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抗疫

为何疫苗打在手臂上? 专家曝人体奥秘

(台北25日讯)全球冠病疫情反扑,人人疯抢施打疫苗,不过是否想过为何疫苗多在手臂上施打?专家指出考量因素很多,除了和能否有效触发免疫反应有关外,引发副作用的程度、施打的便利性等也考虑在内。

据中时新闻网报道,美国普渡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里查兹(Libby Richards)21日在澳洲学术网站“对话”(The Conversation)撰文解析在手臂上施打疫苗的奥秘。

她介绍疫苗接种可分为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皮下注射、口服疫苗等多种,在手臂肌肉上施打冠病疫苗就是属于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则包含麻疹、腮腺炎等,轮状病毒主要以口服疫苗为主。

为什么多数疫苗都是在手臂外侧的三角肌(deltoid)上施打呢?里查兹分析,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肌肉层有免疫细胞,免疫细胞能够辨识抗原(antigen),抗原是病毒、细菌的小分子物质,成分包含病毒的蛋白质,疫苗将抗原注射进人体后,能够触发人体免疫反应,进而制造抗体、杀死外来病毒。

疫苗注射进人体后,肌肉组织的免疫细胞会辨识出抗原,并且将抗原带至淋巴管中,然后进一步运送至淋巴结。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里头包含更多的免疫细胞,能够辨识疫苗里的抗原,然后启动免疫反应、制造抗体。

疫苗通常选在手臂上的三角肌上施打,原因在于那里距离腋下的淋巴结很近,能够加快免疫反应作用时间。除了腋下,腹股沟也有淋巴结,因此有些人也会在大腿上注射疫苗。

疫苗多在手臂上的肌肉施打,第二个原因在于副作用较小,在三角肌上施打通常会出现局部发炎、酸痛的状况,但是如果疫苗是注射进脂肪组织,由于脂肪组织血流较少,疫苗成分吸收效率较差,发炎的机会也会提升。

此外,如果疫苗成分包含佐剂(adjuvants),佐剂能够强化人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这类疫苗通常必须在肌肉层施打,以避免大范围的发炎症状。

其他因素则和施打便利性比较相关,通常3岁以上才会在手臂的三角肌注射疫苗,3岁以下幼童会在大腿注射,因为他们的手臂肌肉比较小,而且尚未发育完全。

除此之外,现在许多疫苗都是集体施打,在一个许多人盯着看的大型空间里头,对接种疫苗的民众来说,卷起袖子绝对比“当众脱裤”还没有障碍。

 

 
 

 

反应

 

东盟+

泰冠病例翻倍 曼谷逾6000确诊

(曼谷20日讯)据泰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称,上周泰国的冠病病例上升至3万3030例,其中曼谷通报病例超过6000例。该部门通报称,5月11日至17日通报的病例数是前一周通报(1万6000例)的2倍多。

据马新社引述当地媒体报道,其中住院1918例,素可泰府和北碧府分别有死亡2例。

曼谷的病例数最多,为6290例,其次是春武里府(2573例)、罗勇府(1680例)、暖武里府(1482例)和北榄府(1442例)。

大多数感染者年龄在30至39岁之间。

建议公众佩戴口罩,如果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或疲劳等症状,则使用自我检测试剂盒(ATK)。

据《曼谷邮报》报道,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的提拉博士19日在其脸书页面上发帖称,该报告与泰国公共卫生部关于疫情不令人担忧的声明相矛盾。他表示,冠病病例已连续11周急剧增加。

提拉表示:“如果情况持续下去,下周报告的病例数将翻倍。疫情将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它至少已经处于高峰期3个月了。”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