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面对中国与AUKUS角力 东盟卷入大国博弈旋涡

报道:梁密

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11月签署首份协议,交换敏感核资讯,帮助澳洲开发核潜艇,东盟对此未能统一意见,但同时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平衡区域局面。

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在11月22日签署首份协议,允许三国交换机密的“海军核动力推进资讯”,推动澳洲核潜艇计划,但在同一天,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更强调在南中国海“不称霸”,中国与美英澳新三国联盟的角力开始变得明显。

图围堵中国海权

东盟作为区域的中心,中美两方都需要争取支持,而东盟国家各有自身的利益考量,虽然都尽力保持区域平衡、以及保障东盟在区域事务上的中心位置,但就美英澳联盟一事,东盟各国却是难以达成立场统一的共识。

美英澳三国联盟涉及多领域的信息和技术共享,是构筑美国印太战略联盟合作的一部分,核心是协助无核的澳洲开发至少8艘核动力潜艇,围堵中国海权的意图十分明显,尤其针对本区域存在具有主权争议的南海问题。

法国不满被蒙在鼓里又丢失澳洲向其采购潜艇的协议,立马向美澳大发外交脾气。但最该发声的其实是东盟。随着英美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的建立,54年前因美苏冷战应运而生的东盟很可能迎来第二轮中美冷战,两大国对抗的演武场就在东盟所位处的印太地区。再加上东盟国家与中英美澳都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这个区域组织无可避免将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旋涡中。

东盟难有共识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10月在国会中说,11月与东盟成员国国防部长举行会议时,将商定对英美澳联盟的共同立场。但东盟国家能拿出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立场回应美英澳联盟?

东盟峰会10月26至28日在汶莱举行,东盟轮值主席国汶莱在总结声明只字未提这个牵动区域命运的新联盟。

东盟各国一直抗拒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试图两边不得罪,游走在“军事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夹缝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再加上各国持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对中国的友好程度也不相同,要产生一个有实质意义的共同立场谈何容易。

一般相信,11月的东盟国防部长会议顶多也就发布一个立场模糊的共同声明,既不表明支持、也不严词谴责英美澳联盟,重申维护区域和平,以及维持东盟中心地位。

东盟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在冷战结束后,不被区域外国家支配该地区的安全事务和秩序。冷战结束后,成员国失去反共的共同目标,各自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各国的政治体制不一样、发展的步伐也不同,部分国家在经济上十分依赖中国,这都导致东盟成员国对区域事务的利益和关切存在一定分歧。

与此同时,英美澳联盟借由最靠近亚洲的澳洲打前锋,以核动能潜艇增强澳洲的远距离军力投射力量,让这个孤悬南太平洋的国家得以往西太平洋第一岛链挺进,涉入南海、台海、东海等防卫事务,势必在印太地区引发更多军事暗流。

英美澳联盟由3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组成,被视为是具排他性质的印太地区“外来者”,形象不甚讨好。为此,英国国防参谋长卡特10月底在一场美国智库会议上表示,英美澳联盟“并没有被设计成排他性的框架”,“未来可能”包含日本等国家。

如果这个联盟未来也加码陆续拉拢东盟部分国家加入,不排除后续会造成东盟内部分裂。

多一头大象来了

从东盟各国的初步公开反应判断,对英美澳三方联盟的接受度可分成三大类:

一,态度有所保留。东盟老大哥印尼和马来西亚入列。印尼总统佐科取消与澳洲总理莫里森的会晤,官方“对该地区持续的军备竞赛深表关切”。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指,该三方联盟是“核军备竞赛的催化剂”,希山慕丁甚至表示将就此“寻求中国的意见”,并计划访华讨论此事。至今不见希山慕丁有访华行程,但他在9月27日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视频通话。

