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帝”陷“昏君”漩涡

报道:笔锋
特朗普陷入“昏君”漩涡,色厉内荏,对内阁成员泄密事件姑息护短,并吞加拿大、格陵兰只是自爽,周边宠臣是马屁精,在全球挥舞关税大刀只砍向自己。美国75%科技精英要移民。
没有人想到,特朗普2.0变成了特朗普帝制,虽无帝制之名,却有帝制之实,颠覆了美国约250年的民主传统,破坏美国三权分立机制,打压司法和立法机构,将行政权推上历史的最高峰,企图将白宫变成了王宫,一切都由特朗普“大帝”说了算,甚至表示“有办法”寻求第3任期,要修改宪法。
这等于将美利坚共和国变成美利坚帝国。
特朗普要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巴拿马运河、加沙。
要将美国版图扩大2倍
他不是开玩笑,天子无戏言,要将美国的版图扩大2倍以上。
他派遣副总统万斯夫妇访问格陵兰的美军基地,显示美国军事实力、声称吞并格陵兰的决心,但是遭受反对者示威。
他对巴拿马施压,要将运河的管理权从香港李嘉诚的长和集团,移转到美国的贝莱德集团。
他挥舞关税大刀,也砍向欧洲盟邦,导致欧洲诸国实施报复性关税。欧盟面对特朗普背叛乌克兰的未来,甚至呼吁民众要储备粮食,警惕可能发生新的战争,使欧洲人惊觉,惨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还要迎接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美国和欧洲出现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裂痕。
欧洲国家与美军决一死战?
由于格陵兰属于北约会员国丹麦,美军入侵会触动北约条款第5条,要全力反击。
各方都在忧虑北约的欧洲国家,难道要和来袭的美国军队决一死战?
事实上,格陵兰逾80%民意都反对美国吞并,美国如果霸王硬上弓,就会“一地鸡毛”,出现非常“丑陋”的局面。
割百姓韭菜引起反对声浪
同样“丑陋”的是特朗普对内改变体制,以效率之名开除几万名联邦雇员,废除了教育部、美国国际开发署等联邦部会,要开除很多反对他的法官,清除很多军方高层,美其名是要扫荡“深层政府”,但却自己创造更深的“深层政府”,以自己和太太及儿子之名发行加密货币,割小老百姓的韭菜,引起反对声浪。
美国的学术界对此痛心疾首,科研精英都开始出现逆向的人才外流。
根据美国权威的《自然》杂志说,约75%美国科研人员要移民到加拿大和欧洲。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全球精英移民推动创新
过去的100年、200年都是欧洲和全球精英移民到美国,开拓生命新的春天,推动美国创新,也改变了美国的历史,如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费米、吴健雄等。
如今却出现人才外流,显示科技界的精英用脚投票,向特朗普说不,也是向特朗普的专制说不。
美国内部越来越多反弹声音,在立法和司法部门反击。佐治亚州国会参议员奥索夫最近在一场全国直播的群众集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痛斥特朗普违反美国价值的原则,建立等同帝制的专政,损害民众的福祉,也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位今年38岁的国会参议员曾担任纪录片制作人和调查记者,精力充沛,是民主党内冉冉上升的新星。
他的修辞力强,演说铿锵有力,让观众动容,他的支持者甚至认为,他可以成为2028年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仿如当年的肯尼迪,以青春的力量和智慧,击败老朽的政治机器,带来美国全新的希望。
美国人等待中期选举
扭转共和党多数地位
越来越多美国人都等待国会10余个月后的中期选举,扭转国会共和党的多数地位,在立法权上强力制衡特朗普“大帝”,制止他的无法无天和权力滥用。即使共和党内部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认为特朗普的权力任性,以及周边都是一些马屁精的亲信,无法提供确实的信息给他。
意图并吞消耗可信度
如美国要并吞加拿大和格陵兰,基本上都没有任何胜算,只会消耗美国对外的可信度和软实力,从一个民主的灯塔变为一个弱肉强食的霸权,而在现实世界的权力格局中,美国都没有筹码可用,特朗普每天唠叨,自爽成瘾却无力实现,徒为天下人耻笑、沦为美国“笨实力”(Dump Power)的见证。
这也使特朗普陷入“昏君”形象的漩涡,色厉内荏,他对最近内阁成员在社交媒体“信号”(Signal)上泄漏攻打也门的军事计划,都予以姑息,曲为护短,不去追究事件的根源和责任,不断说谎,但也不断被新冒现的事实打脸,成为笑柄。
特朗普化友为敌,大刀挥舞,刀声霍霍,但最后砍向自己,不仅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实拿枪指向自己的脑袋,因关税越高,美国物价就越高,而美国的再工业化在未来10年还是春梦一场,因为美国已经没有工业化的人才,也没有具有竞争力的工人。
特朗普的关税蓝图只是美国一些极端右派一厢情愿的“妙计”,从“茶党”时代就开始。
关税豪赌或赔上国运
