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疫情下 该如何实习呢?

报道|游燕燕

摄影|黄亮辉 

2019冠状病毒病的大肆侵袭影响了各行各业,包括教育界。对此,大部分人关注的是教与学模式转换,从线下转为线上,但又有多少人想到疫情也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计划呢? 

疫情期间,由于担心孩子的安全,许多父母都不希望他们参与实习,这让供应方(大专院校)和需求方(公司企业)陷入了窘境。面对疫情引发的线上趋势,实习是否也应该转为虚拟? 

每每一到即将实习的时候,学生便开始为找工烦恼,现在加上疫情阻碍,找工更难上加难! 

大马实习求职平台Internspoon创办人之一李斌在受访时指出,若疫情持续下去,对学生的实习计划将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大学无法保证学生的安全,取消实习计划又影响了课程订定的规定,学生也错失了一个实境学习的机会。 

“如果实习计划全都延展到明年,难以想象市场上会多么混乱……甚至有些大学规定如果学生没完成实习就要延迟毕业!由于疫情情况不稳定,一些公司需要人手,但又不能让太多员工上班,所以我们目前正在调查了解公司和大学是否可接受虚拟实习?” 

少了上班实际体验

据悉,一些雇主可以接受实习生采用居家作业模式,尤其是商科公司和科技公司,但对学生而言却少了上班的实际体验,严格来说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实习。一些雇主则不接受这种模式,因为他们无法监督实习生在自律、时间管理、工作进度等方面的表现。 

此外,虚拟实习还必须经过种种考量,比如大学是否认可?如何列出任务清单?如何进行评估?直接实务操作的行业(服务业)怎么办?……等等。 

“这些考量点都需要供应方和需求方互相达成协议才能成立。不过,我们预测虚拟实习将会是疫情之下的新趋势。” 

招聘实习生节约成本

以目前情势来看,公司还需要招收实习生吗?如果说是在行动管控令的第一阶段,很多公司确实不太需要人手,市场上出现供应过多,需求很少的情况。不过,以现阶段来看,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反而是更需要! 

正因为大部分公司都受到了疫情影响,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反而会招聘更多实习生来替代全职员工。 

经济效应

李斌举出一个现实的例子。目前,实习生一个月的薪资介于500令吉至1000令吉之间,需视不同公司的实习生薪资标准而定。试想想,假设大公司支付的薪资是1000令吉,一位实习生实习3个月总共是3000令吉,一年招收4个实习生才总共1万2000令吉,这不是很划算吗?不过,前提是要招收到优秀的实习生,这样才能真正为公司作出贡献,而学生本身也能展现自身价值。 

另有长处

在向雇主了解有关需求后,他们发现在管控令期间最受欢迎的是擅长社交媒体营销的实习生。按照雇主的需求,他们会看准时机推荐合适的人选,这将有助于实习生发挥最大的价值。 

同为创办人的周颖欣表示,有时候,符合雇主需求的实习生未必是修读相关科系的。有不少实习生除了具备主修科系的专长,也具备其他技能。比方说,念商科的学生除了懂商,也具备图片和影片编辑的技能。 

“我们曾有一位修读心理学的实习生在实习时做的是电话营销和编辑工作,而且做得很出色!我们也发现有些雇主不太在乎科系,反倒很看重技能,而他们所提供的平台将能帮助实习生发挥其他长处。” 

中小企业难觅实习生

Internspoon是一个连接雇主和实习生的平台,除了为学生免费提供实习机会,也为雇主寻找合适的实习生,尤其是中小企业。 

基本上,大公司都无需担心缺实习生,可中小企业就头疼了,一直苦苦嚷道:“为什么实习生都不来找我们?”。相信问题出于学生对中小企业不了解和没安全感,所以团队希望透过有关平台让学生更认识中小企业。 

李斌说:“可想而知,很多学生找实习工作的首选是知名度高的大公司,而中小企业要找实习生却比较困难,要找对的人更难!问题是,你知道进入大公司的实习生都做些什么吗?多数都是一些琐碎事,像是数据输入、文书工作、影印等,基本上都跟学生修读的科系没太大关联。相反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发挥空间更大,学生较有机会表现能力。”

实习就是考验 

周颖欣认为,是否要认真看待实习期全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否认,有些学生只想应付课程的实习规定,不介意只做一些琐碎事,轻轻松松度过实习期就好了。不过,依然有大部分实习生希望能充分利用实习期体验职场生活,并学习新技能。实习期就像是一个考验期,如果这段期间不好好表现,对未来职涯可能也会造成影响。 

“如果雇主在面试学生时发现他们有态度问题,实习期就是一个趁早纠正和改变的机会。学生要知道,当他们以后真正面试找工作,雇主也会考量他们的实习经验以及实习期的工作范畴。” 

另一创办人林春仲也提到,大学提供的3个月实习计划是很重要的,那是一种职前体验,大学和职场是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职场上,学生必须接触不同的人,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实习期间,他们会经历观念和思想上的改变,同时也做好面对未来职涯的心理建设,这将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以后也能很快适应职场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很聪明,在解决问题上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雇主能够鼓励他们解决问题固然是好事,但有些雇主会坚持传统的程序和做法,这将限制他们的能力发挥。” 

尽力达双赢

了解到雇主和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3位创办人也明白要达到平衡并不容易,但身为牵线人还是会尽力达到双赢。 

