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学佛禅修 调伏我慢

性广法师与昭慧法师常来我国参与佛教研讨会,对于她俩的辩才无碍一直很欣赏。现难得因缘,性广法师受邀前来出席马佛青主办的研讨会,因此安排了一场访问。

那个午后,性格爽朗的性广法师,分享了她对禅修、男女平权以及修学佛法的看法。



性广法师在受访时简略分享其学佛与出家因缘。因为父亲在日本教书,法师高中毕业时原准备到日本去读大学。由于日本的学期制度与台湾不同,在等待入学期间,她就在这段空档接触了佛教并成就了出家的因缘。

那时性广法师随同学参加佛学社,聚会时就一起讨论佛法,另在假日会去参访道场。那时她阅读了一本《弘一大师传》,深受启发,就开始考虑到底要出国还是出家?

结果最终的选择是出家,在汐止慈航纪念堂,剃度恩师是慧妙上人。

“我出家时20岁,世间的高等学位硕士、博士都是出家后才陆续完成的!”



禅修篇:
调好身体禅修易上路

性广法师长期教导禅修,对禅修有一定的体验与看法。

对于现代人修学禅修,她认为有很多好处,尤其在从心灵层面的提升。禅修是觉知观察人心理活动的工具与技巧,人若不能觉察隐微的动机与心念,所做的多是惯性反应,都是不假思索的反应。

性广法师分享禅修可带来以下的好处:

“第一,通过禅修训练可让心静下来;第二当心遇到外境时不那会么惯性反应,第三可选择善恶,会选择可利益自己与他人的举动才去做。”

法师举例,很多人习惯抽烟,几乎是无意识的动作,但若有禅修经验,就可觉察为什么会有抽烟的动作?是紧张?还是心里想掩饰什么?“禅修的特点是培养觉察的能力,因此可停止惯性的动作。”

性广法师长期教导禅修,对禅修有一定的体验与看法。

对于现代人修学禅修,她认为有很多好处,尤其在从心灵层面的提升。禅修是觉知观察人心理活动的工具与技巧,人若不能觉察隐微的动机与心念,所做的多是惯性反应,都是不假思索的反应。

处理情绪问题

性广法师续说:“通过禅修可观察非常隐微动作的动机,好的行为会带来好处,不好会带来痛苦,它可处理情绪问题。”

法师补充禅修经科学研究,具有降血压,平衡自律神经,能改善身体问题。

“当然,佛法不只是带来世间利益,它是在这基础上,寻找彻底解脱生命轮回所带来的痛苦!”

禅修对心有帮助,但很多初学者练习禅修都面对身体不适的痛苦,因此法师研发了一套“禅修健身功法”。

“佛法讲离苦得乐,这不局限心苦,也包括身苦。我从佛法的法义(四大——地、水、火、风)的物质性上,摸索到一套健身功法,这能解决初学者在学习静坐所面对身体疼痛的问题!”

健身功法简单

性广法师的健身功法其实蛮简单,就是“松肩”与“抬胯”两个动作,但她提醒要每天坚持练习,要有一定的时间。“很多学生因此获益,处理了身体的问题,其实身体许多问题来自姿势不端正!”

针对有些人认为天生不适合静坐,法师对此有其看法:“不是不适合,只是身心状况还没有能力做静态的练习,先调好身体,身心调柔后,就能练习禅修了!”

性广法师继说:“通过禅修可观察非常隐微动作的动机,好的行为会带来好处,不好会带来痛苦,它可处理情绪问题。”

法师补充禅修经科学研究,具有降血压,平衡自律神经,能改善身体问题。

“当然,佛法不只是带来世间利益,它是在这基础上,寻找彻底解脱生命轮回所带来的痛苦!”

禅修对心有帮助,但很多初学者练习禅修都面对身体不适的痛苦,因此法师研发了一套“禅修健身功法”。

“佛法讲离苦得乐,这不局限心苦,也包括身苦。我从佛法的法义(四大——地、水、火、风)的物质性上,摸索到一套健身功法,这能解决初学者在学习静坐所面对身体疼痛的问题!”

健身功法简单

性广法师的健身功法其实蛮简单,就是“松肩”与“抬胯”两个动作,但她提醒要每天坚持练习,要有一定的时间。“很多学生因此获益,处理了身体的问题,其实身体许多问题来自姿势不端正!”

针对有些人认为天生不适合静坐,法师对此有其看法:“不是不适合,只是身心状况还没有能力做静态的练习,先调好身体,身心调柔后,就能练习禅修了!”

性广法师讲述健身功法的原理,以及现场示范健身功法。

女权篇:
八敬法曝露骄慢心态

对于国内信众,对性广法师与昭慧法师的印象是她俩很积极参与台湾许多公民社会运动,当中包括女权与人权的议题。因此向性广法师提问有关佛教“八敬法”的看法。

“其实昭慧法师在其反对八敬法的文章就提出了很多的佐证,‘八敬法’不是源自经典是后期所发展来出来的。‘八敬法’有一条是比丘尼不可说比丘的过失,但在比丘的戒中,连在家人都可举报比丘的过失,怎会可能有会如此限制比丘尼的僵化教条!”

