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吞咽困难?小心食管出障碍

报道·陈绛雪 摄影·陈成发、互联网

贲门失驰缓症(Achalasia)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吞咽困难,食物会停留在食管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无法下至胃腔而造成逆流,若不及早治疗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贲门失驰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继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以致食管不断扩张。

本地上消化道、减重及普通外科顾问刘秉忠医生(Dr Lau Peng Choong)简单解说,在正常进食的情况下,食物会经过食道进入胃腔,而食道与胃部交接处的下食道括约肌成为贲门,可藉由神经反射作用蠕动,在食物经过时适当地放松,让食物顺利进入胃腔,并适时收缩,避免胃酸倒流。 

“如果一个人进食时,食道缺乏蠕动,加上贲门对吞咽反应迟缓或闭合,食物就无法通过而卡在食道内,这就是贲门失驰缓症。” 

此病症的主要特征是吞咽时食管蠕动功能停止,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和对于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消瘦、食物逆流以及因食物逆流而误吸入器官所致的咳嗽、肺炎等症状。 

吞咽反应减弱
不过,贲门失驰缓症的病因迄今仍未有明确定论,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其发病与食管肌层内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表现,研究认为病因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有关。 

贲门失驰缓症并非罕见疾病,根据现有的统计,每10万人中只有1至2宗病例。但是,数据显示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许多人将此病症误解为另一常见消化道疾病“胃食道逆流” 。 

贲门失驰缓症症状:

吞咽困难——无痛性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发病过程可急可缓,初期症状轻微,仅在饱餐后有饱胀感,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发作,常因情绪波动、发怒、忧虑惊骇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发病初期吞咽困难症状时有时无,后期则转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少数患者咽下流质食物甚至比吞咽固体食物更为艰难。

疼痛—— 可为闷痛、灼痛、针刺痛、割痛或锥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也有的在胸背部、右侧胸部、右侧骨缘以及左季肋部。疼痛发作有时与心绞痛相似,在吞下药物后可缓解。随着吞咽困难的情况逐渐加剧,梗阻以上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疼痛反而逐渐减轻。 

食物逆流——由于吞咽困难加剧、食管进一步扩张,吞咽下的食物会留在食管内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而在体位改变时逆流而出。从食管逆流出来的内容物因未进入过胃腔,故无胃内呕吐物的特点,但可混合大量黏液和唾液。在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时,逆流物可能带血。

体重减轻——当吞咽困难变得频繁和情况加重,就会影响胃口,或不想进食,进食量锐减,且进食的食物并未进入胃腔,因而日渐消瘦。患者往往因吞咽困难而采取选食、慢食、进食时或食后多饮汤水将食物冲下食管,或食后伸直胸背部、用力深呼吸等方法,协助吞咽动作。

病程长期者就会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及缺乏维生素等状况,甚至产生心理影响,比如抗拒社交(不敢吃、吃不多、筛选特定食物来吃、怕影响别人等等)。

出血和贫血——患者常见贫血问题,偶有食管炎所致的出血。 

其他——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增高,患者很少发生呃逆,是吞咽困难之外的另一贲门失驰缓症常见症状。发病到后期时,极度扩张的食管会压迫胸腔内器官而产生干咳、气急、发绀和声音嘶哑等等。 

如何诊断是贲门失驰缓症?

1.贲门失驰缓症≠胃食道倒流 

贲门失驰缓症常被误认为胃食道倒流,因患者都会出现胸口疼痛、胃灼热的相似症状。 

事实上,贲门失驰缓症和胃食道逆流的情况相反,前者是因为贲门闭合,造成食物无法通过所致,后者则是因为贲门过于松弛,造成胃酸倒流。 

此外,胃食道逆流只要在确诊后采用药物治疗即可,现有的治疗药物绩效高达95%以上,若已服药一段时期(比如一个月之后)仍未改善,则须检查是否其他病因。所以,与其自己猜测,最好前往医院检查和诊断,接受正确治疗。 

2.胃镜检验 

一般上,患者首先要接受胃镜检验,而胃镜检验结果往往现实正常,但是胃镜操作者缺乏经验的话,很容易漏诊,而经验丰富的肠胃科医生就会看出贲门失驰的问题。 

首先,医生会发现病人的食道肿大,主要是因为贲门长期闭合,造成食物积存而撑大食道,即使病人进行检验前已禁食超过6个小时,胃镜检验依然显示食道有未消化的食物,这些都是贲门失驰缓症的典型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检验人员将胃镜检验工具置入食道时,可轻易通过直达胃部,若是贲门失驰缓症患者的食道,则需要稍微使力,才能把检验工具置入食道直达胃部,贲门越紧就表示病情越晚期。 

