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附佛外道
推动正信佛教
日前马来西亚佛教工作者覃亚湾居士推出《显正教育手册刍议》,重点是推动正信佛教,以让外人理解何谓“附佛外道”。现特访问覃亚湾有关出书的因缘。
请分享出版《显正教育手册》的因缘。
今年8月24日,13个有具代表性的国内佛教团体在吉隆坡进行了一场《清流论坛》,发布一份宣言,呼吁佛教团体和佛弟子们维护正法。论坛的参与者异口同声表示,除发文告外,须有后续行动,推展一场“正信佛教运动”。当天另一个建议是在短期内出版一本内容浅显、实际易懂的手冊,共同推动正信的佛教。《显正教育手册刍议》就是在上述的因缘之下而诞生。
该手册的主要对象群是:(一)佛教的寺院/中心:道场应该如何重振道风,引导佛教徒学佛,而不是停顿在拜拜的阶段?(二)道场的前台服务员:道场的义工应该如何提升本身的素质,进而带动到来道场参加活动的佛教徒?
如何定义“附佛外道”?
“附佛外道”是指那些标榜大乘佛教,却误解、曲解大乘佛教教义的法门。佛教与附佛外道最大的区别,佛教是“心内求法”,附佛外道则是“心外求道”。佛教皈依“佛、法、僧”三宝:佛宝指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的是佛教经典记载的法门、佛法;僧宝指由出家人组成的僧众团体。“附佛外道”没有皈依“佛、法、僧”,或皈依其他的“三宝”。
“附佛外道”是正邪交杂的。佛教徒不要被附佛外道某些表面的做法吸引,附佛外道的骨子里肯定有一些歪曲佛教经典,不正确的“心外求道”的特征。
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附佛外道?
末法时代有很多附佛外道,邪师们的跟随者滥用网络来推波助澜,佛教受到附佛外道的冲击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应对得当,这种冲击反而是逆增上缘。
不少人只看表面就糊里糊涂的相信了附佛外道。他们念诵佛教的经咒、拜佛,虽然出发点是只求现世的福报、个人的平安,不很正确,但他们与佛菩萨毕竟还是有某种因缘。
我们要有同理心、慈悲心,不要以势不两立的敌对心态排斥附佛外道的信徒。我们应该帮助附佛外道的信徒回归正道,应是对事不对人。
过于批评附佛外道是否会造成反弹?
以正信的佛法区别、批评附佛外道,教育民众,那是佛弟子的义务和责任。相反的,身为佛弟子,明明知道某某散播不符合佛教的邪知邪见,却袖手旁观、默不出声,任由众生被引入歧途,那是对众生不慈悲的表现。
批评附佛外道必须要有真凭实据,不可以做没有根据的谩骂,或者人身攻击,必须提出论据,以理服人。如果是以事论事的态度,就不会有所谓的“过于批评”。
佛弟子千万不要担心会被人指责“过于批评附佛外道”,反而选择不批评,那是鸵鸟政策。
为何还是有很多佛教信徒会被附佛外道所吸引?
许多“佛教徒”其实是神佛不分的,他们对佛教的教义与民间信仰混淆不清。他们偶然来寺院拜拜佛、烧烧香,他们也去民间信仰的场所膜拜神灵,求保佑。他们的心态是“不管是什么神、什么佛,有拜就有保佑”,他们只能说是“挂名的佛教徒”。
附佛外道的教主往往是对“攻心计”很有研究的高手,他看准一般人的弱点:追求福报、希望速成 ;只愿意付出少少,却期望获得多多。虽然很多人知道“贪快,走捷径”是有风险,他们还是抱着侥幸的心态去试一试。
附佛外道很懂得如何借用佛教的名相来吸引观众。如果他们不借用佛教的名义,他们是很难吸引到信徒前来。
教界应如何检讨佛教教育不足的问题?
此《显正教育手册》列出一些佛教界应该采取的行动。各道场可以根据本身的条件,分阶段去落实,改革是需要时间的。假使某个道场的短期目标只是要改善目前不如法状况之中的一小部分,那也是一个提升。不要因为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把旧包袱全部放下,就完全把改革计划放弃。
佛教教育不只是通过传统的佛学班而已。法会是汉传佛教的特色,法会期间是一个很好的弘法的时刻。由于法会比较容易吸引信徒参与,我们应当善巧方便的在法会期间向信徒讲解佛法。道场不要只是感叹很少人来佛学班上课,当信徒人山人海的出现在道场参加法会,应趁这时候向他们弘扬简单的佛法。
一般而言,佛教道场的义工素质有待提升。身为道场义工,并非在某一个时段前来道场值班而已。义工应该帮忙散播正确的佛教教义。道场应训练前台义工,使到他们可理解法会的意义,以及点香、献灯、献果的意义。
应逐渐改革“心外求道”仪式
各道场应该成立“教育行动小组”,而且应时常交流与互相学习。任何不合时宜,而且会加深信众的贪、嗔、痴,倾向于“心外求道”的传统仪式,都应该逐渐改革。如果大家肯虚心地向其他比较成功的道场学习,在短期之内,佛教教育必定能够有所改善。如在数码化方面,那些已经电脑化多年的道场,可以学习如何把传统的写牌位、烧纸船,通过科技改为数码化。
教育信众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道场与佛弟子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把此项工作做好。法师们应当起带头作用,在家信众跟随法师的步伐前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应各自扮演本身的角色。
糊里糊涂的“佛教徒”

在传播正确的讯息后,收到资讯的人还是自愿投入附佛外道的行列,那是他们个人的选择,并非佛教团体可以主导的。(明吉法师提供)
文/图:明吉法师
过去,本地的一些佛教团体为了厘清附佛外道和正信佛教的区别,而召开清流论坛讨论有关事宜,并在媒体上传播讯息。然而,令人感到讶异的是居然有一些“佛教徒”不以为然,认为佛教团体指责(有些人认为是骂)附佛外道是不理想的行为,他们认为只要把自己做好就好了,不须要理会附佛外道的事情。
其实,佛教是讲求“和合”的团体,我们都不希望谴责别人,破坏彼此的关系。然而,附佛外道冒用佛法的名誉,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歪曲佛理,令不知者受骗,这是为何正信的佛教团体要对大众作一个交代,表明立场,以免大家被蒙骗。至于,在传播正确的讯息后,收到资讯的人还是自愿投入附佛外道的行列,那是他们个人的选择,并非佛教团体可以主导的。
放任姑息的态度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因为自己的私欲,妄想利用自己的神通号召力,提出异于佛陀的主张,想要取代佛陀在僧团的地位。佛陀知道后,并没有像现代人所谓的“佛系”之类的“随缘”,或是某些所谓的“佛教徒”那样不予反对,反而是坚定地派遣他的左右手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去向护法居士说明提婆达多破和合僧的问题,一点也没有“随缘”,放任姑息的态度。
由此可见,这些为附佛外道说活的“佛教徒”其实对佛教是相当的无知的,他们挂着“佛教徒”的名誉,却不懂得辨别是非,让人感到可悲。希望这些糊里糊涂的人能真发心学习佛法,而不是停留在佛法的门外,成为了只懂烧香拜佛求平安的门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