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另类妈妈 爱无限大

【另类妈妈,同样的爱/下】 报道|黎添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在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双薪家庭日益普及下,父母能给孩子的爱有限。然而,哪怕一些女性从未生育,或一辈子都无法与孩子们沟通,只要单凭一个举动,一个眼神,都能彼此永恒在某个命中注定里。也从那刻起,每个被遗弃的生命有了母亲,每个残缺的生命得以完整。这个母亲节,让我们一起重新定义“妈妈”这个名词,重新诠释母爱的意义……。

单身妈妈:照料战火下的遗孤

“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视我为‘妈妈’”。

当一位母亲不容易,但不曾怀孕的叶浍浍,却被237位缅甸小孩视为妈妈。

来自槟城的她是在多年前因协助缅甸外劳回国,发现当地人民淳朴,且极度需要援助,加上当地具有发展潜能,因此毅然决定留在当地发展。但当她看到许多在战火下失去双亲的遗孤需要照料时,“助养”便开启了她身为人母的角色。

“这些孩子在战火下失去双亲,我再不做些什么,他们迟早也活不了。我真的不忍心一走了之。”

关心功课和品德

叶浍浍先是开设收留中心,之后聘请身兼老师、舍监、保姆角色的当地人协助经营。由于擅长经商和管理,作为企业家的她很快便将整套收留机制给打造出来,只是,她没想到,几年下来,自己的“孩子” 激增至237人,最大的14岁,最小的甚至是战火下一出世便失去母亲的遗孤。

和一般助养不同,除了提供孩子们衣食住行外,叶浍浍在医疗保健、心智发展、教育知识等全都顾及。她甚至不时亲自前往监督,或抽空与孩子们住在一起,关心他们的功课和品德发展。

记得一次,中心爆发肺结核,130多个小孩同时染病,吓得她吃不下,睡不着,情绪险些崩溃。这也是她第一次清楚感受到身为人母的焦虑。首先,病情一旦恶化,所有小孩可能瞬间丢命,再来,她作为大家的母亲,哪怕是领养也好,其压力自然倍于常分,何况她还是一位外国人士,若有任何闪失,自己自然会在风口浪尖之上。

“他们已经很可怜了,若出事就等于是我害了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是一条人命,还是我的孩子。”

所幸一番照料下,孩子也逐渐康复。吸取经验后,叶浍浍将237个小孩散布在8个地方养育,并由47个保姆负责照顾起居饮食和教育。

无法牢记名字

有趣的是,叶浍浍坦言,由于缅甸名字难念难记,因此她始终无法牢记所有孩子的名字,这让她有些愧疚。不过,倒是孩子经常为她庆祝母亲节,让她十分感动。那个当下,她俨然就是名妈妈。

更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品格良好,其中一人还考获全国小六第一名。她承诺,若孩子成绩优异,就一定送出国深造。唯一条件是,毕业后得回缅甸协助国家建设。

出身不好能改变

很多人不解,为何她不好好找个人结婚生子就好,干嘛为数百名孩子操心?她坦言,正因为自己从小在婆婆关爱下长大,所以特别知道小孩的需要,若能获得启发,出身不好的幼苗也能改变自己,甚至国家的命运。显然的,因为曾淋过雨,叶浍浍希望也能为他人撑伞。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她坦言这成就是商业上无法媲美的。若论回报,那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帮助更多相同命运的孩子。

目前单身的叶浍浍仍憧憬着爱情与生育,但她知道所有视她为母亲的小孩,都是她的孩子。询及为何不在大马助养?她微笑后笃定地说: 大马从不缺有能力助养的善心人士,但缅甸的孤儿需要一个妈妈。

国际妈妈:拥有2万个小孩

“他们不是我生的,但他们视为我‘妈妈’”。

若单身的叶浍浍是在抚育小孩,那么已婚的林丽沄则是发挥其影响力去散发另一种母爱。林丽沄是“生命的彩虹”(ROLF)的创办人,多年来该运动不时协助有需要的小孩或青年,包括为病童筹款、给予孤儿们关爱、替不幸的小朋友圆梦、开导迷思的青年,或提供技职培训等。

