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在苏丹撤侨超越美国 东非“利比亚化”爆难民潮

报道:黄杰

苏丹爆发内战,中国海军的撤侨行动十分成功,与美国要求万余侨民自求多福对比强烈,是中国硬实力的最佳宣传。但是这次行动成功不代表中国在该区战略整体成功,东非红海航道战火频仍,恐危机外溢爆发难民潮、苏丹沦为下一个利比亚,输出不稳定因素。

非洲国家苏丹4月15日爆发内战,苏丹正规军和准军事组织“快速支援部队”(RSF)在首都喀土穆的大街以及上空展开大规模激战,西部达尔富尔(Darfur)地区在内多地发生军事冲突。当地时间4月26日,因应安全情况急速恶化,中国军队派遣正在印度洋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军军舰赴苏丹执行撤侨任务,疏散当地1300多名中国公民以及另外5个国家的公民,其中包括中资机构在苏丹的人员、个体商人、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人员。这与美国1万多公民被美政府要求自求多福成强烈对比。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批准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进入苏丹港,两艘军舰停泊于沙地阿拉伯的吉达港,连接当地机场和北京的航班,于之后数天陆续分批接载逾千名人员返回中国。

中国撤侨行动高调

中国此次行动的速度、规模、执行力都优于西方大国,手法更是高调,展示了中国军方在执行海外“准军事”行动的时候作风果断、组织力强。在此次撤侨行动的军舰上,甲板栏杆挂满了红色横幅,大字写着“军舰是流动国土,登舰即安全回家”、“归途很远,祖国很近”、“万里归途沐党恩,世间唯有祖国亲”等标语,很多撤离的中国公民都手持五星红旗,有人向记者表示纵使回国路途跨越了大半个地球且耗时10多个小时,但是能够回到国家的领土上,心里十分“踏实”。

中国媒体也十分高调地报道这次的撤侨行动,新闻画面播出爱国标语、国旗与军人,让事件变成了一场关于中国“硬”实力的大型宣传,甚至盖过了战争的新闻本身。翻阅中文媒体报道,有关苏丹内战的新闻也确实是在中国撤侨以后才开始获得大量的关注。

中国这次的行动如此高调的展示实力,背后和苏丹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的非洲战略有关。苏丹位于非洲东部,邻近“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也就是“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要成员国、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所主导发展的区域。中国对于“非洲之角”的布局十分深入,除了在吉布提(Djibouti)拥有海外大型军事基地以外,更在索马里有大量的天然气投资计划,而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合作更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典范。在地缘政治上,“非洲之角”是看守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红海航道的绝佳战略据点,苏丹在红海的航道上也有70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欧亚、印太航道上的防卫和应援要塞。

在地理分布上,苏丹、“非洲之角”以及非洲大湖区之间的历史和贸易都十分紧密,包括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在内的6个位于非洲东部的国家于1986年在吉布提成立了IGAD(政府间开发组织,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on Development,2008年开始由埃塞俄比亚担任主席国),让这数个国家在电力发展、贸易市场、安全问题等议题上形成较统一的力量,IGAD亦因此主导了该地区的区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计划,其影响力有时候比非洲联盟更直接。

 

IGAD影响力直接

例如,在今次苏丹内战爆发以后,非洲联盟已经暂时搁置了苏丹的会籍,但是IGAD到苏丹参与调停的专员、高级代表、组织领袖却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第二个例子,在IGAD另一个长期发生内战的国家索马利亚里,在非洲联盟的军队正式介入索马里危机之前,IGAD就派出自己的维和部队到当地执行任务。

这也让IGAD成为非洲内主要的区域组织之一,但是却同时是几乎最贫穷、最不和平的地区,长期都爆发内战。或许因此,也让IGAD更加亲近中国以及俄罗斯在非洲的力量,特别是因为中俄两国在非洲都有具体参与“维和”等“准军事”或是“紧急应对”行动的能力。例如,苏丹外长Ali Sadiq在去年就在IGAD会议上,与埃塞俄比亚外长Demeke Mekonnen、IGAD主席Workneh Gebeyehu提出要重点发展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也是第一个非洲地区性组织如此提出。传统上,非洲很多的区域组织都是殖民地时期的关税区、殖民地货币区形成的,因此在组织结构和组织历史上都是以发展与西方发达工业国关系为主。在非洲出现一个可以自主提出“亲中”的组织其实相当少见。

