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撤控孟晚舟 美对华释善意

报道:丁果

美国撤销对华为副董事长兼财务长孟晚舟的指控,中美关系有望从谷底翻身,但加拿大配合美国拘禁孟晚舟,与中国的关系未见改善,反而正在恶化。

谁也没有料到,随着纽约布鲁克林地区联邦检察官卡洛琳·波科尔尼致信美国地区法官安唐纳利,称由于孟晚舟完成了一年多前(2021年9月)签署的“暂缓起诉协议”(DPA),且在协议期限内未有违反该协议行为,“谨提请(法院)撤销本案中对被告孟晚舟的第三次替代起诉”,至此,延续4年之久的孟晚舟“银行欺诈”案彻底走入历史。

换句话说,孟晚舟不但脱了罪,也完全摆脱了“有罪缠身”的不自由,可以重新踏足世界之旅,包括去美国和加拿大旅游公干探亲,不用再担心无端遭到美国“长臂管辖”,或遭到与美国有引渡条约国家的羁押,这对担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副董事长兼财务长的孟晚舟来说,于公于私都是大好消息。尤其对孟晚舟个人和家庭来说,更是彻底的释放和噩梦的结束。

中文媒体不必强调这是针对该案件司法处理的“伟大胜利”,毕竟,这个程序是由去年美国纽约东区检察官办公室、美国司法部洗钱及资产追赃部门,以及美国司法部反间谍及出口管制部门(以上几个部门4年前联合对孟晚舟和华为提出司法检控)与孟晚舟共同达成的协议所规定。

孟晚舟有得有失

该协议的第四条规定如下:检控方同意,如果孟晚舟在暂缓起诉期限内完全遵守本暂缓起诉协议的所有义务,检控方将撤回对其的《刑事起诉书》以及相关的证据档,并且不会再就《刑事起诉书》第四、六、七、九条所指控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以及预谋实施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起诉孟晚舟,或者就《刑事起诉书》所称的任何事项起诉孟晚舟。

但孟晚舟也付出了个人代价,这在协议的第八条中充分体现出来:孟晚舟不可撤销地放弃任何因该诉讼所受财产及人身损害,而向美国政府及其雇员提起赔偿请求的权利。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她个人3年的官司软禁生活付出的自由和时间成本,换来了个人的成长和在中国巨大的声誉,且巩固了她在华为的重要地位,可谓有得有失。

外交行动超出司法程序

孟晚舟案件绝对不是一个个人和公司的案件,而是将中美、中加关系全面陷进去的大国博弈案件。

去年,《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披露了孟晚舟被囚的来龙去脉,也披露了孟晚舟和“两个迈克”和两个美籍华人“换囚”内幕。

美国媒体没有避讳,直接勾画出华盛顿有关部门(或许只有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不知情)策划在一个跟美国有引渡条约及“有能力采取行动的国家”羁留孟晚舟的细节,甚至美国的特工掌握了孟晚舟到达香港来温哥华之前的细节,当时孟晚舟在停留加拿大之后,要到4个有华为相关业务的国家参加会议,而跟华为争夺5G控制权则是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美国媒体称之为“美国输不起”的一场高科技市场和技术之战。

当局拷贝的正是当年美国和法国竞争时,羁押对手公司高管并加以判刑,从而瓦解法国对手的戏码。但是,在中美霸权博弈的情势下,中国政府介入了这个案件,美国媒体报道,中南海最高领袖发出指示要营救孟晚舟,并将美加对孟晚舟的羁留问题上升到国家较量的高度,这就出现了后来的一系列“人质外交”风波。

中美乃至加拿大三国的外交人员都承认,孟晚舟事件让双边关系跌到了谷底。也因为如此,孟晚舟去年的释放,或被美加媒体形容为“人质交换”的行动,也是中美高层亲自出面交涉、由中美加三方外交人员和国家安全人员具体执行的一次“外交行动”,超出了所谓司法程序的范畴。

