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戒烟法
弱化“抽”意识 强化“不”意念
抽烟的坏处、戒烟的好处,人人都懂,但众多烟民依然难以自拔。抽烟容易戒烟难,当抽烟成了习惯成了瘾,戒除就是一场抗拒或屈服于欲望和诱惑的艰辛拔河。
戒烟方法五花八门,各种替代手法层出不穷,有者甚至寻求医疗协助。近年,逐渐推广的催眠戒烟法被视为绩效显著的手法,成功率比替代戒烟法高3倍,80%至85%的戒烟者,在一次催眠后成功戒烟。
传统的戒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生物替代法,比如尼古丁替代法、口香糖替代法就药物替代,另外就是从情绪和心理着手,比如辅导。研究显示,从生理和心理双管齐下的戒烟绩效最佳,而在最近10年,催眠戒烟成为辅导之外,另一戒烟绩效良好的方式。
催眠并非进入睡眠状态,而是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对治疗师有问必答,在情绪放松及放空的情况下,弱化或淡化负思想或情绪,补进正面讯息与能量,加强当事人的意念和信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简单形容,即是“洗脑”过程,但这不是魔术或幻术,而是改变潜意识心态的科学方法。
找出潜意识的心理原因
催眠戒烟,就是引导当事人进入这样的状态,淡化或弱化抽烟的意识,强化不抽烟的意念,继而维持戒烟的行动力。
人们以为催眠法就是“迷魂术”,完全受人支配,事实相反,受催眠者在过程中具有意识,能选择拒绝违反自己意愿的事,或是接受催眠师的治疗建议,并可随时中断催眠疗程,催眠师只是采用催眠技巧,找出烟瘾者潜意识的心理原因,加强戒烟决心,促使当事人更容易达到戒烟目标。
有关研究显示,催眠戒烟的疗效,比尼古丁替代戒烟法高出3倍,80%至85%的抽烟者,一次催眠疗程即可,15%需要两次催眠,部分戒烟者因特殊情况而需要增加疗程次数,但总括不超过3次。
第一次的决心是好时机
伦敦临床催眠学院(亚洲区)(London College of Clinical Hypnosis Asia)院长西拉美娜(Sheila Menon)进一步解说:“尽量一次催眠的原因在于,当一个人第一次来到,是戒烟动力或决心最高、最强烈的时候,催眠是意念越强烈绩效越高,所以第一次的戒烟决心是最佳时机,若反复戒烟,到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来到,意念已不若最初那样强烈,则需要重新找回或刺激回那样的强烈感。”
在她的经验里,3次催眠的效果,并不比1次催眠效果好。
需要2次或3次催眠的戒烟者,一般是发生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包括细节遗漏或不够自信、突如其来的打击或骤变导致不适合戒烟的时机等等。
她补充,催眠戒烟并非新发现,美国和英国采用催眠戒烟已超过70年,该学院则在10年前在我国设立分院,开始推广催眠戒烟法。

了解动机 建立信心
催眠戒烟的过程并不复杂,全程大约1小时30分钟,而事前会有以下几个标准环节:
面谈:
主要内容有3个面向,即了解抽烟和戒烟原因、日常生活流程和抽烟习惯、戒烟后的生活改变。
西拉美娜透露,“身边人一直唠叨我”、“为了某人或某事而要戒烟”是最常见的理由,戒烟是“为了父母、女友、太太、孩子”或是“为了健康、要结婚、想要生孩子、想要改变生活、年纪大了改戒烟了”。
她则单刀直入问当事人“那是你自己想要的吗?”
“纯粹为了特定的人或事而想要戒烟,当遇到压力或情绪起伏(生气或低落)时,很容易就会重新抽烟,因此特别“提醒”当事人,了解戒烟的动机,是因为别人还是自己是首要重点。”
·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做什么?
·什么时候抽第一根烟?
·上班时做什么,什么时段比较压力?
·午餐之前或午餐之后抽烟?
·若只能抽一根烟,会选择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抽烟?
·戒烟后有什么好处?
