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风膜为什么不放过我?/郑志忠医生

文字|郑志忠医生

陈先生是一名28岁的工程师,主诉为全身皮肤反复出现多处风团和丘疹,伴有剧烈瘙痒感,病程已超过6个月。每次发作无明显诱因,皮疹可自行消退,但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皮损。

他曾自行服用抗组胺(Histamine,一种生物胺,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一些食物中也含有组胺譬如鱼)药物,症状可部分缓解,但停药后即复发,令他感到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经过详细检查之后,陈先生其实患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或风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红色伴有剧烈瘙痒的风团或疹块。

通常疹块可以呈圆形或环形,也可融合成一大片,并会在24小时内消退,然而新的疹块却可能会在其他部位形成。值得庆幸的是,此病不具有传染性, 所以不会经过皮肤接触而传染。

瘙痒让人抓狂

陈先生接着问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病症?是过敏吗?是遗传因素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荨麻疹是由于免疫反应激活了皮肤中的肥大细胞而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出天然化学物质,其中组胺是关键物质之一。

组胺会引起瘙痒、发红和肿胀,从而形成荨麻疹。

荨麻疹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急性荨麻疹 (Acute Urticaria):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6周,常由外界刺激引发包括食物过敏、药物反应、物理性刺激、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2. 慢性荨麻疹 (Chronic Urticaria):症状持续超过6周甚至是数年。原因复杂,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遗传等有关。慢性荨麻疹也可能是其他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如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及红斑狼疮。

大多数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除了荨麻疹外,还会出现其他症状。

慢性荨麻疹可能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近50%的患者在一年内可完全恢复。

慢性麻疹又分为以下两种:

1.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此类型的荨麻疹没有明显的外部诱因,通常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引起,常常没有明确的过敏源。

2. 慢性诱发性荨麻疹 (Chronic Inducible Urticaria, CINDU):由特定的外部因素引发的荨麻疹,如冷热、运动、摩擦、压迫等。这类荨麻疹的症状在接触某些刺激后加剧。

需要进行测试吗?

陈先生否认特殊食物过敏史,无新近更换洗护用品或接触性过敏源,无宠物接触史,也无受到特定的外部因素引发。家族中也无类似疾病患者。

他焦急的讯问我需要做些测试来找出病因吗?大多数荨麻疹患者无需进行任何测试。诊断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来完成。

1. 皮肤点刺试验或过敏原检测:如果怀疑过敏是症状的潜在原因,可能建议进行食物或药物敏感性的皮肤点刺试验或过敏原检测。这通常适用于急性荨麻疹患者,因为慢性荨麻疹很少由过敏引起。

2. 血液检查: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以检测出潜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及红斑狼疮。

3. 皮肤活检:皮肤活检涉及取下少量皮肤样本,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类似荨麻疹表现的皮肤疾病,如荨麻疹性血管炎皮肤。

它可能适用于伴有其他症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如持续发热、疼痛的荨麻疹、持续多天的荨麻疹,或伴随皮肤瘀斑的荨麻疹。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怎么治?

陈先生想知道抗组胺药物是否安全,可长期服用?或还有其它治疗方法吗?

陈先生患上的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此类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抗组胺药物 (Antihistamine):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基础药物,能有效缓解风团和瘙痒。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为首选药物。其副作用较少及适合长期服用。

2.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严重或急性发作时,短期使用口服类固醇药物可有效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

3. 其它治疗:如果以上药物无效,皮肤科医生将会建议以下药物:

(1)生物制剂治疗如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可用于难以控制的荨麻疹上。此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每月注射一次。

(2)孟鲁司特(Singulair)

(3)环孢素(Cyclosporine)

 

 
 

 

反应

 

保健

湿疹非食物过敏/郑志忠医生

文字|郑志忠医生

林太带着她5岁的儿子来就诊,他的脸部、身体和四肢出现严重的瘙痒性皮疹。她尝试了各种保湿剂并限制各种类型的食物,但皮疹仍然没有好转。她感到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经过详细检查之后发现,林太的儿子其实患上了一种常见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或俗称特应性湿疹。

这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并非简单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皮肤瘙痒、发红、肿胀和皲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还常常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每年约有多达10%的成人和20%的儿童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湿疹病因多

林太焦急的问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病症?是食物过敏吗?需要避食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特应性皮炎其实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病因有3个: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患有特应性皮炎,孩子的患病风险约为30–50%;如果双亲均受影响,患病风险则上升至60–80%。其中主要的有Filaggrin(FLG)基因突变并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2、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失调特别是Th2细胞反应失衡导致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是另一个重要病因。

3、环境及外来因素

外界的气候变化、感染原、过敏原、刺激物(如肥皂、洗涤剂),心理因素如压力是重要的促发因素。食物过敏并不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加重症状。除非有明确的食物和发疹之间的因果关系, 否则不推荐盲目避食。过度避食不仅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无益, 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受限。

会是其它皮肤病?

林太接着问我如何确定这是特应性皮炎而不是其他皮肤病症呢?

特应性皮炎具有多种症状及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症状包括红斑、瘙痒、干皮症、丘疹和斑块、抓痕、苔藓样变(皮肤增厚、变硬)。

皮损分布的部位是取决于病患的年龄:

婴儿期(0-2岁):两颊、额部和头皮,后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

儿童期(2-12岁):屈侧部位(肘窝、腘窝、颈部、手腕和踝部)。

青少年及成人期(12->60岁):屈侧部位、手部、面部及颈部。

特应性皮炎如果不及时就医,可以引起的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感染、睡眠障碍及心理影响(焦虑、抑郁)。

只能控制无法根治

林太想知道特应性皮炎能根治吗?特应性皮炎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仅能对其加以控制。部分患者成年后,由于皮肤免疫功能得到改善,症状会自行改善。

林太说之前的医生给了她的儿子多种皮质类固醇药膏,她想知道类固醇药膏是否安全?还有其它治疗方法吗?

外用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是主要的抗炎药物。医生会依病情程度而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类固醇剂。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皮肤变薄、萎缩纹等。

在医生的督促下,正规使用类固醇是安全的。还有其他非类固醇外用抗炎药物如他克莫司(Tacrolimus)、吡美莫司(Pimecrolimus),克立硼罗(Crisaborole)是适合长期使用。

基础治疗也重要

除了外用药物,以下基础治疗也相当重要:

1、洗浴

建议洗浴温度在摄氏32-37度,洗浴时间约5至10分钟。推荐使用无刺激的洁肤用品。

2、保湿剂(润肤剂)

使用无香料、低致敏性的保湿润肤剂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建议洗澡后立即涂抹保湿润肤剂以锁住水分 。

3、改善环境

避免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等的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

系统化治疗病情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病患大致上需要系统治疗法来控制病情。这包括:

1、免疫抑制剂 (Immunosuppressant):环孢素(Cyclospor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2、生物制剂 (Biologics):度普利尤单抗注射剂(Dupilumab)

3、Janus激酶抑制剂 (JAK inhibitor):乌帕达替尼(Upadacitinib)、阿布昔替尼(Abrocitinib) 、巴瑞替尼(Baricitinib)

以上药物只能在皮肤科医生密切监测下启动治疗并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其他疗法还包括湿包治疗(Wet Wrap)、紫外线疗法(Phototherapy)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