二,态度中立或积极。菲律宾外长洛钦说,英美澳三方联盟将提升近邻盟友对威胁或挑战本地区现状行为的军事反应能力,有助恢复和保持平衡,不会破坏地区稳定。甚至,对于澳洲可能得到核动力潜艇,菲律宾外交部声明称,只要本区域没有真正部署核武器,美英澳联盟就没有违反1995年签订的《东南亚无核武器条约》。

菲律宾与中国之间最大分歧围绕在南海主权争议。不过,菲律宾总统杜特蒂则称,担心英美澳三方联盟可能会引发一场“核军备竞赛”。这显示菲律宾政府内部在安全事务上意见分歧。

新加坡和越南的表态较为中立。新加坡表示,希望新成立的澳洲与英美三方安全伙伴关系能对区域和平及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与区域架构相辅相成。越南就澳洲开发核潜艇一事回应称,“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应服务于各国的和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并确保人类和环境的绝对安全”。

三,不公开表态。不涉及南海主权争议的几个中南半岛国家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寮国),以及本届东盟轮值主席国汶莱都未公开表态。其中,柬埔寨和老挝在经济上十分仰赖中国。

从东盟各国的反应不难看出,英美澳联盟让东盟左右为难。本区域原本已有一头大象,再来一头可能形成两种局面。一是老大象看到新大象抢地盘,脾气更大,其他小动物看形势不对也各自武装起来,动物园比过去更不安宁。

二是新大象遏制老大象,让老大象不乱发脾气,两头大象制造脆弱平衡,动物园的氛围在平静中夹带紧张,动物世界在松紧循环中共处。

期盼遏制中国

支持英美澳联盟的阵营显然押注于第二种情景,看中的是“平衡”与“遏制”两个关键词。尤其是面临中国不断在南海加强军事存在感,东盟成员又无一具备实力与中国抗衡的情况下,英美澳联盟可谓来得正是时候。这也有助于打消部分国家对美国继阿富汗之后,可能撒手不管亚洲的担忧。

马来西亚前外交官、上世纪80年代任驻中国大使的丹尼斯·伊格纳修斯在《亚洲前哨》撰文称,不管东盟政治人物公开说些什么,几乎可以肯定他们暗地里乐见英美澳联盟。他说,东盟虽然希望与中国维持良好关系,但也很忌讳中国在南海的企图心。

南海行为准则难产

东盟与中国在2002年达成《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近20年过去后,落实这个宣言且具法律约束力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还是难产。

伊格纳修斯判断,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最终谈不出结果,而中国早已抓紧时机填海造岛,试图改变南海现状。面对中国在区域所展示的企图心,东盟各国悄悄在加强防卫能力。

马来西亚即使不愿冒犯中国,也在10月4日晚间召见中国大使,抗议中国船只出现在南中国海的马来西亚专属经济海域。

英美澳联盟的一大负面冲击是可能引发本区域军备竞赛,包括诱使中国加速发展核武。据《纽约时报》报道,从数量来看,中国海军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拥有约360艘军舰以及约12艘核动力潜艇。

据美国海军部情报局的信息,到了2030年,中国核动力潜艇舰队可能会增加到21艘。

东盟忧引发军备竞赛

目前全世界只有6个国家拥有核潜艇,除中美外,还有英、法、俄罗斯和印度。澳洲在美英支持下,将成为第7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距离澳洲较近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反应尤其强烈。

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将全世界推到核战争边缘,东盟就是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诞生。东盟创始成员尤其担心超级大国在东南亚进行核竞赛,1987年,第三届东盟首脑会议就做出建立“东南亚无核区”的决定,在1995年12月完成《东南亚无核区条约》的签署。

澳洲即使不为核动力潜艇配备核武器,拥有核潜艇舰队本身就可能改变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平衡,也可能导致东南亚无核区原则受损,沦为大国在亚太地区核军备竞赛的受害者。

担心沦为“路人甲”

更具杀伤力的是,东盟担心继美印日澳四国机制(QUAD)之后,再来一个英美澳联盟,这些在区域多边组织之外冒出的“小圈子”很可能架空东盟,导致东盟从堂堂本区域中心地位沦为本区域“路人甲”,在区域议题上被架空。

