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经文代代相传 大马“破地狱”保留更完整
报道|余佩妮
摄影|黄亮辉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中有一部武学秘籍《九阴真经》,道教“破地狱”也有一部据称可以“打开地狱之门”的《九幽真经》;今日就来了解,最近热映的香港电影《破·地狱》里讲的到底是什么道教仪式。

黄子华、许冠文等人主演的电影《破·地狱》热映,席卷了票房并创下9项香港电影纪录,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之一。(电影剧照)
由香港影星黄子华、许冠文等人主演的电影《破·地狱》热映,席卷了票房并创下9项香港电影纪录,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之一。
这部电影以道教“破地狱”法事为题材,引起了观众对这个宗教仪式的浓厚兴趣。究竟什么是道教中的“破地狱”?在电影的热潮中,让我们深入了解这项仪式背后的意涵,以及其对华人社会的文化影响。
超度亡灵和先人
“破地狱”是道教法事中一个重要的仪式,也有人称为“破九幽”,其实是一种超度亡灵和先人的方法。
道教认为,凡人死后的灵魂多往地狱,而地狱幽暗,拔度亡灵须照亮幽狱,以使他们有路可循。
道教中的九幽地狱通常被认为是地府的9个不同层次,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罪恶和惩罚,审判先人是否犯过罪孽。
九幽地狱从上层到底层,惩罚程度逐渐加重,代表着不同程度的罪恶,最底层被视为最严厉的惩罚所在。
“破地狱”的意思,就是带领先人从九层地狱的束缚脱离出来,得以安息。
引导亡者的角色
在“破地狱”法事过程中,大家所见身手了得的喃呒师傅挥动桃木剑或铁剑,作穿步及破瓦等动作,担当着引导亡者的角色;而放置中间的小火盆及盆上围放九块瓦片,则是代表业火及九幽地狱。
在完成“破地狱“过程后,亡者要“游十殿”,让他们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同时希望亡者眼见地狱之苦,能醒悟放下尘世执着;最后,亡者将沐浴更衣,通过象征着金银桥的纸扎桥梁,迈向轮回之路。

“地狱城”火坑的火势猛烈,道行不足的道长难以通过。(受访者提供)
地缘因素多不同
在早期的“破地狱”仪式多用符箓咒语,如《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下录有“破地狱真符”、“破地狱真偈(咒)”,也需运用策杖等法器;如今的“破地狱”仪式虽然随着口传传承和地缘因素而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都异曲同工。
如今,“破地狱”已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实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主要同属道教派系“正一派”,各道教仪式相似。
今日,就让马来西亚的74岁老道士胡汉杰解释有关马新一带的“破地狱”仪式和文化。
胡汉杰说,道教有4000年历史,至今分为81支流,其中最为著名的两大道派是中国江西省龙虎山的“正一派”和武当山的“全真派”。
“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是同一支流,都是正一派的广东派系,诵念经文和咒语都是广东的语言,而中国道教目前发展主要是华语为主,根据语言再分支流。”
逃难南来保留完整
马来西亚的道教传自中国,但在保存道教文化及书籍上,却比中国保存得更完整。
“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和越南等地保留和传承道教比中国完整;主因是中国文革时期停止发展了20年,造成很多道教资料失传。”
与此同时,百余年前,很多中国人逃难南来新马一带,也带着道教文化、书籍及经文到来,得以保留和传承珍贵道教书籍。
道教中很多道法经文及咒语都是以口传方式传承,在新马一带至少百余年历史,这些中国道士在新马一带落地生根,也为当地人处理法事仪式,就这样一代传一代至今。
根据胡汉杰所说,目前新马一带共约百余名“正一派”正式道士,与30年前约300名道士人数相比,人数大幅度下降。

