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60年只做一件事 黄玉郎成就一代漫画记忆

报道|洪诗迪   图片|黄亮晖(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香港漫画”在马来西亚可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是因为在其鼎盛时期曾陪伴过我国几代人的青春,陌生则是因为近年来的港漫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有港漫教父之称的黄玉郎在漫画迷心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无他,只因他留下太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

众所周知,黄玉郎是在中国潮州出生,7岁时才随父母移居香港,他在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忍不住回忆道:“我刚到香港就接触到了漫画,一看就爱上了。那时候是任何类型的漫画都会买来看,包括《老夫子》和《财叔》等都很喜欢,可惜那年代没有让人学画漫画的课程,我唯有自己看着前辈的作品慢慢去摸索和学习。”

年纪小月薪好

很早便确立要朝漫画业发展的黄玉郎,虽然是在13岁辍学到漫画社当学徒,但他此前便常给报刊投去自己的漫画作品;然而就跟大多数的传统家庭一样,父母初时并不支持他靠漫画维生,他说:“主要是认为没有前途,但我喜欢嘛,所以他们也没法阻止,当我真正开始赚到钱后他们就不再反对了。”

他甚至透露自己一个月至少能赚100港元,以现在的汇率换算只有约60令吉,但在那时代已堪比服务生的月薪,对此黄玉郎笑说:“一个13岁的少年赚的是成人的月薪,这证明了什么?证明我入对行,哈哈哈!”虽然黄玉郎嘴上说得轻松自在,但实际上他一路走来极不容易。

当然,他在漫画创作方面的天赋与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许是缺乏创业经验,所以15岁便开办漫画社的他首度经历了失败,但他没有放弃,先在其他漫画社累积了经验后,他又开始出版自己的漫画日报,可惜又碰上了“香港五月风暴”,他的创业之路再度无疾而终;待他的漫画事业再度起飞,已是他21岁之后的事了。

一甲子的幸福感

从黄玉郎13岁入行至今,已有足足60年的时光,60年来能一直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在此期间还经历过许多的大风大浪,但他表示:“老实说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幸运,因为60年来能不断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继续说道:“漫画创作予我已不再是一份维生的工作那么简单,而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爱好,但同时间又能让你赚到钱,甚至是认识到很多的朋友,更重要是能获得众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漫画迷支持,这真的让我有种不枉此生的感觉。”

不放弃也不退休 

60年来真的都不曾萌生过放弃的念头吗?对此黄玉郎坚定地说道:“还真的没有,即使曾数次经历过失败,即使我偶尔也会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我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创作,当然也没产生过退休的念头,‘喜欢’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因为它能让你在创作的过程中产生乐趣,牵引着你一直做下去。”

他形容特别是在构思出一个很出色的桥段或故事情节,或者创造出一个很特别的人物时便会感到特别的过瘾和开心,让他一直乐此不疲。“一个漫画会有不同的角色,当你把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定好后,再给他们塑造出各自的一套说话方式和神情,如此交织出来的故事才会丰富好看,这对我来说更是一种乐趣。这种‘创作的乐趣’,我相信你们身为文字工作者也会有同感对吧?”

【黄玉郎简介】

今年73岁,13岁便投入漫画业,开启了漫长的漫画职涯。

1970年自资创办钻石出版社,出版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漫画,譬如《小魔神》、《小蛇王》和销量最成功的《小流氓》(《龙虎门》前身)等。

1977年创办漫画报纸供新秀漫画家刊登作品,而他多年来也孕育出了不少杰出的漫画家。

1980年代开始收购漫画公司,开启了港漫史上的垄断时代。

1986年创立的玉郎集团正式上市,隔年却因股灾易主并易名。

1993年再创立玉皇朝,创作出《天子传奇》和《神兵玄奇》等经典作。

2007年获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颁发“世界杰出华人奖”。

《龙虎门》有自己化身

其实黄玉郎能被称为“港漫教父”,不仅仅是因为他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也创作出很多经典的英雄角色;虽然“争议”不断,但他对香港漫画产业的推动及新秀漫画家的栽培,乃至他奠定下来的技击风格等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针对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黄玉郎如此说道:“我觉得英雄主义很重要,所以我的作品中就能看见很多的英雄角色,而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必须是有勇气和义气,是一个富有中华美德的人物。融入技击动作只是一种呈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背后的中心思想,即要行侠仗义,以及创作者要带出的教育意义,包括亲情和友情等。”