以上都是西拉美娜在面谈中的主要问题。
她说,相关研究发现,一个人一天其实并不需要20根烟,身体所需要的尼古丁,最多只是2、3根香烟的尼古丁含量而已,而戒烟后的好处,更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抽烟者就是难以自拔,难以戒除抽烟的习惯/瘾。
“其实抽烟会达到一个极限,当到了这个极限,即使没有很强烈的戒烟念头,身体里也会发出‘够了’的讯息,不会再想继续抽下去。”
转移法加强自制力
数据显示,70%的成人抽烟者想要戒烟,并且有70%至80%的抽烟者,能够一天不抽烟而不觉得难受或无法忍受。因此,抽烟者并非不能戒烟,而是不知如何维持长久不抽烟,戒除抽烟的习惯,抽烟的生活。
催眠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建立戒烟的信心、动力和持续力,加强戒烟的意志和自制力。
“简单而言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我是一个抽烟者’的思维和记忆,转移到‘我不是一个抽烟者’的轨道上。”
清理抽烟环境:
戒烟环境很重要,西拉美娜会要求戒烟者:“把你的烟灰缸、打火机全部丢掉,因为你再也不需要它们;清理那些充满烟味或曾经抽烟的环境,比如阳台、车内、办公室或其他常常抽烟的地方,清除那些长期残留的烟味,然后稍微改变一下,比如在阳台栽种植物,在车内放空气清新剂。”
催眠之前,好好抽完一根烟,并且享受这最后的一根烟:
西拉美娜说,大多数抽烟者其实很享受抽烟,否则不会一直抽烟,他们当然知道抽烟有损健康,知道有关抽烟的一切坏处,所以抽烟者的内心常常很纠结。催眠师所做的,就是帮助当事人消除这种不好的感觉,让他们很纯粹的、好好的享受最后一根烟。
“当一个人觉得满足,会比感觉不完整、不完满更容易‘道别’。”
刺激潜意识思维
调查指出,我国的烟民,开始抽烟的平均年龄为15岁的青少年时期,不同年龄的烟民,有不同的原因、心态和习惯,这些都是催眠戒烟之前,必须掌握的详情,以便“对症下药”,灌输适当的戒烟意念。
原因随年龄起变化
西拉美娜透露,大部分烟民并非成年之后才开始抽烟,而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至成人的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抽烟原因和心态也会有所改变。
“青少年时期抽烟,觉得‘酷’,或是想要融入某个群体、要表现自己是个大人,或是因为好奇甚至刺激而尝试……各式各样的原因,到成人时抽烟已成为习惯,到这个阶段,又会因为想要提神、专注、纾解压力等等理由而继续抽烟,但是在他们的思维里,却从不察觉自己为什么抽烟。”
她强调,没有人生来就是抽烟者,而是后天养成的习惯,催眠戒烟则是通过“焦点解决治疗”(Solution Focus Therapy)手法,将当事人导入归零放空的状态,“刺激”潜意识里的思维,加强有关意念,从而改变身体行为,继而维持新的习惯。
唤醒失去的记忆
“抽烟者的身体已经完全忘记了不抽烟的感觉,没有烟的生活,我们(催眠师)就刺激那些留在潜意识里的想法和感觉,唤醒那段‘失去的记忆’,加强不抽烟的感觉和生活的画面,淡化有关抽烟的记忆,比如‘为何抽烟’、‘如何变成烟民’及‘当烟民时都在做什么’的画面,放大‘如何享受不抽烟的生活’的念头。”

为生活彻底改变
一个人想要戒烟,意愿和决心是成败的关键,倘若一个人尚未做好戒烟的准备,任何的戒烟方法都不会奏效。
西拉美娜强调,戒烟不仅仅是“不再抽烟”,而是整个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不会再跟兄弟们一起抽烟、喝酒、吞云吐雾互泄压力等等,而有时候戒烟者尚未做好“生活彻底改变”的准备。
其次是生活中所面对的种种压力,不能再以抽烟作为发泄或纾解方式,长久依赖的习惯突然“消失”,需要有其他的支持力量,确保戒烟后的日子比以往更舒服、自在、愉快,否则重新拿起香烟的几率很高。
