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难学 还是心里有结?
《讲国语进行到底》 上篇
报道|邹丽华、黎添华 摄影|受访者提供/网络
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上任后的某场记者会上,抛出一句“Cerakin”(细化),让在场的各源流记者听得一头雾水,一些巫裔记者甚至笑称,未来可能随时得带上字典上班呢。其实,对国语执着的可不止安华。早阵子,原籍大马的澳洲新科议员林文清早前就在议会上大秀国语,引起媒体关注,更早之前,泰裔新加坡艺人Pornsak则低调地通过连线方式,特地向我国老师学习国语。这不禁让人纳闷,究竟是什么让国语在外地成了一份宝,但看在我国华裔眼中,却成了最开不了口的语言。

林文清在澳洲议会上大秀国语。
对刚加入银行业的黄姓经理而言,发生在他眼前的事是不可思议的。
入职的2个月里,他遇见不少年轻华裔在与友族职员沟通时,完全无法掌握国语,甚至连基本对话也无法进行。而上述发生在银行的事件并不是单一例子,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罗芝雅而言,她就经常遇到许多年轻华裔无法掌握国语,甚至连官方表格也无法填写。
她纳闷,尽管越来越多学子在大马教育文凭(SPM)中考获国语及格,但不谙国语的华裔却不见得减少,甚至有增加趋势。
“一些能口操流利的英语,但是当需要填写官方表格时,却显然的看不懂里头的国文。”
如此现象看在不少人眼里似乎说不过去,毕竟国语就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用不上一两句。但,对从事国语教学40年的李主福而言,上述现象不是没有理由的。
经济价值不高
首先,若对比起英语及华语,部分国人会认为国语的经济价值不高,因此宁可将时间专注在搞好上述2种语言上。
“英语是国际语言,而华语的经济价值也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而备受看好,所以部分国人宁可搞好这两种语言。”
他向本报指出,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80年代哈日时期,当时许多人不仅积极学习日语,甚至远赴日本留学。而最近韩流来袭,许多人也开始学习韩语。不难发现,一旦某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地位等各方面地位备受看涨时,该国语言自然也就相对吸引大家学习。
无法取得共鸣
尤为一提的是,李主福也发现另一个关键原因——国内政治。他认为,由于部分极端的政治人物经常在操作上大玩种族主义,甚至将华裔视为二等公民,进而导致部分华裔无法很好地与这个国家取得共鸣。
“由于无法有很好的归属,因此不排除他们在学习国语上的投入并不如其他语言多,甚至有些抗拒。”
再来,由于上一辈在种族主义的荼毒下减少了与友族的互动,因此新一代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练习与使用的环境。
“过去我们小时总爱和友族玩在一起块儿,所以基本上都能以国语沟通,求学时更因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上并不是难事。反观现在则很少看到这样的情况。”
这也是为何,尽管已经年届退休之龄,但李主福至今仍积极投身在国语教学上,甚至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将教育触角延伸到其他州属。因为他相信,若是华裔都能很好掌握国语的话,那么也就能促进族群交流,进而达至全民融合的目标。
当然,这个前提是,父母必须得做出正确的灌输,而我国的政治人物也必须得在拟定政策及拿捏种族议题上,做出相对公平的调整。
狮城艺人 越洋拜师
李主福的分析不是没有道理的,只要有价值,任何语言自然会吸引外人学习。新加坡著名艺人Pornsak便是一个例子。
自小就从泰国来到新加坡求学随后定居的他,是在3年前招待从泰国前来狮城旅游的表兄弟,闲聊间他被问到在新加坡多年,怎么不会新加坡的国语,即马来语,当下他才恍然大悟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而不是英文。
之后,他在考获中医执照后的某次行医中,因无法与前来求诊的马来妇女沟通,因而再次激起他想学习国语的念头。
视讯老师讨教
他接受《南洋商报》越洋访问时说,本身至今学习国语有4个月时间,主要是透过Zoom视讯向老师讨教。
如今,他随口就能抛出一句:“Tuan-Tuan dan Puan-Puan,Saudara-Saudari yang disayangi,Apa Khabar?”也因经常有主持商演节目,Pornsak笑言,类似的马来问候语肯定要先学会,日后再慢慢增加词汇。
目前在经营直播节目的Pornsak表示,若掌握好国语,一旦日后有机会到马来西亚,便能开拓更大的市场。期间,他更直言:“多一种语言,可帮我开启多达100扇门。”
开拓更多市场
“我希望本身的马来语掌握程度能达到小学六级,那我就很开心、很满足了,它可以帮我开拓更多市场,也可成为我到马来西亚发展的一个助力。”
与其说Pornsak的眼光独到,倒不如说是长远。因为东南亚的人口大国印尼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迁都,而地点就是加里曼丹。这也意味着,未来加里曼丹将出现一岛3国的情况,人口更预计在2050年达到至少3000万。不仅如此,随着东南亚的崛起,庞大的印尼市场将成为新兴力量,掌握好国语无疑是无往不利的。
显然的,只要有经济价值,任何语言都能被看重,前提是,政府有必要提升国力,否则国语自然不会成为被重视的语言。
不过,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是,若身在狮城的泰裔艺人都看重国语的潜能,甚至不惜远距离学习国语,而且还向2位老师学习,那身在我国的华裔是否更应该在国语上加把劲呢?