从另一角度看,英美澳联盟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已认定东盟无法有效解决区域问题,且对东盟这个“无牙老虎”失去耐心,与其看着东盟不作为,倒不如自己下场。

东盟成员国互不干预内政原则是其难以摆平区域事务的关键因素,缅甸问题是个典型案例。东盟国家称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潜台词其实是,它们两边都押注,既然想两边都榨取最大利益,就意味着无法置身事外,必须随中美起舞。两强任何一方做出政策改变,东盟也须跟着调整,就这样一步步被吸入两强争霸中。

互不干政成无牙虎

一旦问题产生,东盟因互不干涉内政难有共识,提不出具体解决方案,这更强化两强要涉入本区域事务的决心。互不干预内政原则是把双刃剑,它是东盟维持团结和谐的最高依据,也是让东盟沦为“无牙老虎”的导因,如果不加以检讨,就只能继续“自作自受”。

放眼未来,美国拜登政府在本区域推动小型的多边组织成立,俨然已成趋势,相当于把奥巴马执政时期的“亚洲再平衡”策略推高一个台阶。

对东盟而言,大圈子里头的“小圈子”势必带来诸多挑战,至少要平衡三大方面:借助“小圈子”平衡区域强国势力、保持东盟中心地位、确保东盟保持团结。就像江湖卖艺者耍杂技那样,东盟两只手要轮番高抛并接住3个球,一个走神就满盘皆输。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缅甸空袭持续 灾区救援受阻

报道:笔锋

缅甸地震后内战持续,军政府甚至空袭灾区。若无独立机构监督,停火协议只是一纸空文。

缅甸中部3月28日发生里氏7.7级地震,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队与物资正对灾区施予援手,但缅甸的内战仍持续,军政府仍空袭包括灾区在内的地方,显示停火协议并未完全落实,对救援行动造成极大的阻碍,也使当地人道问题进一步恶化。

缅甸军政府在地震后宣布停火,期限已在4月30日届满,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仍未表示会否延长停火协议。但外交官和分析家认为,延期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军政府并未遵守协议。

根据驻扎在缅甸的一个人道组织估计,在地震发生后的25天内,全国各地共发生了278次空袭,次数与地震前并没太大分别,而许多空袭是发生在灾区,绝大部分空袭是由军政府发动,导致平民死伤惨重。而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数据更显示,地震后发生军事袭击的次数甚至高于地震前,反映所谓停火只是一纸空文。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正在积极促成缅甸交战各方延续扩大停火,但持续的空袭使各方不看好其结果。

缅甸民主派的民族团结政府外长辛玛昂表示,违反停火协议暴露了军政府国家管理委员会“只在纸面上作出保证”的本质,他们的空袭仍然日复一日地持续着。

4月20日安华在曼谷与敏昂莱会面后,大马军方在缅甸实皆地区部署了一所野战医院,以救治地震伤者,已有500多名病患接受治疗,预计该医院将运作1个月,但由于袭击事件仍在发生,布城正在评估该医院的安全风险。

缅甸军政府的袭击引发人们对缅甸缺乏独立停火监督机制的担忧,泰国前外长卡西表示,单方面停火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以各方联合声明为基础,落实全面停火,并建立国际监督机制以确保停火顺利进行。不过,缅甸专家承认,尽管敏昂莱控制着全国不到一半的领土,但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对安华来说,向敏昂莱施压无疑是一个挑战。

在停火问题仍悬而未决之际,联合国的最新消息透露,地震最严重地区有630万人需要援助,而其2.75亿美元(下同,约11.77亿令吉)的募款目标仅筹集到3300万美元。地震也加剧了缅甸的人道危机,根据联合国估计,在地震发生前缅甸已有三分之一人口(约1860万人)需要援助,灾后的情况显然更恶劣。因此,各方应该努力促成缅甸落实停火,缓解人道危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