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技职教育
就业路更广

在德国,约有70%学生的首选是技职教育;在新加坡,约有60%学生选择技职教育;在马来西亚,选择技职教育的学生只有20%……

大马政府今年致力于要让技职教育与培训(TVET)主流化,拨款从2019年的57亿令吉提升至59亿令吉,这是一件好事。可是,过去的情况是,投入资金很高,成果却很低。



陈正锦:华裔拥有技术掌握的强项,可为国家发展带来竞争优势。

大马政府决定把技职教育的拨款提高,主要原因是发现目前的市场严重缺乏技术人力;而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与供应是不吻合的。要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如何能加强和提高国家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呢?

国内的技职教育正不断地改善,希望吸引更多学子选择就读,可是因着种种原因,不论是父母或学生都对本地的技职教育信心不大,其中有三大因素:一,选择就读技职教育的多是巫裔;二,科系选择不多;三,技职教育是次等的。

对于那些要求中文教学、科系选择多的华裔生,还有另一个选择,即出国“深造”。台湾的“海青班”几乎众所周知,近年来更多了一个选择——中国。

马来西亚独大教育中心总财政林泽民表示,中国能够在三四十年间迅速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的技职教育办得非常成功。

所需资金庞大



“比起大马投入的款项,中国针对技职教育的拨款是上百亿、千亿的,因为技职教育注重实践,大量的辅助器材必不可少,所需的资金肯定非常庞大。

“华教奋斗百多年,为什么我们坚持让下一代用母语学习?因为母语学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再者,随着中国的崛起,到中国学习更顺应了整个趋势,而且也剔除了学生的语言障碍。”

技职教育主要是栽培符合人力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的连结是必然的。

把企业引入校园

在中国,技职教育实行“双师制”,师资团队除了校内教师,也有校外的职场专业人士做指导。同时,透过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

总秘书张运华也指出,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学品质,中国的技职院校把企业引入校园内,校内设有企业生产部,当中也有相关的专业人士。

“有句话说:车间就是教室,教室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师傅就是教师。当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整体就容易管制,学生也可以随时跟上企业的最新技术。”

林泽民:我们会根据申请者的兴趣和选科作为优先考量,学术成绩反倒是其次。

独大教育中心提供辅助

马来西亚独大教育中心成立于2017年,它也是留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推广中心,主要任务是推动与中国技职教育相关的升学计划,保荐大马初中与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大专院校升学。

独大教育中心理事长陈正锦提到,该中心的宗旨是为大马华社储备工匠,也就是人力。华裔拥有技术掌握的强项,可为国家发展带来竞争优势。

“过去多年来,华裔的技术强项出现了断层,年轻一代对技术相关的工作都不感兴趣。或说,国家并没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和系统,来栽培年轻人往技术领域发展。”

“大马的教育制度向来注重学术,而技职教育的目标对象是非学术倾向的人,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学术能力强。我们不可忽视一种可能性,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后进生会造成社会问题,如要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就要为他们找一条出路,其中一个方法是提供升学机会,也许将来他们能闯出一片天。”

400份奖学金

目前,该中心与中国25所国立技职院校合作,并提供400份奖学金,以协助清寒学子一圆升学梦。奖学金包含学费和住宿费,有需要的话,受惠者也可以申请生活辅助金。

去年,他们获得中国侨基会陈嘉庚教育公益基金拨出50万人民币(约29万5200令吉),以及本地数名善长人翁拨出40万令吉作为学生留华生活辅助金。

“奖学金和生活辅助金不附带任何条件,也不必偿还的,但我们希望受惠者能抱持一颗感恩的心,日后协助我们推广中国技职教育的升学计划。”

独大教育中心负责大马的招生工作,包括宣导、辅导、遴选、面试、收集整理及呈交符合资格的学生申请资料予有关院校做审核、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等文件即寄发予个别学生供办理签证、举办赴华行前说明会、与学校协调统筹安排航班与接机事宜、机场送机、跟进学生在学期间的情况、毕业后提供就业服务等。

林泽民强调:“虽然我们还是会收取一些象征式费用,以支付中心的行政开销,但我们并非以赚钱为导向,我们是以非盈利机构的模式处理所有工作。”

张运华指出,技职教育必须与企业和技术的现在与未来并肩同行。

企业和技术并肩同行

技职教育是次等教育?这种误解必须被纠正!