胡汉杰指出,“破地狱”的道剑从中国传至马来西亚,至今百余年,已无法追溯来源和出处。

“地狱城”里置放9粒鸭蛋或鸡蛋(代表“九幽地府”),城外置放旧屋瓦,仪式时打破屋瓦,代表打破地狱门的意思。
“地狱城”铁片组成
在马来西亚,一场“破地狱”的法事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和仪式过程?
已有55年处理道教法事经验的胡汉杰,曾进行千余场“破地狱”法事,是最适合讲解的大马老道士之一。
9粒鸭蛋或鸡蛋
“一场‘破地狱’法事基本需要的工具有道剑、地狱城、咒语和道经文;‘地狱城’根据地缘性和因道士处理方式而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是以铁片组成。”
人们在“破地狱”仪式中看到的火坑,其实就是模拟地狱的“地狱城”;城里置放9粒鸭蛋或鸡蛋(代表“九幽地府”),城外置放旧屋瓦,仪式时打破屋瓦,代表打破地狱门的意思。
“‘破地狱’法事从地狱城开始、向着地狱城诵念《九幽真经》,过后诵念道教咒语,即可打开地狱门,接下来就是招魂和诵念经文和咒语超渡亡魂。”
“‘破地狱’象征的意义是,人们生前做错事在地府受罚,道士就‘破地狱’救他出来,帮他赎罪;道士在法事中跳过火坑,意即从地府拯救他们出来。”
谁才需要“破地狱”?
那么,什么情况需要“破地狱”?
通常情况下,若亡者年轻逝世、意外身亡、自杀,他们的家人通常都会进行“破地狱”仪式。
如果亡者年纪高迈且自然离世则无须进行这个仪式,但其实还有另一说法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一生中总会犯错,因此,任何亡者皆可进行“破地狱”仪式以作超度。
胡汉杰说,在马来西亚,一般是在死者去世后的“三七”(第21天)、七七(第49天)、 第100天或“对年”1年后、3年后“做功德”时进行“破地狱”仪式。
“‘破地狱’仪式是另外进行的仪式,意味着需另外付费,很多人因经济原因而不进行这个仪式。”
招魂幡寻亡魂
你看到道士在法会上跑来跑去,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胡汉杰解惑,原来这是在寻找亡魂。
但道士如何知晓“亡魂在哪”?招魂幡就是关键。胡汉杰说,招魂幡书写着逝世者的名字和时辰八字,有某种力量帮助招魂。
“信不信由你,道士是因寻找亡魂而又跳又跑,这个情况常被指‘扮鬼扮马’。”
胡汉杰说,道士是在追随着某种力量,有时候甚至是手持的幡布被某种力量拉扯而走向一些方向。
“难辨真假,只有信或不信,这些都是无法解释的情况或力量。”

已有55年处理道教法事经验的胡汉杰,曾进行千余场“破地狱”法事。
道剑传承百余年
道剑传承至少百余年,来源和历史已无从考究。
“破地狱”时需要的道剑是由胡汉杰的叔公开始传承下来,传给胡汉杰的父亲再传给胡汉杰。
胡汉杰的父亲在少年时就开始向其叔公学道,父亲至80余岁才封剑。
“我的叔公在中国是一名道士,他当初从中国南来,也带着这把道剑,最后在大马落地生根,我从未见过这名叔公,道剑的出处已无法知晓。”
整个“破地狱”的过程约40分钟,当中就有25分钟就是在跳和跑“寻找亡魂”,是一场非常耗体力的法事。
基于“破地狱”仪式需要气魄,年长的胡汉杰无法如年轻时般跑和跳火坑,在73岁高龄宣布封剑,从此不再处理“破地狱”法事。
“身为俗家道士,我在封剑后的日子保持修行和练道。”
三代传承
从胡汉杰的叔公辈开始在马来西亚做法事、超度亡魂,传了三代,至第四代无后辈愿意接手。
“我的孩子不愿加入道士行列,但有其他人前来拜师,我就收下这些徒弟,让徒弟学习道教经文和处理法事,希望传承叔公和父亲的衣钵。”
胡汉杰去年封剑后,收下三名徒弟,其中两人年仅30余岁,一人在大学升读宗教系,另一名年轻徒弟的父亲也是道士,因而向老道士胡汉杰学习及修行,最后一名徒弟则是60余岁的老翁。

