命或许短暂,但愿我们的初心能够延续,走向光明与永恒。”
仪式上,大会赠书予10届同学代表,以及由郑家财代表移交6000令吉模拟支票予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由张德仁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