抗拒“打救”词汇

有别一般的助养或救济,林丽沄抗拒以“帮助”、“打救”的词汇或心态形容其照顾小朋友的行为,她也不想一昧地提供物质,却少了精神教育。此外,她也希望让更多人参与“生命的彩虹”,借此将大爱善举影响更多人。

不得不提,要不是我要求计算,林丽沄恐怕已忘了自己过去10多年来“结缘”的小朋友早超过2万多人,地域更横跨大马、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地。

和许多同龄女性不同,林丽沄并不认为女人非得生育才算完整,尤其某程度而言,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加害女性的无形束缚,让女性活得不自主,或徒增不必要的所谓“遗憾”。再来,曾体验过至亲离开伤痛的她也不想复制这样的悲痛在孩子身上。

“我知道母爱可以去到多伟大,而至亲离开的伤痛可以有多深。我承受就好,不想自己也让孩子这样难受。”
 

从旁协助与教育

尤为一提的是,林丽沄和丈夫都认为,与其将自己情感和精力放在一个小孩身上,倒不如以从旁协助与教育的方式,让更多小朋友得到关爱。这也是为何,社交媒体上不少人称她为“菩萨妈妈”、“所有人的妈妈”,甚至有人称“你的爱心照顾了更多的小孩”。

询及被2万多人视为“母亲”的收获,她沉思片刻说:“当小孩从医院出来,笑着告诉我他们没事了;当他们学业有成地向我展示他们的证书,当他们穿上新鞋,灿烂地对我笑,又或在加入学校乐队时,高兴地拿着我们送的吉他和萨斯风时,这就是我的回报。”

显然的,这情感充沛的表现是所有母亲最直接不过的反应。它不一定要有血缘的关系才能成立,更不是非得生过孩子才能体会。只要有爱,谁都能是母亲,谁也都值得被孩子们视为“妈妈”。
 

以“彩虹”比喻关系

多年来,林丽沄结缘的小孩有增无减,尽管有些逐渐疏离了,但曾经给过的悸动不假,付出过的温度仍在。

记得访谈期间,她以“彩虹”来形容自己与孩子们的关系,那是种需要阳光和雨水,再借由折射后出来的景观,就算你可能暂时看不见它,但它一直都在,未曾离开。

“无论我们多大年纪,看到彩虹都会开心,觉得有希望的” 。

林丽沄自认不是彩虹,但每个千疮百孔的眼眸因她而闪烁,每个曾体无完肤的灵魂,也因为她而获得滋润与抚慰。对2万多名孩童来说,林丽沄确实不是位母亲,但她绝对是位妈妈。在人间烟火中润物而无声。

毛小孩妈妈:一视同“人”流浪狗

“我无法和‘他们’沟通,但我知道‘他们’爱我”。

上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妈妈”是如何在突破国籍与血缘下成立,但住在浮罗山背的陈淑云,却让我们发现亲子关系可以超越任何生命。

过去十多年,这位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家里的数十只流浪狗而拒绝出行,最后一次出国已是久远的事了;她宁愿自己少吃一餐,少买一件新衣,也要确保孩子们不会饿着;她甚至在州政府射杀流浪狗时,打算用自己的命去挡子弹。

“当时,我每晚睡不着,听到车声就担心是地方政府派人射杀‘他们’。如果他们敢动我的孩子,我一定跟他们拼了。”

若没有写错,因为对毛孩的一视同仁,陈淑云以“孩子”称呼,甚至希望我也以“他们”来取代“它们”。

还有一次,毛孩因狗瘟接连病倒,十几个‘孩子’相继离世,让她悲痛欲绝,情绪与身体几近崩溃。

爱是一视同仁

我不信这超越物种的关系,以半挑拨口吻问:孩子和毛孩最爱谁?。她反问:“有分别吗?爱,是一视同仁的。不是吗?”

难得的是,陈淑云对毛孩的情感也影响了孩子。女儿会和体型较小的毛孩同睡、儿子负责每日早晚煮饭喂食,若毛孩病逝,大家也会哭得稀巴烂。不难发现,陈淑云将毛孩视如己出,而孩子则视毛孩为命根。

不说不知, 陈淑云高峰时养了30多只毛孩,且全是遭弃养的。此外,她也常喂食那些不愿跟她返家的流浪狗。

谈及每月开销,陈淑云直言从不愿理会,倒是感恩兽医们往往会给予折扣。她感谢一些善心人士给予毛孩所需的物资,但拒绝任何金援。

“不需要!为何要给钱我?我不是拿孩子来谋利的!”

