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脏病学 降低运动猝死症

拉惹伊兹曼:运动心脏病学已是一个越来越受重视和多人投入的领域,马来西亚的心脏病学专家对这门学科的投入也愈来愈多。
【守护一颗心】(下篇)
报道|陈绛雪
运动心脏病学或体育心脏病学(Sports Cardiology)是心脏病学领域中的新兴专科,在心脏健康医学领域正日渐受到重视。主要是专注于识别和管理运动相关心脏风险,通过结合心脏病学专业知识和安全有效的运动指导,为运动人群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从而降低运动性猝死的发生率。
玛拉工艺大学双溪毛糯医学院心脏专科顾问拉惹伊兹曼医生(Dr Raja Ezman)透露,尽管在英国和美国的心脏病学和运动工艺学中,运动心脏病学已是一个越来越受重视和多人投入的领域,马来西亚的心脏病学专家对这门学科的投入也愈来愈多,但到目前为止,运动心脏病学在我国尚未被承认为一个亚专科。
年轻运动员猝死
据了解,在我国的心脏病学领域,著名介入心脏病学家利兹密纳兹密基尔医生(Dr Rizmy Najme Khir)是第一位在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攻读运动心脏病学硕士的心脏病专家,另外就是国家心脏中心胸心外科医生及心血管运动与健康主任拿督斯里杰费里杰斯旺特医生(Dato’ Seri Dr. Jeffrey Jeswant Dillon)。
他说,运动心脏病学正日渐受到关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及至全球年轻运动员猝死和心脏病死亡的病例不断增加,并且通过媒体和资讯网络的广泛且高速传播力和影响力,人们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
他指出,运动心脏病学的范围并不仅限于高风险运动员,它在已确诊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运动护理方案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包括心脏健康,但多数人并不清楚哪些运动适合心脏病患者,以及不同类型和康复阶段的心脏病患者分别适合哪些运动。运动心脏病学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门独立专科。
预防到康复全谱系
拉惹伊兹曼解释,运动心脏病学涵盖心血管疾病的整个谱系,从心脏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到诊断后的治疗和康复,而备受关注的人群是那些因生活方式而被列为高风险群的人。
“比如经常进行高强度且剧烈的训练,并且频繁参与地区和国际级别体育运动的年轻运动员。”
他说,这类高风险群的心脏疾病早期检测非常重要。数据显示,年轻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时发生猝死的大部分原因,往往是潜在且未被发现的心脏疾病,其中包括遗传性疾病,比如肥厚型心脏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心壁异常增厚)和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ies,心肌结构异常,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还有可能包括瓣膜问题。
他解释,瓣膜是心脏不同“腔室”之间的“门”,这些瓣膜的开口可能狭窄或缺陷,都可能导致运动耐量问题。
年轻人风险提高
近年来,在更年轻的群体中,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这无疑显著增加年轻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尤其必须关注的是,许多年轻人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后,对于恢复日常活动,特别是休闲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安全性心存疑虑,担心此类活动是否会影响心脏健康甚至导致再次发作。
他说,运动心脏病学家可在这方面帮助患者规划治疗方案,提供明确的治疗目标和指导性运动处方。
他透露,目前,许多政府和私人医院其实已有提供运动员、参与休闲和竞技体育运动人士的筛查服务,包括无创和微创检查,筛查范围涵盖血液检查、运动负荷试验、钙化评分、冠状动脉和心脏的电脑断层扫描(针对合适的患者群体)。
“一些中心甚至提供心肺运动试验(CPET),它结合传统的运动试验和各种用于测量健康水平的设备,包括VO2max或峰值摄氧量(Peak Oxigen Comsumption,即运动期间的最大氧气消耗量)的指标,也是衡量健康水平的黄金标准。”