佛法讲众生平等,因此应从普世价值来看男女平权的议题。佛法强调要改掉过去的错误,因此一些因时空所制下的教条应要修改。

透过制度合理化

“当时在印度,女众的地位非常卑微,因此做出一些防范措施是可理解的,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八敬法不合罗辑与普世价值,因此已无此必要。”不过她强调这显示了一个重点:人性的光明面与黑暗,反映了一些人会将自己的骄慢透过制度来合理化。

另,性广法师对于北传道场一些“男尊女卑”的现象也有看法,如一些道场坚持男众在前面,女众在后面。“我曾看过一个老婆婆带着男孙来参与法会,男孙被强制站在前面。我个人建议或分左右两边即可,而不是分前后!”

她感叹其实骄慢与性别无关,有些女众也很骄慢,她们甚至是“八敬法”的推波助澜者。

“教条主义成为一些人满足自己黑暗面的理由,其实我们共同的敌人是邪恶!”

对于人权议题,法师表示台湾的民主人权发展是有所成长,如日前的“多元婚姻”,反对的声音较少,这彰显了台湾相对是一个比较能“接纳异己”的成熟社会。

“佛法认为众生有各自的嗜好与倾向,只要是不伤害他人的前题,应获得尊重,并要肯定他们的存在!”

不应缺席公民议题

至于公民社会议题,性广法师表示在台湾,佛教团体的参与度虽有改善,但其实仍是少数。她认为,佛教不应在公民议题上缺席。

“佛教应参与公民议题,但应以议题为导向,不要被政党捆绑或骑劫,要自主提出议题,要有自主权!”

对于一些人刻意避开政治,性广法师直言:“你不管政治,但政治会来管你,这是残酷的事实!”

她认为佛教应关心与参与公民社会议题!要尊重少数人的权利,不好的制度就应扬弃!

其他篇:
学佛要学会保护自己

性广法师是印顺导师的弟子,她认同与遵循印老的“人间佛教”理念。

“人间佛教强调此时此地,我们要先肯定与处理人世间的事情,但也要学习超越,用慈悲的心关怀世间的其他领域,如环保、动物权利与人权。戒定慧三学里除强调不要做错事,但应该做而没做,其实也是犯戒!”

法门无量誓愿学

基于法门无量誓愿学,因缘俱足下,性广法师去了缅甸修学帕奥禅师的法门。

“我们要将心胸扩大,多修学其他法门,在接引学生时,就能以适合的法门来引导学生!”

至于目前佛教市场很“混乱”,充塞各种不同传承与法门,也有附佛外道。哪初学者该何选择?

“学佛不能看人情,要选自己可受用,身心能安顿才好。若某道场或领导人过于强调金钱、男女关系或权威,就要小心提防。学佛要学会保护自己!”她强调好的道场或老师会为学生或信众的利益出发,不会将信众当成道场的资产。

八敬法提问《八敬法》的内容:

一、即使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迎逆礼拜,敷淨座请坐。

二、比丘尼不得在附近没有比丘的地方,作3月的夏安居。

三、每半月的布萨与说波罗提木叉(说戒),比丘尼众应派人至比丘众中求教授与说戒之人。

四、夏安居结束,则当诣僧中,求自恣之人(自恣者,忏悔之法也)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不可尽形违越。

五、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

六、不得举比丘之罪,说其过失,比丘能得说尼之过。

七、式叉摩那(学法女)已学戒(六法也)应从众僧求受大戒。

八、比丘尼,犯僧残(罪名)应于半月中在二部之僧(比丘、比丘尼)中行摩那埵(忏悔)。

●废除八敬法

2001年3月31日,昭慧法师在举办“人间佛教薪火相传”的研讨会上公开宣读“废除八敬法宣言”,并当场撕毁“八敬法”的条文,成为废除八敬法的开端。

●推动废除八敬法的4点理由:

1.八敬法非佛说

2.佛制,小小戒可舍

3.八敬法歧视女性,违反现代世界伦理规范

4.八敬法虽可减少比丘尼傲慢心理,但会增长比丘傲慢心

 

 
 

 

反应

 

登彼岸

慢心作祟

图/文:明吉法师

曽经在一次参访某海外大道场时,遇到其信徒向团友炫耀自己在焰口法会时看到佛像眨眼,非常兴奋地问我们有没有看到?本来佛菩萨示现是给修行人一个鼓励,以启发或坚定其信心,自有其感应的道理。然而,像这位信徒不断地向别人宣说的心态及表情,显露了他沾沾自喜及傲慢的心态。

从佛教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净土宗的祖师慧远大师修持般舟三昧,难修能修,曽于定中亲见阿弥陀佛三次,但是他老人家秘而不宣,直到临终时,为了怜悯众生,欲为大众增上信心,才宣说此事。

该道场也有信徒说曽看过佛像转身等感应事迹,惟其开山老和尚却说自己常住在寺院数十年却一无所见。我们平心而论,难道这些见相著相的信徒的修行会比老和尚高吗?虽然,我们没有法眼或者慧眼知道他们的境界,但是从一方是傲慢自喜地炫耀,而另一方却谦虚自己的平凡,就可以判断孰胜孰劣了。

如果这些信徒在看到佛菩萨的示现后,能坚定自己的信心,提升自己的精进心的话,这算是好事,反之,到处炫耀自己所见,那也只不过是慢心作祟,还不如看不见来的清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