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导致东南亚倾向中国

作者:梁孙逸、黄杰
特朗普向东南亚征收全球最高之一的关税,以为可以伤害当地中国企业,却同时打击美国企业,并把整个区域推向中国的一边。
特朗普向东南亚多国征收高达49%的关税,其中越南是重灾区,被征收46%的关税,对越南经济构成重大压力。越共总书记苏林是国际上最早与特朗普谈判的领导人之一,表示愿意对美国实现零关税。
然而,美国并未因此“放过”越南,美国贸易与制造业资深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两国领导人通电后于4月6日表示,美国不打算与越南协商,因为美国更在意的是越南的“欺骗行为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失控的危机”。纳瓦罗称:“若你们想协商,不要只说你想降低关税就完事了。这是关税欺骗的问题。不要再操纵货币,不要再倾销商品进来。”
纳瓦罗指,各界需理解“非关税欺骗”行为才是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即使越南对美关税归零,美国对越贸易逆差仍将有1200亿美元。他指越南不应倾销虾子到美国让路易斯安那州沿岸民众失业。
关税乱刀误伤美国企业
然而,特朗普企图以关税乱刀让迁至越南的中国企业承受代价,却令众多美国大财团也身受重伤,原因是越南近年也是众多美国企业的投资目标,该国一向也对美国资本持开放态度。
今年3月,美国对越南发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代表团访问,苹果、英特尔、可口可乐、耐克、亚马逊、波音等共60家企业在美国—东盟商务理事会(US-ASEAN Business Council)组织下访越,意图扩张在越南的生产基地,但如今这些计划要不胎死腹中,要不承受额度巨大关税代价。
新加坡亚洲电视台CNA引述旅居美国的马来西亚籍华人经济学家胡永泰(Woo Wing Thye)指,美国对中南半岛国家课征高关税是因为那些国家被认为同北京有紧密贸易关系。胡永泰也曾担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亚洲区副主任,他补充认为,中南半岛国家对美国有较高贸易顺差并且从“中国加一”战略当中受益,美国因此有意惩罚那些国家。
但是,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反而会让东南亚国家更向中国倾斜。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斯蒂芬·奥尔森(Stephen Olson)认为,东南亚国家很可能因为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而更倾向中国,因为世界上最大进口国已经挂着“关闭营业”(closed for business)的门牌。
坚持自由贸易
东南亚各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应不一。被课征最高关税的柬埔寨首相洪马内立即致信特朗普并承诺降低美国商品进口柬埔寨的关税。泰国首相佩通坦也表示愿意谈判。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的经济统筹部长则称,印尼将不会进行贸易报复措施并且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谈判解决与美国的分歧。
可是,东南亚国家同时把美国拒绝向越南的苏林让步的强硬态度看在眼内,已经了解美国的目的就是要扭转贸易逆差,但这相等于剥夺了这些小国的产业发展的机会。
特朗普和美国这种只着眼于自身利益而压榨他国的做法,将改变美国作为东南亚诸国产品的重要市场地位,刺激东南亚脱离美国市场,销往美国的产品出口量将下降。
美国自损经济影响力
美国长年凭着自身的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地位,对东南亚诸国有非常深刻的辐射影响力,如今美国筑起发达国家之中最高之一的关税堡垒,貌似是在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空间,作为对抗中国的筹码,但实际上是自毁多年累积下来的国际影响力。
例如,一向对于世界变局相当敏感的小国新加坡,其国家资政李显龙早在3月底就公开指出了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美国新一届政府认为,以前的贸易制度让美国吃了亏。这种想法跟以往互利共赢的看法大不相同。他们把关税当做主要经济工具,也把它当成非经济领域的谈判筹码,用来维护美国的政体国家利益。”
而在美国宣布关税战后,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就发表视频讲话称,美国采取彻底放弃世界贸易体系而非改革的做法,是对WTO框架的完全否定,而一旦这个体系崩塌,将对特别是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构成严重威胁。他进一步警惕,新加坡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被抛弃的风险,并强调要加强与志同道合国家的伙伴关系。
这两位新加坡的政治精英点出了东南亚国家发展背后的核心利害,就是要坚持自由贸易。虽然黄循财没有明言,但这其实就是代表了东南亚必要跟坚持单边开放、与它们同为超大型自贸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成员的中国加强合作。
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尼、泰国、越南和大马已表明要加入中、俄主导的金砖国家组织,接下来可能是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却采取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只是在把东南亚推向中国一边。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特朗普征欧盟50%关税 欧盟智库吁:学中国强硬反制

(布鲁塞尔25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输美商品开征50%关税。《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团队不满欧盟内部分歧拖慢谈判进度,加上欧盟领导人迟迟未承诺对中国加征新关税,最终导致美欧贸易局势升级。
对此专家认为,加关税是特朗普“一贯的霸凌手法”,就目前情势来说,欧盟应该不会让步,欧盟智库更呼吁应仿效中国,加大对美反制力道。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顾问私下抱怨,欧盟内部贸易立场分歧拖慢谈判,且欧方在串流服务收费、增值税、汽车法规与反垄断罚款等议题上迟迟不愿对美方关切做出具体回应,在谈判中显得过于谨慎。
除此之外,美方尚未获得欧盟领袖承诺对中国产业加征新关税,这是特朗普官员的重要目标,他们正致力加大对北京的贸易压力。
熟悉欧盟立场人士指出,欧盟官员已表达愿意处理像中国这类“非市场经济体”的相关问题。先前知情人士透露,英国同意倾向对中国钢铁课征关税是促成英美达成协议的一部分。
金融时报报道,华府升高对欧盟关税施压是高风险赌注,反映特朗普及其高层官员相信,在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欧盟将先行让步,或承受比美国更大的损害。
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贸易政策专家芮恩希(Bill Reinsch)表示,“这是特朗普典型的霸凌手法。他一旦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反击并加大威胁,然后观察局势发展”。芮恩希补充,“特朗普想逼欧洲让步,但根据我的观察,欧盟不会妥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告诉福斯新闻,此举目的在于“施压欧盟迅速回应”,并暗示在6月1日的期限前后仍有谈判空间。
金融时报指出,目前多数欧盟成员支持欧盟执委会采取“谈判但拖延时间”的策略,并相信特朗普最终会因为其关税对美国经济造成的伤害而退让。他们已表示,布鲁塞尔的立场倾向维持强硬。
欧盟重要智库欧洲政策中心副主任瑞克勒斯(Georg Riekeles)认为,欧盟谈判代表应该坚守立场,这无疑显示华府急于达成协议的焦躁与不安。
瑞克勒斯更呼吁欧盟仿效加拿大与中国,强力反制。他说,“只要欧盟准备好反击,美国的施压与升级最终将自食其果,也才能进入真正的谈判状态。”
顾问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23日在一份备忘录示警,特朗普政府可能在谈判受阻时持续使用关税作为工具,而反覆的关税威胁与取消将使政策不确定性居高不下。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