试图解读这份感情,但陈淑云就是理不出个所以然,倒是她和毛孩的互动露出了端倪。比如,她记得每个毛孩的名字,每个毛孩也都听得懂她的叫唤;而她无论去到哪,贴身的“睡房毛孩”也会24小时跟从,甚至孩子对她稍微大声了点,或要假装打她时,毛孩们都会狂吠一番。
 

不会被毛孩出卖

“很多时候,我宁可与毛孩在一起。人太可怕了,有时会出卖你,欺骗你,但‘他们’不会。”

因为毛孩无法旅行是否值得? 陈淑云直言,自己宁愿和毛孩玩在一起,尤其望着‘他们’眼珠子折射出来的光时,她知道什么才是真。

“或许,我无法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但,我知道‘他们’爱我。”——“爱”早已成了他们的共同语言。

后语:

一如早前报道的本地跨性人妈妈何诗玲,又或领养孩子的单身男教授依斯迈,只要有爱,妈妈一角从不局限性别与血缘,而叶浍浍、林丽沄和陈淑云更展现出,母爱是如何跨越国界、超越物种。他们有的一辈子或许与母亲这角色无缘,但爱却让他们成为更称职的妈妈。尤其,那彼此拥抱的温度不假,那相似而笑的诚意不虚。

母亲节快乐,“ 妈妈” 们。

【另类妈妈,同样的爱/上】 【视频】我没有子宫,但她叫我妈妈!

反应

 

商余

化腐朽为神奇/陈秋霞

文/图|潘斯里陈秋霞(《普门》授权转载)

过去一年,我为《妈妈语录》写了12篇关于母亲的一些逸事,慨叹用上一万多个字也不足以道尽我对她的怀念。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主要是配合母亲今年正月十三日100岁的冥寿纪念,希望集合这些生活片段,在5月的母亲节为她出一本书。

我相信母亲从来没想过女儿会以写作来纪念她,因为我在求学时作文科不见得有多出色。

她只知道女儿脑袋里装满了音符和五线谱,再没有多余的空间兼顾别的兴趣。可能她在天上一直等着我写一首歌颂母爱的歌给她呢。暂时我能做到的是用文字先将她的生平事迹连串在一起,说不定有助于以后歌词的构思和内容。

这段日子里一直都谈及母亲,仿佛回到以前每天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充满着无比温暖的感觉。

孩子心中妈妈

以前的年代,人与人相处比较含蓄,就算亲如母女,也不会主动地向对方表达心里面的话。即使如此“相敬如宾”,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存在于两者之间。换到现今这一代,母女相处的方式已有所改变,变得轻松自在,坦诚相待而无所不谈。突然想到自己在孩子的心中又是怎么样的一位妈妈?

曾经有一些报章杂志访问过我的女儿,虽说不是很严肃的提问,只是轻轻带过而已,但她们的回答总是偏向好的一方面。

这个是可以理解的,相信不会有孩子愿意在记者面前说自己妈妈的不是。但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报道一样?那就很难求证。

我相信我在她们心中的 KPI评分是相当高的,尤其是每逢过农历新年时都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佣人回乡了,剩下菲佣姐姐,我这个平时不怎么做家务的妈妈,在参加各种团拜活动之余,还要兼顾家里大小事务。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清早,我连小狗的便便也要负责,因怕外佣一时忘记我的叮嘱,用扫把去清理,那可是华人过年的大忌啊!

不得不提的是我其中一项“拿手好戏”,那就是将家中的剩菜改头换面,创作成为另一碟新菜色。虽说为了健康起见,尽量不要吃隔夜的饭菜,但是在过年期间,冰箱总是挤满了各种食物,我只好花点心思让家人重新发挥战斗力,帮忙解决食物囤积的问题。我对自己这强干充满信心,名之为“化腐朽为神奇”。没想到中文不太灵光的大女儿一不小心将这伟大的任务说成“化腐乳为腐皮”。

诶,这个菜色听起来很不错喔。说不定很快就会出现在我的专有菜单里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