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校友挺中华立场 不以国共党派论是非

九七年熊向辉(左)与孔令晟重聚,友谊超越党派。
报道:宋阳标
周恩来的“红色谍王”、毛泽东盛赞一人能顶几个师的熊向晖,与曾任蒋介石侍卫队长的孔令晟,属于不同阵营,但是保持友谊,成为反制台独的重要力量。
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这所培养了近代中国无数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浓缩了中国近代史。在它百年诞辰之际,海峡两岸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黄埔军校培养了国共两党众多军政要人,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到现在,黄埔精神依然是激励两岸人民复兴中华的精神力量。两岸黄埔人,同挺中华立场,不以党派论是非。
黄埔系出身的中共情报战线杰出人物熊向晖,和他当年的同袍孔令晟,两人虽然属于不同阵营,但是始终保持友谊,未因党派不同忘记旧日情谊。如今,当年的黄埔系年轻人经已老去故去,但是他们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主义立场上,成为反制台独的重要力量。
1938年春天,出身清华大学、年仅19岁的熊向晖(时名熊汇荃)在周恩来亲自安排下,加入胡宗南在陕西的战地服务团。胡宗南是黄埔1期学员,也是当期年龄最大的一个学员,1925年他从黄埔毕业,任少尉见习时已近30岁。胡宗南是改了年龄才得以加入黄埔军校,因为黄埔军校只招收25岁以下的青年。
胡宗南相中熊向晖
但是胡宗南后来创造了一系列奇迹,被称为蒋介石的天子门生: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跨进国民党将军的行列;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获中将加上将衔的黄埔生。
当时,胡宗南想招一批青年才俊为自己工作。熊向晖后来回忆说,胡宗南在挑选人才时,手执名册依次点名问答,并按初步印象在每人名字后面画圈,大多数人的名字后面画一个圈或两个,唯独熊向晖画了4个。
胡宗南结果选中熊向晖,除了基于熊的对答深得其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父熊仕昌时任湖北高等法院推事。熊很快赢得胡的信任,同年5月更同赴西安,往黄埔军校第7分校学习。
起初北伐攻占南京以后,蒋介石即将陆军军官学校迁至当地,一般称为南京本校,毕业生期数仍沿袭计算。因此,中央军校第1期到第4期是在广州黄埔,此后到第13期则在南京,第14期开始又迁到成都,第24期就迁到台湾去了。从广州黄埔开始,本校都由蒋介石亲自担任校长,由教育长实际负责事务,各分校的则为分校本部主任。
第7分校前身是胡宗南负责筹办的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旨在培养干部、储备人才,为以后进据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等地区作未雨绸缪之计。分校选址在西安王曲镇,主任由胡宗南兼署。
胡宗南侍从副官
熊向晖入校后,被作为甲级生安排,属1年学制的军校第15期学生。1939年3月,熊向晖在军校学习期满,胡宗南指定他在有西安党、政、军界要人参加的毕业典礼上代表致辞,讲稿由他自拟。随后,熊向晖被胡宗南指定做自己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军衔少尉。
到1947年,中共北京地下情报网被破获,直接与熊向晖联系的西安地下情报系统负责人王石坚也受此牵连被捕,熊向晖因此暴露身分。
熊向晖逃过大难
然而此时,包括熊向晖的“龙潭后三杰”都,已被胡宗南派去美国留学。国民党保密局行动处处长叶翔之亲自去西安抓捕王石坚,但是该案最终不了了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胡宗南与历任军统头子的关系非同一般,保密局不会让胡宗南难堪,另一方面亦有胡宗南怕无法向蒋介石交代的因素,所以和保密局共同将此案消声,当然也可能只是他欣赏熊向晖等人的缘故。
周恩来安插
胡宗南之子胡为善曾回忆说,父亲对部下非常好,所以他的手下后来也很少倒戈的,当然熊向晖属于一个例外,他是很早被周恩来有意识安插进来的。他提到当时其实曾经有人跟父亲密报说,熊向晖思想“左倾”,但父亲不愿意怀疑一个从18岁就到自己身边来的年轻人。
熊向晖后来成为中共秘密战线的杰出人物,被中共党史誉为“龙潭后三杰”的三杰之首,与中共秘密战线上赫赫有名的钱壮飞、李克农、胡底相提并论,熊向晖被毛泽东盛赞“一人能顶几个师”。
虽然后来身分暴露,熊向晖与胡宗南身边的人仍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曾经担任胡宗南第一任机要秘书、后来官居国民党军中将的程开椿,在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回到大陆探亲,就点名一定要见熊向晖;当时熊向晖的上司,也是胡宗南的西安办事处主任,后来台军陆军上将张佛千第一次回大陆探亲的时候,也是立刻给熊向晖打电话要求见面。
台军上将赞叹红色谍王
张佛千到熊向晖家时,熊蕾问他:“您听说我父亲是共产党以后,对他是什么感觉?”张佛千说:“第一是惊讶。他是共产党,我一点没有看出来。第二是感谢。他在胡先生身边,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掉胡先生,可是他没有。第三是佩服。他这个事情做得太漂亮了。”
熊蕾有些愕然,问:“难道你们不恨他?”张佛千说:“为什么要恨呢?你父亲入共产党在前,到胡长官身边在后,那是各为其主。要怪只怪后来蒋老先生非要打内战。如果不打内战,大家不是相安无事吗?”