林春仲说,真正的双赢是公司得到想要的人才,而学生学习到有用的新技能。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实习生毕业后获聘成为有关公司的正式员工。 

Internspoon目前与30间国立与私立大学合作,并会定期进入校园举办工作坊,分享关于履历表准备、面试技巧、电邮求职格式等主题。一般上,他们会先过滤收到的履历表,然后才分发给各领域的公司,由雇主决定下一步的面试。据悉,他们每天都会收到至少20份履历表,最多可达一天五十多份。 

通常,如果学生选择在一般求职网站寻找实习工作犹如大海捞针,难找之余还不知要等到何时何月,而该平台会在1至2个星期内给予答复,除非履历表的资料不完整、有误或电邮格式错误。

 

*履历表常犯错误:

1. 写错联络号码 

2. 资料不完整 

3. 直接把电邮内容写在标题栏内 

4. 没有采用正式的电邮格式 

5. 显示同时发送给几个雇主

周颖欣无奈地说:“如果只是一些小错误,我们会联络对方纠正后再重新呈上,但也要看我们有没有时间,毕竟要处理的履历表也不少。” 

李斌补充,使用安全的管道寻找实习工作也能降低危险性。他举了一个实例,之前有位实习生接获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但面试地点却不在公司里,而是在咖啡厅,而且对方还开出2700令吉的实习薪资!那位实习生因感觉不妥而拒绝了邀聘。 

“学生在寻找实习工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最好先了解有关公司的背景,以免遭涉及一堆麻烦事。” 

关于实习,我有话说…… 

●Internspoon业务发展部负责人陈怡彤 

陈怡彤加入公司才1个月。曾经在大公司实习的她意识到,实习期所接触的只是很小部分的工作,别人也没时间教导实习生。当她来到小公司工作后,她享受能尽量发挥能力的过程,而且有问题或意见还可以直接向主管提出,公司上下员工的凝聚力比较强。 

“趁现在还年轻,就应该什么都做,什么都学,这是累积经验最好的阶段。” 

她也强调:“我们没有要抢人事部的工作!实习生安排一般是由人事部处理,而我们所做的可以帮助他们减轻负担,把对的人直接送到他们的桌上,这也有助于提高人事部的工作效率。” 

●实习生关瑾忆 

关瑾忆目前在Internspoon实习。由于在寻找实习工作时碰上疫情,所以实习公司的选择也很有限。对她来说,实习相当于是一个“试错期”,很多在实习中犯过的错误,相信到正式工作之后就很少再犯了。 

“我有一些学长学姐都选择到大公司实习,做的大多是琐碎工作,3个月后能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少。我个人认为,小公司虽然小,但能让我在各方面有所发挥,前辈们也愿意教导,让我体验到真正的职场生涯。”

视频推荐:

反应

 

财经新闻

人资部推1:3实习政策 料10万本地学生受益

(布城15日讯)人力资源部将通过大马人才机构,执行1:3实习培训(Dasar Latihan Amali 1:3)政策,能让10万名本地学生受益。

人资部今日发文告说,这项新政策规定大马雇用外籍人士的公司,要为全国各地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该部说,此举在加强外籍人士为我国贡献的同时,也让本地人才有实习的机会,渐进提升他们与满足行业需求;累积经验后的实习生,可提前为未来步入职场做好准备。

“在此政策下,通过国家结构化工业培训计划(MySIP)参与的公司将享有税收减免优惠,同时也是在协助和培训本地人才,克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挑战。”

人资部说,该政策将分阶段进行监测和实施,从2025年2月15日起至12月31日进行试点,并于明年1月1日起全面生效。

为确保1:3实习培训政策有效和全面地实施,以下是该政策实施的部分机制。

(一)通过大马外籍专才中心和大马数字经济机构批准的每位外籍专才就业准证,有关公司都必须为本地学生提供最多3个有偿和结构化的工业培训机会,比例为1(外籍人士):3(工业培训生)。调整比例,视组织的规模和所涉及的员工数量。

(二)该政策的实施仅在外籍人士获得就业准证后才实施,不会影响现有的外籍人士就业审批流程。符合要求的公司在未来的审批中将获得优先考虑。

(三)该政策的实施不会涉及任何额外费用,将得到人资部实习培训奖掖(ILHAM KESUMA)生态系统的支持。

为促进公司提供工业培训,方法如下:

a.国家结构化工业培训计划——公司有资格获得支付给工业培训生的每月津贴以及培训和发展、工业培训材料和物流等相关费用的双重减税奖励。

b.人力资源发展机构工业培训计划——奖掖措施下,允许公司使用最多50%的剩余税款来帮助大学、学院或培训机构的学生在其组织接受工业培训。

c.通过ILHAM KESUMA平台(www.ilhamkesuma.gov.my)为雇主提供便利的支持系统,其中人才机构将作为工业培训安置管理中心(为公司提供安置、广告、外展和人才匹配的设施)。

(四)根据就业准证类别,对外籍人士进行工业培训安置的要求,如下:

* 就业准证 I(EP I)的批准:每一个EP I类别的批准,需提供3个实习岗位。

* 就业准证 II(EP II)的批准:每一个EP II类别的批准,需提供2个实习岗位。

* 就业准证 III(EP III)的批准:每一个EP III类别的批准,需提供1个实习岗位。

* 若实习岗位比例超过公司员工总数的2%,最低比例将调整为2%。

人资部指出,试点阶段仅适用于第一级和第二级类别的企业。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