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以经济为名的米粉

那天在餐馆享用朋友带来的娘惹式咖喱烧烤鸡肉,品尝过其母亲的美味拿手菜肴后,年轻餐馆老板端出一盘炒米粉,淡黄色泽(老板说添加了咖喱粉)。米粉柔润有弹性,以家常清淡口味,衬托娘惹式咖喱烧烤鸡肉的浓郁味道,众人皆赞赏。

年轻老板说我们有口福,因刚好有兴化米粉货源,不过我始终认为是因为老板的厨艺手势精湛,才能炒出如此美味的米粉。



台湾作家林文月在《炒米粉》一文提到:“拌炒米粉的动作,需要手势轻而且果断,换言之,避免繁琐细碎重复过多的动作。……拌炒之目的只是在使锅内的米粉均衡熟透变热,所以动作宜求彻底,但避免粗重繁复,庶几炒出之米粉才不致断裂不雅观。”一盘外观甚佳美味爽口的炒米粉,讲究的是厨艺手势精湛。

槟城爱称经济米粉

关于炒米粉,林文月也提到:“虽然炒米粉是台湾家庭极平常的吃食,但每个家庭主妇的师承来源不同,每个厨房端出来的成品也往往同中有异。”我们这里也一样,炒米粉也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常有菜肴,不过总是觉得摊贩售卖的炒米粉味道最佳。

在槟城,炒米粉的另一个普遍名称为“经济米粉”。经济米粉的“经济”是廉宜的意思,至于为何会将“经济”放前头,则不得而知(没有经济炒粿条、经济福建面这回事)。

一方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用一方名,在槟城只有经济饭,没有杂饭,是可理解的事。



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炒米粉味道是在小学食堂,那是参杂感情的味觉记忆。1970年代,我在协和小学求学。五、六年级时,搭巴士上下学,有时较早抵达学校,刚好口袋有多余的零用钱,就会到食堂吃炒米粉当早餐。早上上课前食堂的炒米粉热腾腾(休息时间是温热或微热),尤其是刚刚翻炒完毕,放在大盘上仍在冒烟与油亮,简直是一种诱惑(直到今天依然难于抵挡)。

也许担心小孩子不能吃辣,食堂的炒米粉档有准备甜酱作为蘸酱,这也是特点。一般炒米粉摊贩不见甜酱,只有腌制青辣椒和辣椒酱。

50年代才开始售卖

根据父母的记忆,槟城售卖经济米粉的摊贩大约在1950年代才出现,据说第一摊售卖地点是乔治市的生活公市附近的小巷。

当年也是大舅少年时,夜晚常常骑脚车出去与朋友聚会,深夜回来要倚靠妈妈为他打开后门让他进来(外祖父不知他外出,知道就糟糕了)。因此有时会买经济米粉给母亲,作为“封口和开门费”,所以母亲在小时候就有机会品尝据说是槟城第一摊经济米粉的滋味。

炒米粉之所以廉宜,主要原因是作料不多,米粉、面、豆芽,加上香脆豆皮,如果有小鱼干算是丰富了。与其他小食如炒粿条、福建面、粿条汤、叻沙等比较,炒米粉的作料是相对的匮乏,不过其吸引人之处,恰好就是简单作料所展现的家常味道。

炒粿条会太油、福建面会太辣、粿条汤会太淡、叻沙会太浓,炒米粉则不会太家常。

炒米粉的家常味道蕴含某种温馨的滋味,不时令人回味。

 

 
 

 

反应

 

商余

岛上流亡泰相遗迹/欧宗敏

槟岛的美兰园是安静住宅区,不过近来住宅区小路在特定时段,车流量增加不少,因为有抄小路的便利。该区有条马路接通湾岛头路,路名为玛诺路(Jalan Mano),该路有一条小支路,名为Solok Mano,不过2条马路的中文路名皆是玛诺路。

由于有抄小路的便利,常年使用玛诺路,所以对路名熟悉,不过知悉其名字来源,则是近年来的事。

路名玛诺是纪念泰国前首相披耶·玛诺巴功·尼蒂他达(Phraya Manopakorn Nitithada),他是泰国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后的首任首相,以他为名的马路则是他在槟城居住的地方。他在岛上居住15年直到逝世。据知当他逝世后,英殖民政府为了纪念他,就有了玛诺路。

军事政变中下台

为何泰国首任首相会到槟城长住15年?1933年时任泰国首相的玛诺在一场军事政变中下台,他乘坐火车逃亡到当时英属马来亚的槟城,直到他在岛上逝世为止,他都不曾回到泰国。

1932年6月泰国经历一场不流血政变,结束了自1782年拉玛一世创立的扎克里王朝。国王拉玛七世接受改朝换代事实,废除君王制度,泰国正式迈入君主立宪制。留学英国中殿律师学院,也是拉玛六世的枢密院成员的玛诺,获得人民党各方势力认同,因此出任泰国首任首相职。

玛诺内阁首个任务是编订泰国首部宪法,而在12月10日完成任务,从此该日成为泰国宪法纪念日,也是公假。

玛诺的首相任期不长。1933年作为保皇派的他,不赞同改革派比里·帕侬荣提呈的经济计划(俗称“黄皮书”),称该经济计划为“共产计划”,并提早解散众议院,更以打击共产主义为由,关闭一些左派纸媒与出版社和严控舆论,最终迫使帕侬荣流亡法国。

玛诺的强硬作风引起反弹,之前支持他的人民党的一群“军事派”军官,在6月20日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玛诺的文人政府,其中一位军官披耶拍风上将成为泰国第2任首相。

泰国首任首相遭受军事政变,由军人上台执政,或许这种军人干政模式,开启了首相换人如走马灯的政治宿命。1932年君主立宪至今,泰国共有39任首相,换句话说,平均首相任期不到3年。

槟城成为避难所

玛诺前来槟城避难,有2位亲王同行,丹隆亲王和哇迪亲王,他们都是拉玛四世之子。君主立宪制后,政治动荡不安,皇族权力旁落,海外的槟城成了远离纷扰的避难所。

哇迪亲王2年后在槟逝世,享年68岁,其葬礼在岛上南传寺庙举行。丹隆亲王则在1942年回到曼谷,隔年逝世,享年81岁。1948年玛诺在槟城逝世,享年64岁,他的坟墓位于青草巷翁挽彬越南传佛教寺庙,隔年泰国政府将其遗体运回曼谷并举行隆重火葬仪式。

泰国首任首相玛诺流亡在岛上的遗迹,前来槟城游玩的泰国游客,他们知道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