Pornsak。
回国游子 刻苦学习
其实,我国也不乏珍惜国语的本地华裔,其中迟至中年才学习国语的谢淑华就是典范之一。
10岁就远赴狮城求学的谢淑华,是在接近40岁时才返回我国。当时,因为自己的社交圈子并没有多大机会使用国语,因此她并不觉得自己需要掌握国语。
然而,随着政府部门开始着重国语,甚至连网站也以国语为主后,她发现到自己有必要掌握国语。此外,这也能助她更有效与友族同胞交流。
义务掌握好国语
更重要的是,随着年岁渐长,谢淑华也清楚意识到作为一位大马公民,她有义务掌握好国语,因为这是一种身分象征,更是一种国族认同。
中年才学习国语难吗? 只要有兴趣,只要教得好,谢淑华觉得学习国语没有什么难不难的。不过,她认为一些局限仍是有的,比如“缺少支持与鼓励”、“缺少适合成人的学习平台”,以及“缺乏较好的学习素材”。
误会来偷教材
不说不知,谢淑华曾为了学习国语而被人瞧不起,甚至还在拜师过程中,惨遭误会为“来偷教材”的,因而多次被拒绝。
所幸,锲而不舍的她最终找到愿意让她以“旁听”方式学习的良师,而她也很努力,分别向3位老师报名学习小学三年纪、六年纪,以及初中一的课程。
“一开始很不容易,因为我完全没有国语基础。而且作为一位工作人士,每周上课是很累的,这也是我需要承担的代价。”
掌握能力提升不少
不过,如今的谢淑华掌握的词汇日渐丰富,掌握能力也提升不少。哪怕有时还得揣测某种字眼的意思,或在网络翻译上再三确认含义,但她已经能阅读国语。同时也较过去更有勇气与友族同胞沟通,并在过程中向他们学习。更难得的是,谢淑华至今仍在学习国语,并未因为自己已经能基本交流而安于现状。
不难发现,尽管华裔年轻人经常被指国语掌握能力欠奉,但,仍有不少人十分珍惜国语,甚至不计年龄、不管距离、不分国籍、不怕艰辛,也要学好国语,不断精进。正因为这些坚持,华裔对国语的态度,也就更值得我们探究。

谢淑华。
外籍人士 勤劳自学
为了掌握好国语,Pornsak不惜远距离向我国老师拜师,但,另一种现象同样值得探究。
只要留意周围,我们必能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国移工原本是无法有效沟通的,但国语却将大家串联在一起,有的甚至还用国语谈起恋爱来。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很多还是在没有任何正规学习系统下自学国语的。
来自越南的燊和和缅甸的苏安就是自学国语的最佳例子,不同的是,他们不是情侣而是主仆关系。
向周围友人学习
与本地华裔丈夫共同经营经济饭档口生意的燊,是因为有感自己未来都将长住在我国,因此不能不掌握好国语,所以便向周围的友人学习。
“没有人教我的,我都是跟大家学的。我要住在这里,所以一定要学会国语啊。”
来马4年,燊如今不但能口操流利华语,更能用国语与缅甸籍的工人沟通,而苏安就是其中一位。
最佳交流工具
苏安同样是在没有正规学习系统下,向周围的朋友学习国语。
如今国语不仅成了他们的共同语言,更是苏安在我国接触外界的最佳交流工具。
尽管两人可能在书写上仍有些障碍,但沟通上却完全不成问题,也因为能掌握国语,两人在我国的生活无往不利,更对这片土地产生出一种莫名的融合与亲切。
下篇: 不会国语真的不能在大马生存?学习国语是否另有目的?
林宽城吁华小与家长齐努力 摆正心态学国语不难

林宽城(中)为“华联学校标准篮球场与教师宿舍”主持开幕。左起为许秀兰、杨建元、王睦端;右起是洪财添、王木财及趙静梅。
(巴生18日讯)丹斯里林宽城表示,在华校维护母语教育,学习中文是不能妥协的途径,但马来语作为国语,也是学习的关键,学生一定要学好,家长一定要重视。
他说,一般学生对马来文的学习感觉困难,甚至不重视。其实马来文不难学,是心态问题,觉得马来文不重要。学校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加强国语的学习环境。
林宽城日前在吉胆岛华联学校为“华联学校标准篮球场与教师宿舍”主持开幕时说,吉胆岛是他的家乡,16岁为了学业而离开,每次回来都感到很亲切。
他说,华联学校董事长王睦端的“乡村小学不乡村”理念是对的,如今华联学校的很多设备都可媲美城市学校。
他回忆说,本身在华联就读时,学生有500多位,后来增至千多位,但目前却只剩下百余人。
“乡村学生少,挑战性不高,老师和校长责任大,教学环境也必须全面性提升,才能让师生更具信心,也能培养师生的创造力。但学习不存粹为了考好成绩,运动也重要,可以培养自信心。”
向城市华小看齐
他欣慰,华联学校标准篮球场具有多项功能,也将是绝佳场所,让吉胆人举办各项活动,作为凝结岛民的平台。因此,他也宣布捐献一台价值12万令吉的大型 LED,作为篮球场的最新设备。
大会主席兼董事长王睦端致欢迎词时指出,10多年前,华联学校各方面还很落后,很多设备都欠缺。2003年董事会改选,他被推选为董事长,就提出“乡村华小不乡村”的发展方针,坚持乡村华小的师生福利,必须向城市华小看齐,多年来持续作出各方面的提升。
改善硬体与精神面貌
校长杨建元校长指出,董事长坚持“乡村华小不乡村”,让学校硬体改善和精神面貌都在提升。从最初的规划设计、找资源、筹款,到后期监督工程等,董事会、校友会和家教协会都是坚定后盾。
出席者还包括林宽城夫人潘斯里趙静梅、筹委会主席兼副董事长王木财、吉胆岛村长蔡钦仁、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主席拿督王鸿财、华联学校家协主席洪财添、校友会财政许秀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