张运华指出,普通教育和技职教育不存在高低之分,因为两者是处于不同的分岭。

普通教育注重的是学术成绩,这样是很难与企业和技术同步而行的,因为理论倾向的人需要时间沉淀,这就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原因。然而,技职教育不同的是,它必须与企业和技术的现在与未来并肩同行的。

“其实,大马的技职教育是在效仿德国的‘双轨制’。双轨制就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同时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学校老师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专业人士则传授技术。若要严格执行,这种制度规定企业一对一指导,企业指导者也必须持有技术教学证书。”

纠正传统错误观念

“可想而知,大马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如此完善,所以实行的双轨制也不太理想。”

在我国,选择技职教育的学生只占了20%,去年在本地技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只有六千多位,这样的数量和速度根本无法符合整个人力市场的需求,更何况是要在今年达到培训150万熟练技术人员的目标?

“我们看到技职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也在华社这一块努力耕耘,希望技职教育能够被重视,人们对技职教育的传统观念和误解可以被纠正过来。”

亲自体验实际情况

2018年,独大教育中心送出第一批学生赴华留学,共有67位;2019年,人数增长至160位。中国的入学期一年只有一次,通常是在9月份。

初中三或中专后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在中国完成为期3年的课程后,可获得等同于第三级马来西亚技术文凭认证(SKM3)的证书。如果想要继续升学,可以选择在中国修读为期两年的文凭衔接课程,过后也可以衔接至学位、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与大马不同的是,中国的技职学院有超过120项科系供选择,除了最普遍的汽车维修、烹饪、烘焙、美容美发外,也提供人工智慧、电脑通讯、大数据、医护、殡仪、电子、机械、建筑、林业等具前瞻性的课程。

协助学子赴华留学

该中心会根据申请者的兴趣和选科作为优先考量,学术成绩反倒是其次。也就是说,即使成绩不太理想,但对某科系有浓厚的兴趣,在通过面试后也有机会被录取,最重要是申请者有向学的意愿。

今年,他们也开拓了另一个项目,协助一些家境不错、成绩普通、愿意自费的学生赴华留学。

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中国的技职教育证书是否受大马政府承认?张运华回答:“大马公共服务局是不承认中国的技职教育专科文凭的,而教育部旗下的大马学术鉴定局(MQA)是承认的。学生回国后,可凭其文凭继续在本地私立大专进修。”

就业率达95%

去年,他们举办了两个游学团,一团的成员是校长和老师,目的是让他们亲自体验中国技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另一团的成员是中小型企业领导者,借此为他们提供一个接触中国企业的平台,开拓新视野。

林泽民透露:“我们目前也正与本地企业和相关公会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毕竟本地企业正面临人才难寻的问题,学生毕业回国也需要工作,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两者之间的一座桥梁。”

陈正锦也提到,技职教育的最大优势,是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而且薪资也跟一般大学生不相上下或更高。

“尽管后进生的学术能力较弱,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前途。在技职教育的培训下,他们也能够拥有杰出的成就!”

 

ADVERTISEMENT

 
 

 

反应

 

财经新闻

专家:确保具竞争力 技职生技能需与高薪匹配

(吉隆坡24日讯)虽然高薪可能会吸引更多毕业生参加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TVET)课程,但相关利益方表示,这些毕业生必须能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行业需要。

副首相阿末扎希昨天宣布,国家技职教育与培训理事会(MTVET)同意为技职毕业生设定优厚工资,薪酬介于2500至4000令吉。

根据《星报》报道,国家人力资源协会主席扎丽娜表示,这是让更多年轻人选择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课程的良好开端。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这个问题,现在看到政府终于解决它了,这是一件好事。

“高薪工作自然会受年轻人青睐与高薪,尤其是在他们意识到技职课程所提供的终身技能对其未来前景的市场潜力。”

她说,将最低工资定为2500令吉,也将为技职课程毕业生提供一份保证,确保他们的起薪至少足以维持生活。

建议设监管机构

然而,扎丽娜呼吁设立一个新的监管机构,确保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实践所学,以提升毕业生质量。

她认为,仅凭高薪不足以解决问题,毕业生必须能在现实世界中应用所学,才具备市场竞争力。

新任国家技职教育与培训理事会成员莫哈末里赞同意质量和标准的重要性。

他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需确保课程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配备经验丰富的培训师和先进设施,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里赞认为,高薪不仅能解决熟练工人短缺问题,还能激励更多人加入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形成良性循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