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全球经济洗牌考验香港竞争力

报道:笔锋

由美国发动的全球关税战以来,只有中国抗战到底,无论美方以多少关税压迫,中国始终以对等原则反抗,是唯一对抗特朗普淫威的大国。

中国内部也同仇敌忾,上下一心誓言抗战到底,惟香港没有参与对美的对等反击,依然坚持自身的“自由港”特色,对包括来自美国在内的货物豁免关税。这是中央给予香港的特殊地位,固然要共赴国难,也要长期打算,以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吸纳美国货物、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最前线。

高举“自由贸易”大旗

在4月7日,香港股市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所谓的“对等关税”,触发环球性股灾,香港也受到明显冲击,恒生指数当天创下自1997年回归以来的最大点数跌幅,一天蒸发约3000点,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当天记者会上眼泛泪光,落下男儿泪,他重申香港政府会继续按《基本法》保持自由港的地位,香港支持自由贸易的承诺决不动摇,现未有打算推出猛烈措施。

在“逆全球化”浪潮里,香港仍然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在中央的支持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港口,维持对于美国和全世界绝大多数货物“免关税”的政策。

香港在中国的经济政策仍享有特殊地位,日后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美国商品仍能免税进入中国,免于中国125%的对等报复之列,这是香港经济的独特韧性,也为香港经济注入了强心针,过去中国内地同胞赴港购买苹果手机的荣景可能又回到现实。

“自由港”狭义上指的是港内的国外货物免征关税,而且在清关的过程尽量精简。推而广之,在税务上的宽免还包括对当地营运的公司收取极低的利得税,而香港更不设资本增值税和遗产税。自古以来,香港除了是货物自由港,也是人才、技术及思想的自由港,上述各项要素都能在香港自由集散,与中国内地截然不同。

因此,香港是中国拥有最密集精英大学的城市,根据大学评级机构QS的排名,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5所院校,名列世界大学排名100强,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与之匹敌,这正是“自由港”带来的人才、技术、思想自由“集散”的好处。

汇聚全球各地精英

香港的大学“国际化”程度也冠绝全球,今年3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2025年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前10名里,就有4所是香港的大学,城市大学名列第一位,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都依次名列亚、季、殿军,而中文大学亦由13位上升至第11位。香港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甚至比一些英国传统名校还要高。

“自由港”让香港的大学、科研机构云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英,根据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能力排名系统AI Rankings的《人工智能竞争力报告》,在AI成果发表量上,中国大陆已连续10年排名第一,而香港排第二,是中国内地与全球科研网络链接的枢纽,并且孕育出人脸识别的领军企业商汤科技等等。

在4月9日至13日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发明展上,约1050项发明当中,就有299项、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来自香港,而各所高校亦有优异成绩,今年更获得了9个特别大奖和大奖。如香港科技大学37支参展队伍就获得38个奖项,包括两个特别大奖,其中,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孙庆平领导的团队获颁“特别大奖”和“评判特别嘉许金奖”,其零温室气体弹卡制冰机发明若取代现时所有商用雪柜,每年预计可减少全球约6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另外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别获得32个和36个奖项,各机构合计获得约300个奖项。

人流金流货流畅通

而在民间,今年成立70周年的香港出口商会也在构建国际科研开发网络,带领香港初创科企与发明进军日内瓦,走向世界,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第二次举办“香港创新发明展览会”,使香港的创新科技发明进军国际舞台,带领约30家创科企业和中小学生团队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展出约60项本地创科发明。

香港“自由港”地位令这座城市有着众多国际网络,人流、金流、货流、技术流都畅通无阻,在不断快速转换当中创造城市的竞争力,也磨练出这座城市的韧力,只要香港仍然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首要重镇,则不论是中国科研技术与国际接轨,还是货物、资金进出,香港仍会发挥独特作用,在混乱的世界,这个作用越来越大。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在港印佣同情极端组织 为恐怖分子筹款引警惕