特偏爱3作品

虽说每一个作品对创作者来说都很珍贵,但黄玉郎也有自己特别偏爱的3个作品,位居第一的当然要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龙虎门》,这也是他连载了数十年的最长篇连载漫画,而其中更有一个角色是他的最爱,即石黑龙,他解释道:“他其实就是我的化身,因为他很调皮又爱搞笑,跟我的性格十分相似。”

而最爱的第二个作品就是《神兵玄奇》,原因是故事情节更完整有趣,而不像《龙虎门》稍显混乱;第三个作品就是《天子传奇》,因为写的是不同皇帝的故事,每个皇帝都有不同的性格,让身为创作者的他忍不住直呼“很过瘾”。

成名作改名销量更好

如果你是第一期就开始追《龙虎门》,你一定知道它的前身就是《小流氓》,中途改名的原因是香港在1975年通过了《不良刊物条例》,因此才不得不改名并将内容中的暴力内容收敛;如今再回首,黄玉郎会否觉得可惜?

他说:“不会。你知道为何当初会给它取名《小流氓》吗?纯粹是因为那时候取名都喜欢有个‘小’字,哈哈哈!其实他们虽然是‘流氓’,但行为一点都不‘流氓’,而只是一班富有正义感喜欢锄强扶弱的少年,所做的都是英雄事。因为他们生活的武馆叫龙虎门,之后我就干脆改名《龙虎门》,没想到改了名后销量更厉害,早知如此我就应该更早改名,哈哈哈!”

危机变机会

不得不说,当初确实有不少人认为,这类漫画不仅毫无营养,其中打打杀杀的内容更会荼毒青少年,但黄玉郎却认为“这都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们的偏见”,毕竟他们大多都没有去真正去阅读过,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其中也带有不少的正面信息,特别是一些人生观。

他继续说道:“《龙虎门》的销量能飙升的其中一个原因,也因为我们很公开地在记者会上承诺,会遵守纪律,以阖家观赏的电视尺度为标准去创作,你要等政府给你一个标准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想出此对策,好让人们对漫画改观,而最终的销量也反映出了人们对漫画已不再抗拒。所以说,这原本是一个危机,最后反而成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港漫还有未来吗?

也许你会认为,黄玉郎是生在“对的时代”才能如此成功,但实际上在他初入行时的香港漫画产业也是挺挑战的。

他说:“我初入行时的港漫年度营业额能有1000万本,1967年的经济萧条导致香港漫画的年度营业额惨跌至200万本,1969年经济开始好转后却又被日本漫画压制,直到1970年后才靠《小流氓》成功镇压住日本漫画的销量。”

而他也坦言:“现在的港漫市道确实不好”,所以一定要做出改变,特别是要朝手机漫画的方向去发展,用手机漫画的规格和风格创作,极力去争取各大潜力市场,特别是有2至3亿观众的中国,“我还想对香港漫画产业作出更多的贡献,我希望自己能打开一条路,引导我们香港的同业去争取更多的机会;而手机就是漫画时下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能接触到更多的读者。”

港式漫画与众不同

其实香港漫画落此境地真的很可惜,正如黄玉郎说的“香港的漫画发展模式是其他国家学不来的”,特别是香港漫画团队一般都有一个主笔,再搭配很多拥有不同特长的助理,大家共同努力去创作出一个作品,但在其他国家几乎都是由一个人去完成,因为缺乏甘愿做助力角色的人。

“其他国家没有这种制度和风气,但香港就不一样。”

最后,随口问黄玉郎是否有未来计划,没想到目前仍有《英雄十八》正在连载中的他,已经正在构思新的创作!可见年逾古稀的他真的没要停下来的意思。

 

 
 

 

反应

 

职场

潘自坚:凭借蛇耐性与龙气魄 推动港漫进入大马

【新春特备:名人蛇智慧】系列四(完)

报道|吴梅珍 

摄影|受访者提供

肖蛇人物:长青出版社创办人潘自坚(84岁)

蛇智慧:蛇,有耐性与智慧;龙,有气魄与远见,两者结合,正是我人生与事业成功的秘诀。

资深“蛇人”潘自坚(人称老潘)对人生的总结:“推动香港漫画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历程,是我人生中一场重要的‘蜕变’(成长)。当年除了得想办法赢得各个香港漫画大师的信任与合作,我还得绞尽脑汁与政府部门角力。”