3.钡餐检验 

另一项检测方式是钡餐(barium swallow)检验,即喝下硫酸钡乳液后接受X光扫描,因为硫酸钡乳液可附着在食道壁上,辅助X射线成像,更清楚看到食道和胃的形态。若发现食道肿大,而且喝下的硫酸钡乳液依然卡在食道上甚至吐出来,就可预测是贲门失驰缓症。 

硫酸钡不会被消化,最终会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类似的方式还有使用硫酸钡乳液灌肠,成为大肠钡剂灌肠造影。 

4.食道压力计检验 

另外就是高解析度的食道压力计(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主要用于测量食道压力,并可分析出患者的贲门失驰缓症的程度或种类,不同程度和种类的贲门失驰缓症,有不同的治疗和预后。 

贲门失驰缓症有3种类型,最常见的第二型患者,一二型患者对治疗都有良好反应,第三型则较棘手,这类病患常有胸痛症状。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精进,此病症的外科治疗技术也不断改良,今年初正式引进大马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被视为目前疗效最佳的选项。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是通过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这种手术和传统的开胸或开腹手术不同,最大优势是使用内视镜从口腔往食道以展开贲门括约肌切割,完全没有外伤创口,更胜于腹腔镜手术。 

降低逆流性食管炎

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患者必须全身麻醉,外科医生使用经口腔内视镜导入食道,在内视镜引导下利用特殊的手术刀,在食道粘膜下层进行一道直达胃部贲门,并在食道内进行食道肌切开,这与外科或腹腔镜手术的手法相反。 

此外,这项无创手术的过程需时1至2个小时,术后早期即可进食,95%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症状得以缓解,且逆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 

执行这项手术的外科医生必须接受专业训练,而执行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操作这项手术时则熟能生巧。

一问一答:

问:哪些病患不适合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

答:一般而言没有不适合的病患,但一些病患则胥视本身是否有其他严重疾病或身体状况无法使用外科手术,对麻醉药过敏的病患也无法接受这项治疗。 

他进一步指出,贲门失驰缓症的一二型病人适合传统外科手术和POEM治疗,但是第三型病人则因食道压力过高,首选方式是POEM,因为贲门括约肌的切割有所限制,而在食道内执行切割的话,会比食道外切割来得深且疗效更好。 

问:曾经接受过传统外科手术之后,若贲门失驰缓症复发时,因食道外已有创口,无法进行第二次切割手术,病人可选择POEM治疗?

答:可!总的来说,由于这项外科技术的时间短、创伤小、复原时间短,因此疗效及安全性大增,被视为目前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最佳选项,绩效达80%至90%以上,治疗3年后的症状缓解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 

问: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有什么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 

答: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术中或术后出血,在建立隧道和切开部分肌层时,手术切斜有可能对食管粘膜和粘膜下肌层造成一定的损伤,而术后切开肌层的边缘等部位也存在出血隐患。 

不过,这些情况都可进行止血治疗。 

问:据了解,另一常见并发症是胃食道逆流,术后出现胃食道逆流的几率有多少? 

答:大约30%,但90%以上都可吃药治疗。整体而言,POEM的安全性和及绩效都比其他的治疗选项来得优势。 

贲门失驰缓症治疗3方式:

1●内科治疗 2●内窥镜治疗  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无论是哪一种治疗,都是以松弛贲门,让食物顺利通过贲门下到胃腔里为目标。 

1.内科治疗:服用镇静解痉药物

主要是服用镇静解痉药物以缓解吞咽困难症状,为防止睡眠时食物溢流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垫高床头。 

2.内窥镜治疗:食道破裂的风险

广泛使用的微创技术,传统内镜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镜下球囊扩张(balloon dilatation)和支架植入(stenting)治疗、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以及内视镜肌肉切开和硬化剂注射治疗等等。 

内视镜球囊扩张术是通过内视镜置入球囊和扩张,以打开狭窄的血管达到治疗目的。不过,这项治疗需要重复多次扩张,并有食道破裂的风险,因而虽是有效治疗,但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3.外科手术:降低术后胃食道逆流

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之前,另一常见外科治疗是食道肌肉切开术(Heller’s Myotomy),即开胸或开腹的方式,将食道贲门肌肉切开,这种方式后来进一步发展到以腹腔镜的方式进行贲门肌肉切开,缩小创口,提高安全度,缩短复原时间。 

外科手术治疗相对持久,但开胸或开腹手术对贲门括约肌的切入较深,同时需要实行胃底折叠术(fundoplication),以降低病人术后可能发生严重胃食道逆流的问题,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 

