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权日之
霸凌

作者:森田洋司
译者:李心怡
出版:经济新潮社
霸凌,是身而为人绝对严禁的行为,但有人的地方就有霸凌,自古至今,无处不在,从未消失。资讯无疆界时代,霸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日趋严重。
世界人权日,该探讨的不只是难民、民主、自由、女权、战争和性侵等全球性重大议题,更是时候好好认识,认真关注,近在身边的霸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谁该为霸凌问题负责?霸凌究竟严重到什么地步?霸凌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多广?
霸凌,由“bully”单词演变而来,用作动词是“恃强凌弱”,采用各种方法欺负个别对象,用作名词指的是施予欺负行为的人。
霸凌一直都在,近年却成日趋严重的社会议题,有关霸凌的新闻几乎日日有之,施暴者从小孩到成人,从校园到网络,从教育程度低下到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普遍和频繁程度犹如“家常便饭”,情况令人堪虞,探讨相关议题的舆论也越来越多,谴责与忧心皆有之。
都可能是霸凌受害者
霸凌不是小问题,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霸凌,并非我国才有的社会问题,正因为近在咫尺,所以感受贴身,或担心自己孩子成为受害者,或勾起曾经的惨痛经历。
身处人类社会团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成为霸凌加害者、受害者或旁观者。从教室到职场, 从家庭到社会,从真实世界到网络世界,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霸凌,你我的亲人或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身边人,都有可能是沉默的霸凌受害者,或视而不见的旁观者。
霸凌行为给受害者所带来的伤害是持久性的,童年时遭到的侮辱,甚至能够让受害者一生都活在痛苦之中,因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因而孤独寂寞,而加害者却因为年龄小,只被家长和老师批评几句,甚至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或纠正教育。
霸凌行为的可怕在于,它所造成的严重问题和影响,一直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在问题一开始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方式制止,以致造成日后深远的负面影响和种种恶性循环,让被霸凌者活在长久的痛苦之中,霸凌者则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以为然甚至毫无概念。
最令人费解的是,霸凌的原因往往毫无道理可言,为什么品学兼优就要被霸凌?为什么长得漂亮或丑陋会被霸凌?为什么身型肥胖就要被霸凌?为什么性格和善明事理会被霸凌?为什么……?
如何构筑制止霸凌的社会
重点是,身而为人,为什么要霸凌他人?身而为人,为什么要被人霸凌?身而为人,为什么要纵容霸凌行为恶性发展?
《霸凌是什么》作者森田洋司,从为何霸凌导致自杀的悲剧会一再发生开始切入,比较霸凌在日本和欧美(美国、英国和北欧诸国)的演变和异同,定义与归纳霸凌的特征, 从社会学解析霸凌的结构及如何将制止霸凌的议题纳入公民教育,再进一步探讨身为社会公民的每一个人,如何共同构筑制止霸凌的校园与社会。
没有人可以霸凌他人,也没有人应该受到霸凌,不伤害他人及不受他人伤害,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权。
霸凌四层次没有人是“完全/绝对无辜”
消灭霸凌是不可能的事,但人人都能制止霸凌,关键在于是否从根本着手,再追根究底,是否找到问题的根源?
在森田洋司看来,霸凌不是个人层次的现象和问题,而是集体层次的显现和问题。所以,若欲从个人心理心寻求化解霸凌的方法,犹如缘木求鱼,将徒劳无功,无法根治问题,唯有从社会结构的改型切入,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和出路。
他提出“霸凌四层次”结构加以论述本身的观点——加害者的无感,受害者的沉默,观众的煽动和旁观者的冷漠,逐一揭开每一个人在霸凌行为中的角色,直视每一个直接或间接涉及者的黑暗之心。
被刻意忽视或逃避的问题
整个霸凌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当中有小孩的罪恶、成人的失职和社会的扭曲,没有人是“完全/绝对无辜”,但人们总将焦点聚集在谴责“加害者”与同情“被害者”的强弱角色对比,批判双方背后的家长及学校教职员等成人的失职,其他人的“视而不见”和当事人的沉默,却成了另一个被刻意忽视或逃避的问题。
近期电台和电视台频密出现的反霸凌社会教育宣传广告里,强调“袖手旁观/视而不见也是一种霸凌”引人省思长久以来“袖手旁观”、“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明哲保身态度,如何纵容及助长霸凌从个人行为演变成集体现象,成为另一种伤害行为。
可悲的是,霸凌者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然或反省,旁观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沉默所造成的后果,被霸凌者更背负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认识霸凌的背景知识
专长教育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社会病理学的森田洋司,从社会学的观点探讨霸凌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由社会迈向私密化(Privatization)发展的脉络去看每个人的角色、职责与压力。前半部着重在考证与交代“霸凌”作为“社会问题化”的历史进程,企图帮读者建立起认识霸凌的背景知识,后半部则着重在深入剖析“霸凌”的问题本质,并透过对霸凌本质的精确掌握,具体提出实质的“化解霸凌死结”的社会策略。虽是探讨日本社会霸凌现象,却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全书兼顾学理及实务,找出关键议题深入浅出介绍,指引读者全面认识霸凌行为所反映的各种问题,既有高度和深度,也有温度,因此被评为近年来完整探讨霸凌问题的书籍之一。
《亲亲》亲子生活手札
朋友问:《亲亲》这本书,谈的是“亲子教养”吗?呃……说得贴切一些,它更像是一册“生活手札”。原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静默的观察,都逐一被我化成颗颗文字,悄悄记下了。
大家可曾留意,身边的孩子最常被这么训了:“哎唷,怎么你那么不听话?” 当了妈妈后,我自己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竟然也是这样:“哎唷,怎么你那么不听话?” 所幸觉悟得早:“奇怪,为什么小孩一定要 ‘听话’ 呢?难道,不 ‘听话’ 的小孩一定是坏小孩吗?”而,如果大人愿意稍微放下身段,俯下身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态度与思维,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会不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呢?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直接把上一辈所套牢在他们身上的教育系统,重新回装到孩子身上。他们或许忘了,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不是吗?亲子教育 —— 被教育的往往不是孩子,是大人本身吧?都说了:“要把孩子教好,先把自己教好”。
如果,孩子们被释放的好奇心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与距离,那身为父母的我们何不携手和他们在现实与幻想中一起翱翔呢?在教养这条路上,我乐于继续当个孜孜不倦的学生,继续和孩子寻幽探秘。从他们的观景窗看人看事,一切变得更迷人了呢!你,你也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