说到香港漫画就不得不提当初的两大天王级人马——黄玉郎和马荣成。

1979年,黄玉郎的《龙虎门》乃由世界书局代理(大众书局的前身)运进马来西亚。老潘当年就在世界书局任职经理,所以非常熟悉香港出版社负责人,包括黄玉郎。

黄玉郎在 1980年后,决定直接在马来西亚印刷《龙虎门》。当时世界书局并没有开发印刷厂,无法符合黄玉郎要求,便让出了代理权,让黄玉郎自个在马寻找合作的印刷厂。

全彩的《龙虎门》一出版,在大马的销量竟然高达四五万本,但是印刷厂却只支付了黄玉郎1万本的版权费,还不断地向他说销量每期都在下滑。

黄玉郎发现事有蹊跷,便找旧相识老潘代为调查,这才发现出现问题。于是,黄玉郎决定拿回代理权,并怂恿当时已经离开世界书局的老潘成为马来西亚代理商。

耐性与隐忍

84岁时回望前半生,老潘对蛇的印象不仅来自自然界的观察,还深刻融入他的人生与事业中。

“蛇是一种拥有无穷智慧的生物,它的耐性与隐忍让我感触良多。比如,当年我将香港漫画引进大马市场,相较于日本漫画,香港漫画的市场尚未成熟,我深知自己处于劣势。而面对政府单位多次的拒绝,我也没有正面硬碰,而是像蛇一样冷静观察,寻找突破机会,逐步打开局面。隐忍与灵活,让我最终赢得了香港漫画大师的信任,最后也打开了马来西亚的香港漫画市场,缔造双赢局面。”

生命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如同蛇在每一次的蜕皮都要面对阵痛和风险。引进香港漫画,是老潘事业的新起点, 也正是这些变化,让生命变得鲜活。

他认为,人不能抗拒成长的代价,唯有接受、学习,才能发现生命中的真正意义,“现在回想肖蛇的自己,会不会是蛇的潜意识属性引导我变成一个终身学习的生命态度?”

坚持学习和旅行

“当年,我多次飞往香港,与黄玉郎和马荣成面对面交流,亲自带他们到马来西亚实地走访,向他们展示市场的潜力。这些经历我学会了跨文化的合作技巧,同时也体会到如何在挑战中找到乐趣。今天的我,更喜欢与家人和年轻创业者分享这些故事,希望他们从中获得启发。

“此外,我坚持学习和旅行——比如去到我曾经合作伙伴的家乡香港,亲身感受漫画文化的源起,让生命的质感更加丰满。”

蛇的智慧,体现在它的洞察力与果断行动上。当年,与黄玉郎和马荣成的谈判并非事事一帆风顺。黄玉郎对老潘是否能成功推广他的作品持保留态度,而马荣成则要求严格遵守原作的出版的品质。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合作的前景。

为了化解这些障碍,老潘邀请两位大师到马来西亚考察,安排他们与当地粉丝互动,并展示公司的市场推广能力和计划书。这种既精准又灵活的应对方式,最终为赢得了信任。

双方的合作也成为后来引领市场潮流的关键一步。

学习果断与策略

蛇的“冷血”和“阴险”常被误解,但在事业上,它们可以被转化为果断与策略。

老潘表示:“蛇的冷血常被误解,但在推动香港漫画进入大马市场的过程,我学会了将‘冷血’转化为决策的果断。例如,为了确保推广效果,我专注于重点漫画作品,暂时放弃了一些较冷门的系列。这看似‘冷血’,但长远来看,这样的选择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接受度,也为后续更多作品打开了大门。”

民间有句俗语:蛇五百年成蛟,蛟一千年化龙。他也有感,若自己不追求成长一直甘心于只做一尾“小蛇”,和黄玉郎的合作必然不长久。

细节中找机会

“蛇的智慧让我懂得在细节中寻找机会,而龙的气魄则让我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充满自信。当年与黄玉郎的合作是一次小市场与大人物之间的对话。如果我只是谨慎而无视全局,那么合作恐怕无法持续。因此,我像龙一样,主动提出更大的发展愿景,例如通过漫画周边产品、翻译马来语等多领域合作,帮助他们的作品深入人心。”

这种大格局的思维,不仅奠定了老潘在行业的口碑,也成就了团队的成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