“戒烟也讲求时机。当一个人遭遇巨大压力或骤变,比如离婚、搬迁、失业、身边有人逝世等等,这些情况都不是戒烟的时机,失败率很高。”
从抽烟导向不抽烟的思维
研究指出,一个人大约需要反复抽烟和解压7次才能真正下定决心以及做好准备投入新生活。西拉美娜则说:“通常来找我之前,他们(戒烟者)已经尝试戒烟3、4次了。”
她进一步指出,戒烟的成败几率虽然没有年龄之分,但最难戒烟的群体是青少年,共同点是年少气盛,心智尚未成熟,觉得自己强大到无懈可击,直到长大后才渐渐体会到凡事其实有个限度。这个年龄的戒烟者,多数是被父母逼着戒烟,而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这类情况的失败率必然偏高,需要2至3次的催眠过程。
“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跟他们(戒烟者)‘协商’(Negotiate),将他们的想法或思维导向正轨,即从抽烟导向不抽烟的思维模式。”
她补充,生命突遭重大骤变,尤其突然诊断出某种病症时,戒烟绩效最高,也较容易处理这类戒烟者。所以有这么一句话——生病是人生的转机,促成改变的最有力因素。
*********************
知多一点:
潜能开发
→迅速改变潜意识,复制成功者的思想
→开发右脑
→开发超感官能力ESP
→运动员辅导
身心调节
→放松减压
→克服恐惧
→提升自信
→调节情绪
→帮助安眠
美容瘦身
→催眠丰胸
→催眠减肥
→改善皮肤
→容光焕发
→提升魅力
教育
→提升情商
→提升记忆力
→提高专注力
→引发学习积极性
→提升创造力与灵感
改变个性与不良习惯
→戒除烟瘾
→戒除酒瘾
→戒除网瘾
→戒除暴躁脾气等等
心理治疗
→治疗或辅助治疗精神官能症等200多种身心障碍与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失眠、焦虑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等。
医疗
→催眠止痛
→提升免疫力
→调整病人的心态
→强化求生欲望
→治疗心因性身体疾病
→安慰剂效应
→安慰性手术
刑事侦察
→回忆案发现场
→寻找线索
→协助调查取证
商业运用
→催眠式销售
→沟通技巧
→提升亲和力
→提升自信心
→增强行动力
→提升业绩
报道:陈绛雪 摄影:黄志强、互联网
飞机上闹事认罪 中国夫妻共罚款1万

在航班上做出脱序行为而被控的两夫妻徐剑峰和史迁周一面控,各罚5000令吉。
(八打灵再也17日讯)因玩催眠类心理游戏而导致行为失控,在航班上闹事的中国籍夫妇今日在推事庭上被判刑,各罚5000令吉。
两人于今日在推事庭上重新听过控状后认罪,审判官莫哈末布凯里指出,考虑到两人已认罪,并听取控辩双方的陈述和求情,最终裁决各自罚款5000令吉,若未能缴付,则须坐牢3个月。
夫妻二人于今日上午8时45分左右抵达雪邦法庭受审,并在律师邱欣仪的协助下完成登记手续。

徐剑峰和史迁周一抵达雪邦法庭受审,并在邱欣仪陪同下完成登记手续。
据悉,28岁的中国男子徐剑峰和27岁的史迁于日前在马来西亚度蜜月,因催眠与角色扮演类游戏而造成在公共场合做出脱序行为,两人被控触犯马来西亚刑事法典第294(a)条文(在公共场所作出猥亵行为)。
由于两人原定2月9日搭机返回中国揭阳,却突然与家属失联,家属随后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发帖求助,引起广泛关注。
警方证实,两人准备搭机返回中国时,在航班上情绪失控并引发骚乱,被执法人员带下飞机后移交警方查办,之后由警方送往医院治疗。
警方表示,两人在接受治疗后情绪逐渐平复,经过进一步调查后,警方于上周四逮捕两人,并以刑事法典第294(a)条文(在公共场所作出猥亵行为)将他们带上雪邦法庭提控。若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处3个月监禁或罚款,或两者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