运动心脏病学正日渐受到关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及至全球年轻运动员猝死和心脏病死亡的病例不断增加。
循序渐进康复管理
运动心脏病学范畴的另一个关键目的是康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的定义——旨在优化个体与在环境互动中的功能和减少健康状况所致残疾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因此,心脏康复的重点即是“优化心脏相关疾病”,通常是指心脏病发作,即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之后的心脏功能。
“渐进过程”主动干预
拉惹伊兹曼强调,“康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是为不同患者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方案,而这个“渐进过程”也是一种主动的干预,为患者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继而按部就班去实现。
“这些康复方案和目标通常在多学科团队的深入讨论后确定,包括护士、物理治疗室、营养师和职业治疗师等等。”
因此,心脏康复专家和运动心脏病学专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因为他们通常引导患者的讨论方向。
“此外,运动心脏病学专家需要参与从预防到康复的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摇篮到坟墓’(From Cradle To Grave)的心血管护理全程管理。”
心脏康复专家与运动心脏病专家
拉惹伊兹曼进一步解释,心脏康复通常由康复医学专家主导。在马来西亚,运动心脏病学和康复医学专家的培训体系有别于其他国家。
“运动心脏病学在马来西亚尚未被正式承认为一个亚专科。因此,想要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和发展的人,往往需要利用自己的时间学习和培训。”
他指出,运动心脏病学相对而言是一个更专门化的领域,服务对象也更明确。与心脏康复专家不同的是,心脏病学专家不仅负责治疗和康复,还深入参与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随着这两个专科之间的交叉日益增加,界限也逐渐模糊,因为许多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患者,本身也是运动员或积极参与竞技体育的人,而且在运动康复的领域,有极大部分也涵盖心脏康复的范畴。”
各有专业领域
他强调,参与任何形式的锻炼对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极其重要。因此,运动心脏病学已不在仅限于高风险运动员这类小众群体,而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普罗大众。
他认为,这个领域应汇集多元背景的专业人士,融合心脏康复和运动心脏病学的专长,从而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心脏康复对患者大有裨益,对于那些寻求更好的运动方案建议的人,咨询运动心脏专家或运动医学专家是更合适的选择。”
他说,康复适用于所有疾病进程,包括那些看似虚弱的患者,关键在于康复的过程,通常需要患者的具体情况个别调整。

运动心脏病学涵盖心血管疾病的整个谱系,从心脏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到诊断后的治疗和康复,而备受关注的人群是那些因生活方式而被列为高风险群的人。
降低不必要并发症
马来西亚心脏协会已制定一份关于心力衰竭康复的全国专家共识文件,讨论心脏疾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包括虚弱或处于疾病晚期的患者,都有详细论述。
参与这份共识文件制定过程的拉惹伊兹曼强调,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前,需由康复医学专家进行筛查,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疗程。因为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最关键点是,患者的临床状况必须稳定,以最大程度降低不必要的并发症风险。
物理治疗与康复治疗
“例如,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尽管物理治疗至关重要,但患者可能不适合直接进行康复治疗。”
他指出,物理治疗不同于康复治疗,两者需要明确区分。物理治疗是一种旨在保留功能的针对性治疗,通常与肌肉和骨骼相关,即使是病中的患者也可遵循物理治疗师的指示进行治疗。
“康复的目标则是帮助患者恢复到(或尽可能接近)他们入院或患病前的基线水平,这是一个更长、更艰巨但却极其重要的过程。”
心脏病后运动具危险?
一般人普遍上对于心脏病和康复运动存在巨大的误解,认为心脏病后运动是极其危险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并没有任何的指南和研究证明(注一)心脏病后运动具有危险。
反之,早期康复非常重要,能够进行康复的患者可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回到正常生活。
拉惹伊兹曼说:“前提是必须确保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在合适的医生或专家的督导下进行。”
然而,他坦言,这也是巨大的挑战,因为目前康复医学服务在公共领域,尤其是在资源和人力方面都非常紧缺。
经济效益考量因素
在马来西亚,尽管人们对运动心脏病学的兴趣日益浓厚,但具备专业技能、能够为运动员和竞技体育参与者提供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仍然匮乏。
目前,多数医院针对心脏疾病相关的运动筛查仅限于“运动前筛查”,缺乏能够提供后续支持的医生或专业人士。究其原因,经济效益是主要的考量因素。
正如他所强调,任何疾病筛查的首要原则在于,一旦发现或确诊,必须有专业的团队和能力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而这正是当前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他认为,现在或许是时候对运动员以及参与竞技体育等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实施监管,以确保其规范性和有效性。
提供心脏康复治疗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医院是继国家心脏中心(IJN)之后,另一家为所有心脏病发患者提供常规心脏康复治疗的机构。
这项心脏康复方案是由心脏康复专家马兹利法医生(Dr Mazlifah)主导,为期6周,并根据患者的基线活动水平进行个性化定制。
国家心脏中心的针对性运动心脏病筛查则是Active Fitness Screening计划和Active Plus Endurance Screening计划,全方位涵盖评估心脏、临床医学专家咨询等程序,以及早确定心脏问题风险等,并在测量及评估健身水平后提供适合个性状况的运动处方。

