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智能电表有疑问?
这里都有答案!

智能电表不智能?去年1月,马六甲全面实行更换智能电表就发生电费暴涨问题。起初国能解释说是旧电表不准确的原因,但后来更换另一架新智能电表后电费就恢复正常了,可见这与旧电表无关,也让民众对智能电表的准确产生疑问?

同时,人们对智能电表会产生辐射、窃取资料的误解,到底是否真的?由于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今次就听取解释,了解智能电表的智能,到底在哪里?



智能电表让用户可以更轻易地监督本身用电量与做好用电计划,以节省电费。

智能表电引发的争议是如此:当时民众家里更换智能电表后,收到账单都被吓坏了,电费居然暴涨!据个案显示,有些用户是原本每月40令吉的电费暴涨至200令吉,有些是每月600令吉的电费暴涨至1500令吉,就连用户半个月不在家,电费却维持在200令吉,暴涨幅度令人咋舌。

原以为这只是少数个案,不料接获的投诉却越来越多,大多是电费暴涨的问题。然而,国家能源公司(TNB)(简称国能)派员上门检查,皆表示智能电表正常操作,问题是之前的电表陈旧,无法正确读取用电量。

不过,民众经投诉后获得更换一台新的智能电表,电费又回归正常。这么看来,这与电表陈旧无关,问题就出在智能电表本身,导致民众也开始对它失去信心。

去年刚启用就遭民众投诉,智能电表的可信度竟然比旧电表还低,国能该如何恢复民众对智能电表的信心?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智能电表?



智能电表是一种有效准确计算用电量的工具。它能接收与传送数据到供电方的数据收集中心,并能让用户用以监督自家的用电量。

由于智能电表能帮助用户更好地计划用电量,同时协助减少不必要的电源浪费,因此它在世界各地的使用率越来越普及。

应用智能电表是智能电表基建计划的其中一环,旨在加强电网,提高马来西亚电力供应行业(MESI)的管理效能。

作为执行机构的国能配合政府计划,从2014至2016年开始部署安装智能电表,在马六甲与布城的1000个试点单位开跑。

国能设定目标最迟在2026年,西马半岛的910万名用户将全面使用智能电表。届时,大马人将成为全世界6亿4500万精明用户的其中一员。

智能电表是一种有效准确计算用电量的工具。

环保技术更省电

能源、科学、工艺、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副秘书长诺哈菲花阿都拉萨曾表示,使用智能电表可让人们减少电源的浪费,以及更精明地计划用电量。

由于智能电表具有定期分享信息的功能,因此它能够协助用户更精明、更谨慎地控制用电量。它不只是一种环保技术,且有助于用户改掉以往浪费电源的习惯,进而节省电费。

“机械电表将逐渐无法记录实际读数。它的发电量高,记录用电量却低,造成电源流失。”

当2021年开始推行分时收费(Enhanced Time of Use(EToU))电费方案时,智能电表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用户可选择改变用电习惯,在非高峰时段、电价较低时才用电。

国能职员在数据收集中心检查接收的数据。

191122C04F1PP1a_noresize

高级计量架构项目总监莫哈末高务斯阿末(左)向嘉宾讲解智能电表的操作。中为诺哈菲花阿都拉萨,右为能源委员会行业营运总监罗斯里依斯曼。

不少人对智能电表有诸多没有根据的指控和误解,这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误解1:

智能电表的无线电频率会影响健康,而且会引起电磁超敏症。

真相:

智能电表的无线电频率读数(3米/10尺距离),只有每平方公分0.1微瓦,远低于无线网络(Wi-Fi)的读数(每平方公分20微瓦),或紧贴耳朵的智能手机(每平方公分1万微瓦)。

智能电表的无线电频率组件,经过海外受认可机构的严格测试与检查,并且也通过我国的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SKMM)测试。

误解2:

智能电表会收集与收藏个人信息。

真相:

智能电表只是收集与储存用电数据、与电表有关的事项,以及有关电源质量的资讯。它并不收集或收藏任何个人信息。

误解3:

智能电表会干扰医疗设备,如起搏器。

真相:

不会。智能电表的组件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它是一家国际机构,专司制定与发布所有跟电气与电子技术有关的全球标准。我国的智能电表也遵守马来西亚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所制定的特定条规和安全标准。

误解4:

智能电表会发出X射线辐射。

真相:

不会。智能电表只会发出如无线网络与蓝牙短距离无线电技术般的非游离辐射。

191122C04F1PP1b_noresize

它会产生辐射吗?