而后进一步改良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则成为目前的首选方式。2018年进行首例手术开始,在日本已累计大约5000宗病例,全球累计超过1万宗病例。 

国内只有3名专科

马来西亚早前正式引进这项新技术,国内只有大约3名受过训练及定期进行这项技术的上消化道专科。 

据知,截至目前,仅在巴生谷地区的政府和私人医院有这项外科技术,分别是马大医药中心和吉隆坡班台医院,迄今累计的50宗治疗病例当中,40多例是在马大医药中心执行,班台医院则有2例。 

反应

 

保健

如何正确鼻饲灌食? 饮食治疗师解疑惑

报道|aNGie  图|受访者提供、互联网

经常看到一些卧病在床已失去意识或不能自理的病人,他们没办法通过正常的吞咽方式进食,只能靠一条鼻胃管摄取营养维持生命,令人感觉心酸之余,也对这种“鼻饲”方式感到好奇。

比如它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家属是否需要经过训练?如果进食到一半,管子阻塞或病人呛到怎么办?单单通过鼻饲“进食”,吃进去的都是液体,病人够饱足吗?不同病情的病人,进食的食物是否都同样……等等疑问。

饮食治疗师谢敏慧指出,很多人以为这些通过鼻饲方式进食的病人,喝的都是“奶粉”。其实不单单是奶粉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营养配方”,而且每个病人都要针对性的配给不同的营养,他们才能恢复的更迅速。

换句话说,即使是通过鼻饲进食“液体”的病人,最好都要向专业营养师或饮食治疗师咨询。有这些专业人士的跟进和指点,才能使病患维持身体所需的营养,并有可能早日康复或脱离鼻饲进食。如果病人长期营养不良,别说不能和病魔对抗,身体其他器官组织也会因此受牵连而失去功能。

哪一些病人需要鼻饲?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需要动用鼻饲的病人,大部分都是陷入昏迷状态、植物人、中风病人或意外瘫痪,没办法在清醒状态下进食的人。其实并不尽然。谢敏慧表示,还有不少是意识清醒甚至能行动和自理的病人,他们也需要通过鼻饲进食。

“比如某些癌症病人,尤其是鼻咽癌患者,他们在进行化疗或电疗时,由于鼻咽部位非常疼痛敏感,没办法正常进食,甚至连吞咽都有困难,这种情况就必需鼻饲;或一些喉咙肌肉受损而导致失去吞咽能力的人,也是需通过鼻饲方式进食。”

避免营养不良

另外还有一些身体非常虚弱消瘦的人、脑退化患者、精神状态失常或抑郁症患者、心灵受损者或厌食者等。他们不想吃东西或不能正常摄取食物。为了避免造成营养不良,就必需借助鼻饲方式来摄取营养了。

“但这些都是暂时性的。只要等他们恢复可以正常进食,就不再需要鼻饲。毕竟通过嘴巴吃下去的食物比较天然,而且又有多种不同营养。”

鼻胃管必需由医务人员从病人鼻腔置入,通过咽喉再经过食道,最终进入胃部,并且需定时更换。同样由医务人员负责换取。在鼻胃管的选择方面,普通质材的一般可用14天,矽质的则可耐上好几个月。

长期使用考虑矽质

“如果是初中风、意外、手术后或虚弱的老年人,只要短期补充一些营养的,一般都会选用普通质材;如果确定病人长期都需要鼻饲,才会考虑用矽质的,就不必频密更换管子。”

她表示,若是植物人或常年昏迷的中风病人,也可考虑另一种方式,就是在腹部装上“胃造口”灌食。可耐半年以上或更长时间。

注意事项/ 姿势不能平卧

家属在家里给病患以鼻胃管灌食,会否在一时“失误”之下造成生命危险?负责灌食的家属应该注意甚么呢?

谢敏慧指出,病人出院前,医务人员通常都会教导家属如何给病人灌食。如果鼻胃管的位置正确(在胃部),一般问题不大,只要病人没有去拉扯,通常管子也不会移位。只是担心若管子移到別的部位,在灌食时,营养配方如果不小心进入肺部,可能就会造成肺发炎而有危险。

管子移位看举动

“管子是否有移位的情况,在外表不能分辨。但家属可通过病人的举动来察觉。如果位置不正确,灌食时,病人会由于不舒服而挣扎或吵闹,这时就得让医务人员来检查管子的位置。”