与熊向晖同期在黄埔军校受训的孔令晟,也是当年从北京到陕西,加入胡宗南的战地服务团。孔曾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读书,国民党战败后随蒋介石到台湾,担任过蒋介石和蒋经国两任总统府的侍卫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孔令晟任第16军28师连、营长,与熊同在胡宗南部工作,参加过豫西鄂北会战,在西峡口之役重创日军。
胡宗南对孔令晟印象深刻,有意调孔令晟到长官部接替熊向晖和职位,但是孔表示不愿意做参谋,只愿意带兵打仗,胡宗南只好打消此意。
孔令晟于国民党败退后跟随胡宗南到了台湾,官至陆军中将、海军陆战队司令,后任台湾省警务处长、内政部警政署长、总统府参军、外交部顾问等职。1987年退休后,他又成为淡江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三军大学兵学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
在熊蕾回忆中,熊、孔两人一个是共产党的离休部长,一个是国民党的退役中将,关山阻隔几十年,直到大陆改革开放,台湾解严之后,两位才在90年代中在北京重逢。
反对台独日本军国主义
他们身上看不出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隔阂,两人不见面却相互惦记,见了面就十分亲热。撇开意识形态,他俩共同语言不少,毕竟两人当年都是抗日爱国的热血青年。熊蕾说两位老人都反对台独,都认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
2004年6月16日,多位黄埔军校校友在台北举办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座谈会。黄埔校友指出,黄埔先辈为国家统一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今天纪念黄埔建校80周年,就是要传承并发扬黄埔精神,反对“台独”,追求国家的统一和富强。
台独是世界历史逆流
孔令晟参加黄埔军校建校座谈会,他说:“台独”是世界历史潮流的逆流,从长远看,“台独”是“永远没有前途的”。座谈会主持人、黄埔12期学员郝柏村也说,黄埔精神与两岸和平、与台湾2300万同胞的安全福祉息息相关,黄埔精神在台湾应受到认同和尊敬。
2005年,熊向晖逝世;2014年,在纪念过黄埔军校90周年后不久,孔令晟也驾鹤西去。老一辈黄埔人逐渐凋零,但是新一辈黄埔人依然坚守黄埔精神。近日,在台湾举办的一场黄埔建校百年纪念的活动中,台军退役上将、黄埔38期学生季麟连高呼“驱逐‘台独’,复兴中华”。
中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此指出:“百年前成立的黄埔军校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历史财富,台湾退役将领在黄埔百年纪念活动中的呼吁,充分展现了岛内黄埔人对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的传承坚守,对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执着追求。这再次表明,无论民进党如何煞费苦心地‘去中国化’,都割裂不了两岸同胞的中国心,削弱不了两岸同胞的中国情,更阻挡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埔子弟奋勇抗战
两万多人为国捐躯
报道:林之文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获得苏联援助的孙中山,命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由蒋介石主导,校址选在黄埔,于6月16日正式开学。军校直属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分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共产党人周恩来、叶剑英分别曾任当中的政治部主任、教授部副主任。同年10月广州商团事变,军校师生初试锋芒告捷,次年又参与东征救粤军及滇桂军。
随着广东形势初定,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军校政治教育,并且于1926年议决发动北伐,当时2000多名毕业生大都配入各军参战。革命军攻陷武汉后,当地设置首家分校,但随着1927“四一二事件”爆发、两党合作告终,黄埔师生开始出现分化。蒋介石为了加强控制军校,亦将黄埔本校迁至新都南京,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军校自1930年代起改为3年制的德式教育,抗战期间迁至成都,并于江西、贵州、陕西、新疆等省区设分校,陆续向前线输出了12期学生及各种训练班、教育班学员20余万人,其中于抗战捐躯殉难者多达约2万人。当时两党将帅许多出自黄埔军校,如左权、刘志丹、赵尚志、谢晋元、罗芳珪等,为抵抗日本入侵贡献极大。
战后多所分校遭裁撤,本校重新易名陆军军官学校、试行兵科综合教育。
不久之后国共内战再起,军校师生内部再次出现严重分裂,部分配合起义解放,其余随民国迁往台湾,双方好一段时间要隔着海峡同袍对垒,此外留在大陆者亦有不少人像第5期学生宋时轮那样,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冷战落幕、两岸趋和后,凤山军校训练子弟基本再无前线经验,也可以说是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美国加大遏制华芯片发展 中国商务部:搬石头砸自己脚

(北京19日讯)美国商务部网站近日调整其12日发布的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新闻稿相关表述,将“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调整为“警告业界使用中国先进电脑芯片,包括特定华为升腾芯片的风险”。
中国商务部对此回应,尽管美方近日调整相关表述,但指南本身的歧视性措施和扭曲市场本质并未改变,并警告美国给别人“下绊”,不会让自己跑的更快,最终结果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发言人于19日晚发出“就美国商务部调整芯片出口管制有关表述答记者问”新闻稿指出,15日在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中方已就相关议题阐明严正立场。美方发布相关指引后,中方通过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在各层级与美方进行交涉沟通,指出美方行为严重破坏中美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要求美方纠偏纠错。
发言人续指,中方注意到,近日美方对指南新闻稿相关表述进行了调整,“但指南本身的歧视性措施和扭曲市场本质并没有改变”。美方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芯片产品加严管制,甚至干涉中国公司在中国境内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芯片,美方的手伸得太长,是典型的单边欺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对。
发言人强调,美方行为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严重威胁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安全稳定,严重冲击全球科技创新。给别人“下绊”,不会让自己跑的更快。这种以单边保护主义手段,妄图围堵、孤立其他国家的做法,终将损害美自身产业竞争力,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发言人重申,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华歧视性措施。双方应共同维护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通过中美经贸磋商等机制,加强立场沟通,有效管控分歧,协商解决各自关切,推动建构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倘若美方一意孤行,继续实质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此前,美国特朗普政府13日宣布撤销一项前总统拜登时期的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三级管制规定,并说将与可信赖国家分享AI技术。然而,美国商务部将另发布指引,警告在世界各地使用中国华为的升腾AI芯片都将违反美国规定。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