报道:连钧豪

在香港工作的印尼籍女佣多达17万人,当中有少数人被激进宗教组织影响,为恐怖分子筹集资金,被指在维多利亚公园卖物募捐。

在香港工作的印尼籍“家庭佣工”当中,有少部分人曾经受激进宗教思想影响,还积极为传播激进思想或激进宗教的组织募捐。受到激进思想影响的女外劳虽属少数,但仍有可能继续发展扩大,成为战乱地区激进组织的“提款机”。

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每逢星期日成为印尼女佣的聚集地,她们每周放假时在空旷的公园聚会联谊。但后来有部分小团体,邀请一些来自印尼的宗教教师和长老,在维多利亚公园特定角落进行宗教仪式和活动,而这些小团体以及所邀请的宗教人士到底属于激进或温和教派则无从得知。

但部分团体的穿着明显跟随阿拉伯式保守女性服装,即从头包到脚的宗教道袍,外人只能看到眼睛。而根据“公共冲突分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在台湾和新加坡工作的印尼女佣中也同样发现类似事件。

但最近很多香港市民发现维园以及附近街道,每逢星期日出现印尼佣工穿着非常保守的宗教服装募捐或者贩售具有宗教象征的首饰,变相资助激进组织。

苏西洛纵容成祸根

印尼政治与社会走向保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总统苏西洛的纵容。他于2004至2014年执政期间与宗教激进组织和保守派政客达成协议,允许部分激进宗教团体在社会上扩大,甚至拥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

苏西洛执政期间,印尼政治与社会趋向保守。之后,获得印尼斗争民主党支持并当选总统的佐科2014年开始执政,遇到在苏西洛时期茁壮的激进宗教团体的掣肘和阻扰。

他几乎用一个任期时间(5年)整肃激进团体,也逐渐让印尼再次回到相对世俗且多元的政治氛围。佐科政府成功整肃国内激进宗教团体后,开始关注海外印尼社群。

根据印尼政府2024年统计显示,印尼劳工当年选择在香港工作的人数达约9.97万人,是国民前往海外工作的首选,占整个出国务工总人数的33.5%。第二选择是台湾的约8.45万,第三选择是马来西亚的约5.17万人。

香港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致力于保护劳工权益成为主要吸引力。当前,在香港工作的印尼女佣工至少有17万人。

专门关注及研究激进组织与恐怖分子的印尼智库“公共冲突分析研究所”2017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当时15万名在香港的印尼女佣之中,有大约50人受激进思想影响。

网上接触极端思想

该中心主任琼斯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部分受到激进思想影响的女佣都是从网上接触到该类思想,更有人在网上结交甚至同圣战分子谈恋爱。

琼斯表示,发现有恐怖主义嫌犯通过网络与身在香港的6名佣工谈恋爱以及从她们获得汇款:在港女佣变相在资助恐嫌。极少数印尼女佣选择与身在叙利亚的人结婚,甚至一同前往叙利亚。

印尼政府的反恐部门近年在香港等地进行宣导和“去激进化”工作。印尼“国家反恐局”(BNPT)2024年来港协调工作,向再在香港的印尼籍劳工展开宣传,后来也获得部分成效。

如今,维多利亚公园里的印尼外劳聚会鲜少出现宗教活动或者仪式,而象征保守宗教的阿拉伯式女性长袍已逐渐被普通便服或者更温和的头巾所取代。再加上部分劳工团体积极筹办文化活动,以印尼传统文化活动去防御和抵消阿拉伯式的激进宗教思想。

华人社会包容大度

而印尼最大温和回教组织“回教教士联合会”前主席赛义德曾于2013年表示,他感到很沮丧,因为印尼外劳在沙地阿拉伯被当做如同奴隶般工作,而非回教徒地区如香港和台湾反而很好的对待印尼外劳,每个人的权益都得到保障,甚至有固定假期等待遇。赛义德虽身为回教徒领袖,却勇敢和诚恳地说出真相。

香港和台湾社会并非回教徒为主,却成为印尼多数回教徒在海外工作的首选地区,显示两个华人社会的包容与大度。但是并不意味着源于中东地区激进思想和苗子已经完全消失,仍还有可能对在台港地区工作的印尼劳工造成影响。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