所以,当检察官按协议撤销对孟晚舟的所有指控后,孟晚舟和华为都没有评论,但路透社则称是“在一定程度上,为美中关系这个特别令人担忧的阶段画上了句号”。

中美势必“再挂钩”

其实,在印尼巴厘岛二十国峰会时,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峰会,双方重申了核心利益的底线,在风险管控上赢得了共识,并承诺让相关部门去落实峰会共识。

在这个意义上看,撤销对孟晚舟的所有起诉,确实可以说是中美关系从谷底翻身上扬的象征性事件。

事实上,在对孟晚舟指控撤销的前后,美国政府和学界都表达了完全“脱钩”很难,“再挂钩”也是势在必行。

在例行协议宣布的前一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财政部长耶伦都强调中美之间有对抗,也有地缘政治的风险,但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不应相互孤立,华盛顿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并希望美中继续保持牢固的经贸往来。

美国智库的专家(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曾任奥巴马政府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何瑞恩(Ryan Hass)更是直截了当指出,美国不可能像二战和冷战时期那样预期可以战胜对手,美国因此不应建立预期中国会崩溃的竞争策略,因为“管控美中大国竞争的起点应是承认谁也不会投降的共存现实”。

耶鲁大学智库专家、曾任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的董云裳(Susan Thornton)称,零和竞争对中美双方都不管用,即使华盛顿可以支付得起主动与中国疏离的代价,“其他国家相信不能追随美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们与美国有不同的盘算”。

加拿大枉作小人

然而,在孟晚舟事件上扮演拘留者角色的加拿大,或许与董云裳的分析有些不同。

总理特鲁多在峇厘岛峰会上非但没有获得与北京正式对话的机遇,并在场边的短暂会谈中,还闹出了被习近平“训斥”的风波,故而孟晚舟被美方撤销指控,但加拿大与北京在双边关系上的情况更加恶劣,而不见起色。

其中的原因除了孟晚舟以外,还有北京将“两个迈克”当成人质,他们的抓与放引发了加拿大民意的巨大反感,对北京的敌对情绪上升到80%多。

此外,加拿大国内包括国会、媒体舆论和民意风向诸方面,都丧失了对话政策辩论的自由空间,任何人批评特鲁多政府对华政策,都被舆论打成“受北京统战部指挥”,结果正常辩论都难以上到舆论版面,导致加拿大与中国“完全脱钩”的说法大行其道,国会和媒体上的“对华观点”越来越单一,学者都不敢为了加拿大利益说客观的话,颇有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万马齐喑”局面。

在孟晚舟事件上,加中关系跌入万丈深渊,小特鲁多彻底放弃了他父亲老特鲁多留下的对华关系政治遗产。

讽刺的是,如今华盛顿已经借着巴厘岛高峰会和孟案终结,开始让中美双边关系谷底反弹,而为了配合美国抓了孟晚舟的加拿大,却因着孟和“两个迈克”事件而陷入与中国关系的冰河期,且看不到解冻的盼望,这不能不说是悲剧中的悲剧。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财经

接任轮值董事长半年 孟晚舟掌舵华为

(中国1日讯)华为周一发布公告,根据公司轮值董事长制度,今天起直至明年3月31日期间,由孟晚舟当值轮值董事长。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华为官网信息显示,孟晚舟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她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国际会计总监、华为香港公司财务总监、账务管理部总裁;现任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公司财务总监。

孟晚舟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

据介绍,轮值董事长在当值期间是华为公司最高领导人,主持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华为轮值董事长的任期为五年,参与轮值的每一位董事长的任期为6个月的时间。

目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分别是徐直军、胡厚崑和孟晚舟。

轮值董事长是这家非上市公司的不寻常公司组织特点,这一安排将权力分散到一群与该公司创始人兼总执行长任正非共同监督这家公司的长期高管手中,该职位拥有否决权,但较少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

回看早起报道,孟晚舟此前因为欺诈罪指控而在加拿大被捕并软禁三年。

直至2021年9月,美国司法部与孟晚舟达成协议,孟晚舟承认曾就华为在伊朗的业务误导银行,换取终止引渡聆讯,孟晚舟即时获释,并返回中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