但没经过细密的研究,以为关税治国就可以搞定一切。但这最后会重演美国1920年代后期的关税战,导致美国大萧条,史迹斑斑,但特朗普的特色就是反智,不尊重知识和历史教训。
经济学家警告,特朗普当年经营大西洋城的赌场,最后以破产告终,美国人也要警惕,特朗普的关税豪赌,最后会赔上美国的国运。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穆迪砍美国信评新仇旧恨/安邦智库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结束了其自1917年以来对美国维持超过百年的最高评级。
至此,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的评级都失去最高信用评级。
三大评级机构持续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主要还是源于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和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这意味着美国主权信用弱化,风险上升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
因此,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美国债务“灰犀牛”问题发展和延续的技术性结果。此次降级,穆迪给出的理由包括,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债务利息攀升、预算灵活性有限,这与此前标普和惠誉降级的理由如出一辙。
穆迪在报告中警告,美国持续的大规模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推高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负担,财政状况很可能会恶化。
安邦智库(ANBOUND)的资深研究学者认为,穆迪的评级与投资交易的关联度很高,因为挂钩交易受到影响,所以预料穆迪下调美国评级对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很大,不会是恐慌性的影响,而是长期风险和问题的不断累积。
不过,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他们当然会暴跳如雷。这等于是在民主党与特朗普之间的“旧恨”之上又添“新仇”,但这种政治因素对穆迪的影响反而不大。
减税裁员关税联动
从特朗普上任后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其对于关税政策的反复不仅增添了市场不确定性,损害了华尔街的利益,而且“海湖庄园协议”的隐忧,对于美元信用也带来损害。
其对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批判更令金融市场感到恐慌。这种恐慌使得美债不再被视为避险资产,在4月份一度引起股债汇的全面下调。
这种与特朗普“对着干”的行为,不得不使得特朗普低头,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不过,就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而言,其提到的减税、政府裁员和实施关税等三大政策可以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这不仅关系到美国经济的走向,也实际上影响到美国财政赤字的缩减,和债务的重组。
可以说,缩减赤字,重组债务是特朗普政府本身的目标之一。
而马斯克“政府效率部”的虎头蛇尾,关税的反复,使得特朗普的减税政策更难以施展。
在无法削减开支“节流”及增加关税“开源”的情况下,减税政策意味着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也面临难产的可能性。
应对各方面掣肘
凭心而论,这些“新仇旧恨”和拜登政府脱不了干系。拜登经济学时期,虽然不再推动QE,但美国财政赤字不断增加,政府开支扩大,使得通胀难以遏制,而且债务不断膨胀。
当然,从小布什时期的两场战争,到奥巴马应对金融危机,再到特朗普1.0时代抵抗“新冠”,美国历届政府都对日益膨胀的美国政府债务作出了贡献。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36兆美元(约154.8兆令吉),其中约四分之一将在2025年陆续到期。
为了避免违约,美国政府方面只能靠“借新还旧”维持,这意味着更高的利率和更多的利息支出,也反映出美国经济的脆弱性。
当然,安邦智库的资深研究学者所指出的,特朗普政府目前面临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各方面的掣肘,恐怕很难实现其竞选时公布的各项目标。
无论是关税还是财政预算,都可能不得不向市场进行妥协和让步。这或许是穆迪此时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底气所在,当然,这也符合特朗普的“交易”本性。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