招魂幡是道士招魂的关键。
法事收费翻倍
胡汉杰自18岁开始学习道术至73岁封剑,看着“破地狱”的价格在过去数十年不断飙升。
“约20年前,在吉隆坡一场‘破地狱’的法事收费约万令吉,如今收费翻倍。”
不过,在马来西亚其他地区,收费更趋于廉宜,数千令吉即可完成“破地狱”仪式。
那么,是否只有道士才有资格进行“破地狱”仪式?
胡汉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道行,谁都有资格进行这个道教仪式。
“只要熟悉道教经文和咒语就可以处理‘破地狱’仪式,道教经文包括《十王宝藏》、《五路有灯》、《生神摄召》、《九幽灯》、《解天愿》、《礼斗》等。”
道教咒语代代传承
至于道教咒语,胡汉杰指这是叔公辈开始口传方式传承下来;这也是道教4000余年来传承的方式。
“所有道教书籍几乎都是手抄本,我的叔公和父亲也是自己记录下来,用以传承。”

胡汉杰取得中国龙虎山正一派发出的道士证书。

中国文革时期令很多道教书籍失传,幸当时很多中国道士带着重要道教文书和文化逃难至新马一代,得以代代传承。
慰藉活人心灵
“信则有,不信则无,你相信就存在,不相信就不存在,对我来说,鬼魂如同空气,无色无相,无处不在。”
虽然“破地狱”的用意是超度亡魂,但带给在世亲人更多的是失去亲人的心灵慰藉,让人们以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爱与怀念。
入夜后易招魂
胡汉杰缓缓道出“阴安阳乐”四字,意指救了阴人平安,就保佑阳人快乐。
“很多时候,在道士完成‘破地狱’仪式后,逝者家人会开心拍手掌,那一刻,是家人失去亲人后得到安慰的表现。”
他说,“破地狱”法事没有特定时间和地点要求,一般最好是在平地、因需要跑和跳,地上不能滑。
“大多数是在天黑后进行‘破地狱’法事,最适合的时间点是晚上8时至9时进行,这段时间较易‘招魂’。
“现代社会的人要求简单办事,也有很多人不了解‘破地狱’,因此近年来较少人要求在丧事进行‘破地狱’。”
随时代简化流程
不过,胡汉杰依然相信“破地狱”不会失传,但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模样则无法预测。
“我们道士也要跟随潮流,视如何做一些转变,比如简单化一些原本繁复的仪式流程,让家属可以更多时间休息,不需要跑和跳这么多。”
但他认为,在简化法事仪式的同时,道士还是需要诵念更多道经文来填补不足之处。
“道士人数方面也比前少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道教仪式,尤其需要很好的体力,很多老了无法轻易跑跳,年轻人又不愿接下衣钵。
“虽然时代变迁,我深信‘破地狱’的意义还是存在的,我们要坚持超度亡魂的使命。”
国会议员受促 争取道教节列公假

李金友(左起)、陆兆福及陈和章为花车游行主持呜锣。
(吉隆坡15日讯)马来西亚道教总会会长陈和章道长表示,该会将极力争取将道教节列为公共假期,并呼吁国会议员支持声援。
他昨晚在第10届马来西亚道教节花车游行开幕礼上致词时指出,大马许多宗教节日都已列为公假,如兴都教徒的屠妖节、佛教徒的卫塞节和基督教的圣诞节等,但道教的道教节却并未在其列。
因此,他希望各界能努力合作争取将道教节列为公假,并希望国会议员们,包括莅临此次活动现场的交通部长陆兆福能够协助促成此事。
佛教应改为道教
同时,陈和章也鼓励道教信徒在国民登记资料宗教一栏的“佛教”(Buddhism)改正为“道教”(Taoism),以反映全国真实的道教徒人数。
“我国的人口调查显示道教信徒仅占3%左右,不过大马华裔多达700多万人,我们总会认为至少半数是拜神的,也就是道教信徒。”
“换言之,我们道教信徒人数实质接近300万人,需要你们配合,去把你们的宗教纪录改正过来,让政府看见大马正确的道教信奉人数。”
对此,陆兆福表示,他认同人民在填写个人宗教信仰的资料时确实会很自然地填写“佛教”,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家中都有供奉神明,且参拜的寺庙也多为道教庙宇,而非佛寺。
因此,准确而言,登记在册的佛教徒人数中有部分其实是道教徒。
另外,陆兆福也宣布拨款5万令吉给马来西亚道教总会,作为对我国道教发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