唯要注意的是病人的姿势。无论是意识清醒的病人或昏迷的植物人,在灌食时都不能平卧,必需调整病床,让病人上半身呈坐起的姿势。坐姿和床的角度要呈30至45度,否则,地心引力没办法让食物流下去肠胃,而且还会倒流。
 

  灌食流程:
1.    打开鼻胃管盖,先以注射器在鼻胃管抽吸一下,检查看看胃部是否还有未消化的东西。如果没有就去准备营养配方。

2.     泡冲营养配方的水温要采用室温或微温,不能太冷或太热。泡冲过程要确保没有颗粒留存,如果粉末凝结就会造成管子阻塞。

3.    先注入一点水进管子让它通畅,再慢慢倒入营养配方,速度不能太快,也不建议一下子倒完,以免造成病人不舒服甚或呕吐。在过程中如果病人呛咳就必須停顿。以200ml左右的份量为例,每一次建议灌入30-50ml,流完再继续,整个灌食过程大概会用上15分钟左右。

4.    当灌食完毕,再注入一些白开水作为清洁鼻胃管。过后把管端的盖子套回去。病人必需保持同样坐姿约20-30分钟,待消化了再平躺下去。

饱腹和营养的迷思/ 食物搅碎或引致腐烂

很多人对“鼻饲”是否够饱足有很大迷思。因为鼻饲只用液体,家属担心不吃饭不吃固体食物只“喝”的情况下,病人会不会不够营养而消瘦?另一方面,也有人以为靠鼻饲的病人,只要随便灌些“奶粉”给他、让他有东西下腹就好。反正他只能终日卧床不能行动,应该不必要求什么营养。

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谢敏慧指出,病患灌食的配方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分分钟比平时正常进食所摄取到的营养来得更多更齐全。所以并不会有不饱足的可能;只靠鼻饲的病人,也不能只让他饱腹而不顾及营养。

“无论是病人或一般健康的普通人,都必需摄取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比如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卧床的病人更需要足够的营养,这样才能较快康复。”

也有些家属会自行熬煮一些粥、肉汤或含蔬菜的食物搅碎灌食,以取代营养配方或想要为病患增添多一些营养,其实这都不鼓励。

颗粒或致阻塞

谢敏慧表示,主要是因为鼻胃管的直径只有3-5mm左右。如果有颗粒状食物是难以通过的,就算把煮好的食物搅碎成液状物,那种浓稠度还是没辨法通过管子流进胃部。即使再加水稀释,但始终含有微小颗粒物,会造成管子阻塞。稀释过后营养也变得稀薄,令病人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

“临床上有不少病患由于管子阻塞要更换新管,我们发现里面阻塞了很多颗粒物,并且有腐烂的现象,还会发臭,对病人的健康有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单纯使用营养配方就好,里面已有足够病人所需的营养。”

不同病人所需的营养

营养配方并不是单纯的脱水牛奶,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营养成份比如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不同的病人多少有一点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最好咨询营养师或饮食治疗师为病人作调整。

谢敏慧给予以下分享:

一般病人
虚弱的老年人、中风病人、没有其他特别疾病者,一般采用普通营养配方已足够。营养师也可能会建议添加一些蛋白粉。

有伤口的病人
一些车祸意外有开放性伤口的病人,或常期卧床使背部或臀部长褥疮而造成伤口者,需要补充高蛋白质才能更快的修复伤口。因此在营养配方之外也要加入适量的蛋白粉一起冲泡。

肾脏病人
未开始洗肾或肾衰竭者需要低蛋白的饮食。因此会针对性给予营养配方。这类病人除了不宜摄取过高蛋白质,也不适合摄取过多的矿物质,例如钠和钾等。

癌症病患
癌症病人注重高蛋白质和高脂肪,尤其MCT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这种油脂可以快速吸收热量。由于癌症病患在进行放化疗时,药物除了消除癌细胞之外,也会杀灭很多健康细胞,加上没有胃口,体重会降低得很快,因此必需靠适合的营养来补充热量。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的营养配方,要求低糖份和较低升糖指数(low GI),膳食纤维则要含量较高。

**上述配方必需针对病情调整,应咨询本身的专业医生。

高蛋白让伤口愈合

谢敏慧指出,上述配方并不适宜长期使用,而是看情况作出调整。

比如中风病人原本只需普通营养配方,但如果卧床时日久了长出褥疮,就需要添加高蛋白使伤口尽快修复;同样的,一个有伤口的病人需要高蛋白使伤口愈合。

一旦伤口愈合后就得转回普通配方。如果没有调整而长期使用不适宜的配方,或许会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受访者: 谢敏慧 Vicky Chia
            澳洲注册饮食治疗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