智能电表好处多多,可是民众还有一个隐忧,它会产生辐射吗?

虽说辐射无所不在,人类在不知觉的情况下无时无刻都与辐射共存,但对于该“智能新成员”,还是会特别担心辐射会影响健康。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无线通讯中心研究员兼讲师蔡天汉解释,人们的生活环境,从阳光、风扇、冷气、手机、遥控器、无线网络、蓝牙到微波炉,无处不辐射。

电器产品与无线网络散发的是非电离辐射(低能量),只会使用电子振动或产生热量,譬如手机贴耳朵长时间听电话后,我们会感觉耳朵发烫。

蔡天汉:智能电表的电磁场只有每平方公分0.1微瓦,远低于微波炉的每平方公分1000微瓦和手机的每平方公分1万微瓦。

电磁波安全无害

电器产品的辐射对人体无害,因为其能量低,不会损坏分子或对细胞组织造成长远的影响,所以除了产生热量外,它们并不会破坏生物结构。

“我们一直使用的智能手机所散发的电磁场是每平方公分1万微瓦,而其他设施如无线网络是每平方公分20微瓦、微波炉每评分公分1000微瓦。”

“智能电表仅每平方公分0.1微瓦,使用2.4吉赫兹(GHz)无线电频率(RF)电波,无异于无线电话、婴儿监督器、住家无线网络或一些车辆安全警报。微波炉里的烹饪或加热的食物,比智能电表的电磁场高1万倍。”

智能电表所产生的电磁波是安全无害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无线电频率是逾10吉赫兹,每平方米1000瓦。该组织也有30年的2万5000份调查证明,目前的论证无法证明低能量的电磁场会影响健康。

高危辐射指的是高能量传递如紫外线(UV)、X射线与核源。

报道·游燕燕 摄影·陈奕龙、受访单位提供

 

 
 

 

反应

 

要闻

非法加密币挖矿猖獗 偷电案7年增近300%

(八打灵再也12日讯)国能透露,全球加密货币交易导致非法挖矿活动增加,而这造成我国在2018至2024年期间,偷电案件暴增近300%。

国能在给《星报》文告中提到,上述数据是通过该公司与包括能源委员会、警方、反贪会和地方政府等多个执法单位,展开的联合行动中所得。

国能表示,联合行动和全国突击行动成功捣破和关闭非法挖矿设施,侦破案件也从2018年的610宗,增至2024年的2397宗。并指这些执法行动,也成功维护电网的稳定。

“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偷电案,每年平均为2303宗;同一时期,与加密货币有关的投诉,平均为1699宗,每月平均达340宗。”

国能说,投诉数量增多,也反映出公众举报加密货币非法挖矿活动的意识,日益提高。

最高罚100万监10年

根据电力供应法,任何人篡改或改变任何电力装置,均将被处以最高100万令吉的罚款、监禁最高10年,或两者兼施。

违例者也可在刑事法典第379条文(偷窃)和第427条文(蓄意破坏)被控。

用来检测可疑过度用电的其中一个机制是通过持续的用电模式分析。

国能指出,他们也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展开密切合作,以维护公平及可持续的用电,确保为所有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为了加强打击非法加密货币挖矿策略,国能也扩大智能电表的装置,以提高对偷电的检测并实现高效监控。

国能也建议,当局应依据电力供应法加强执法力度,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预测分析技术,进一步改善对用户可疑用电的检测与标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