一般人普遍上对于心脏病和康复运动存在巨大的误解,认为心脏病后运动是极其危险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并没有任何的指南和研究证明心脏病后运动具有危险。
注一:科学库
临床指南(Clinical Guideline)与专家共识(Consensus Document)是权威机构或专家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据,为临床医生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供诊疗和治疗决策指导。共识文件一般发布在卫生相关机构官方网站、学/协会网站或以文献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
指南一般是由政府机构(比如卫生部)或学术组织(比如医学会)的循证研究;专家共识则是自发性质,强调专家经验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些专家经验主要来源于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而达致的共识结果。
上篇报道:
父聆讯骤逝性骚指控未洗 子循法律途径讨公道
黎慧谊(左起)、黎子伦和黎子辉在吴健南的协助下,提告妇女部及性骚扰仲裁庭,以还父亲清白。
(吉隆坡7日讯)一名年长父亲在一场性骚扰仲裁聆讯中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其儿子还原事件经过,坚称父亲清白,并质疑指控存有诸多疑点。
该名年长父亲的儿子黎子辉今日召开记者会披露,涉事的印裔女员工指控其父于去年11月13日,在安邦一间快递店内从后方搂抱她,并弹了她的内衣带。
“然而,事发当天女员工并未提出任何不当指控,隔日也照常上班,之后更请了5天假参加其兄长婚礼。
“直到她休假归来后,才突然指控父亲非礼,声称情绪崩溃,无法继续工作。”
他表示,曾就事件向父亲求证,父亲解释当天因久坐起身后感到晕眩,便下意识将手搭在站在身旁的女员工肩膀上,随后前往洗手间。其说法也与闭路电视画面吻合。
“我把闭路电视录像拿给她看,试图澄清误会,但她始终未有明确回应。我只能建议她如需调整情绪,可以请假休息。”
他强调,父亲虽然个性偶有急躁,但非常听从家人劝告,即便对该女员工的工作表现有所不满,也从未单独联络对方,更遑论有任何不当行为。
“父亲当日只是到快递店探望一位老友。事后他也多次坚决否认相关指控,我们家人始终相信他的清白。”
黎子辉表示,父亲在仲裁庭聆讯过程中突发心脏病离世,令人难以接受,在事发前不久,家人才陪同父亲完成全面健康检查,报告显示心血管状况良好,仅血压稍高。

黎子辉曾提供闭路电视画面给予女员工。
律师:仲裁庭仓促结案
黎家代表律师吴健南指出,根据马来西亚司法程序,所有聆讯应有完整录像记录,控辩双方陈述亦应详实记录在案。
“但本案的仲裁笔录却疑点重重,尤其对黎老先生病发前所接受的盘问内容,竟完全未有记录,而病发过程亦仅以‘失去专注力、无法控制手脚、头部向后转动’等简单字句带过,令人质疑是否有意遗漏关键环节。”
他指出,仲裁庭不仅无法提供完整聆讯录像,更在案件已正式立案的情况下,以被告去世为由草率终止审讯,程序显然不妥。
“仲裁庭理应根据已掌握的证据与审讯内容作出完整结论,而非以‘被告身故’草草结案。这种处理方式只会引发外界对案件真相是否遭刻意掩盖的怀疑。”
他强调,黎老先生及其家属一直积极配合调查,甚至主动提交关键的闭路电视证据,不应遭到轻率对待。
他表示,团队已备妥所有相关资料,今日将正式致函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及反性骚扰仲裁庭,要求彻查整起案件,并将透过法律途径为黎老先生争取公道,捍卫其生前清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