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捉景】香港隐世小岛
平和无争议
我认识一位非典型港人,那天他带着我漫步树林小径,远处可以看到对岸的香港城天际线,摩天高楼顶端漂浮着大雾云,对比此刻辽阔的海岸线,香港确实是座压抑的城。


已工作二十多年的德哥几年前毅然离职,远离尘嚣来到这里,一个距离香港城20分钟船程的南丫岛(Lamma Island),或者更精准点更偏僻点的地方——模达湾(MoTat Island)。
模达湾只住了不超过10个固定人口,他可能是第11个吧!而且其他人还不一定知道他住哪儿呢?还记得上他家那天,赶上了最后一班夜船上岸,摸黑查看手机的指示图,上了阶梯爬了山,越往深处去,越见小村的没落,山群错落的空房,野狗的嚎叫响彻深山,似乎嗅到了我的外来旅客气息。


并非熟悉的香港
“哦系X婆婆家慨狗,通知婆婆有外人”,德哥已经十分熟悉岛上的一切,经过另一个半掩门的木屋,他还故意大声朝里头大喊了几声,另一个婆婆步履蹒跚地走出来,据说已年过半百的她,前几天还徒步到对岛(索罟湾)探望另一个摔了脚的同龄友人,他们都是这岛上独居的原住民,儿孙子女都已迁入城中,偶尔才回来探她。
“每次经过都忍唔住叫声,睇下佢哋有冇事。”
不一会儿看到保安巡逻特意又走到婆婆家,婆婆又再一次兴奋地分享她的探亲之旅。这岛上的平和柔化了好多事,包括离异,也包括争议。这不是我熟悉的香港,我迫不及待想返回城市。


海边做瑜伽裸泳
一路上遇到一些独身而来的外国旅客,有的踩着熟悉的弯曲小径消逝林中,仿佛每周登山已成了习惯;有的带着好奇心手握纸绘地图到来,却找不到可询问的当地人,我忍不住上前,带着“我懂你”的友好。
几天前的山竹台风席卷了学校顶盖,浪潮击碎了石灰过道,扶手栏杆散落遍地,不过大家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走到了另一个海湾——深湾,已经看不见香港城了,四周是高山形成的天然屏障,德哥说自己常一个人,褪去身上的衣物(符号象征),在海边做瑜伽裸泳(回归自然)。

内观活动其实无关场域,然而我想常年活在镁光灯下的港人尽管不畏直言,然而骨子里早已习惯被物质填充安全感。
德哥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每晚发酵面团,一次做7个面包,刚好吃一周,自己劈材盖了小屋,偶尔被卷上岸的木块也被他加工成了凳子,四周种满了香料,一个月进城采购必需品,自给自足。
后来我还是忍不住好奇地问德哥怎么存活,他告诉我其实这座岛上他还有两间民宿度假屋,甚至在我离开后不忘提醒我在平台上给他点赞好评。
是吧,这是香港!

南丫岛指南:从香港仔码头乘船,船只往返模达湾和索罟湾,两湾之间步行可达。
新航7.45个月·国泰仅10星期 花红悬殊“星港竞争”掀热议

(香港17日讯)新加坡航空公布最新业绩,全年纯利创历史新高,并宣布向员工发放7.45个月的花红。
消息一出,即勾起港人“星港竞争”的集体记忆,相比之下国泰今年只派发10星期花红,引发网民感叹“人家用月计,我们用星期计”。
根据雅虎财经报道,新航公布截至三月底的财政年度业绩,总收入按年升2.8%至195.4亿新元(约625亿令吉),净利升3.9%至27.78亿新元(约88.9亿令吉),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新航表示,为表彰员工奉献和辛勤工作,员工将获得7.45个月的花红,与对上一年相若。
消息一出旋即引起港人“星港竞争“”的联想,因为国泰航空今年三月公布“酌情花红及利润分享”仅为10个星期。
根据资料,国泰去年赚98.88亿港元(约58亿令吉),为疫情后第二次录得盈利,其股价在过去一年更大升近20%,比新航1.3%高出甚多。
但相对其他航空公司以高额奖金留住人材、激励团队士气,国泰在员工回报方面明显落后。
错过疫后复苏窗口
例如华航今年在业绩破百亿新台币后,宣布发放6.6个月年终奖金及14.5万元奖金,并平均加薪3%;台湾虎航则平均派10.8个月花红,最高达14个月,并加薪4%、提高膳食与交通津贴,成为疫情后亚洲最慷慨的航空公司之一。
香港航空业曾享誉全球,国泰更是多次夺得“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殊荣,不过香港疫后复苏节奏明显慢于邻近地区。
例如,台湾与新加坡于2022年陆续开关及重启航班,香港则在2023年方全面开关,令以香港为基地的国泰错失黄金复苏窗口,从领先者渐渐变为追赶者。
不过国泰近年积极改革,例如破天荒招聘中国内地的空姐空少、发展廉航市场等等,国泰能否能透过这些改革逐步回稳,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