然而,中国今次的军事行动虽然显示出其在非洲地区性组织地区、非洲东部的强大在地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情报能力(中国长光卫星公司的“吉林一号”卫星所拍到的卫星图片据说是这次撤侨行动中的重要支援),但是比较之下却与整个苏丹局势的动乱以及失序形成强烈的对比。根据联合国5月3日发布的最新资料,现时苏丹共有1580万人口(约三分之一苏丹人)急需人道援助、370多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大部分在伤亡程度无法估计的达尔富尔地区)、至少400万儿童和妇女已经进入了“严重营养不良”的状态。单单是这一次冲突,截止4月25日的统计,10天之内至少有450人被杀害、4000多人受伤、20家医院被破坏或关闭。

当然,这些不能说是中国的“责任”,国际社会对于苏丹的援助长期不足、长期资金不到位,如联合国的“2023年苏丹人道主义应急计划”预计所需资金约17亿美元,但是到现时为止只有不到13.5%的资金到位。连危机爆发了以后,联合国停泊在苏丹港的5个货柜的救援物资,其中包括静脉输液药物等紧急用品,也迟迟未能通关,可见当地“失序”的状态比媒体报道的更严重,随时会发生一场战争难民外溢的非洲安全危机。

美国撤侨似阿富汗溃败

例如,就算长期在该地区活跃的美国,此次撤侨行动也显得相当焦急、应付不暇。和中国两艘军舰、有调有序的接送大巴不同的是,美国此次只是派了3架直升机和海豹突击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匆匆撤走了约150名美国使馆人员及其家属,至于人数超过1万人的普通美国公民和侨民,美国政府则表示“目前无能为力”,请大家“就地避难”、“保护自己”。一些西方的评论者,如纽西兰媒体人安迪(Andy Boreham)表示,美国苏丹撤侨的行动让人想起了美军在阿富汗溃败的表现,实际上这样的批评不无道理。

但是,只是集中于美国在撤侨行动上的失望表现,包括目前已有两名美国公民在苏丹丧生(有一名是医学教授),虽然符合了中国“大国崛起”形象的传媒关注,但却无视了美国在整个红海区域的军事影响和势力,也加深对于该区敏感的军事及安全问题的误解。先要注意的是,该区域长期都处于和平赤字状态,至今仍存在众多巨大冲突。

染指美俄间地缘冲突

第一,除了索马里,与苏丹一岸之隔的也门(Yemen)至今仍在爆发大规模内战,死亡人数超过25万,联合国长期在警告正爆发大型人道危机,只是媒体报道不获关注。第二,厄立特里亚(Eritrea)和埃塞俄比亚延续了数十年的内战最近才刚结束,但是埃塞俄比亚国内提格雷族人内战的问题一直持续,随时有燃点战火的风险。第三,埃及和苏丹多次对埃塞俄比亚建造“复兴大坝”的问题发出军事警告,两国指出埃塞俄比亚在青尼罗河上游的大坝储水速度过快、会扼杀埃及农业的水供应。虽然埃塞俄比亚声称愿意向两国以低价出售电力、以协助整个区域的工业化发展,但是埃及在华盛顿的撑腰和支持底下,主张要到美国谈判、由美国出面调停,否则不会放弃考虑军事行动。

同时,苏丹靠近红海航道的地理位置也让它染指了美俄之间的地缘冲突。2020年,BBC曾报道俄罗斯将要在苏丹建立“红海战略要地军事基地”的消息,是苏联解体后俄海军首次在非洲建立基地,被俄罗斯防务评论员称为俄罗斯“重返世界海洋”之举。根据媒体报道,当今年3月美国的副国务卿纽兰(Victoria Nuland)出访苏丹时曾明确反对此一计划,而苏丹军队的总司令以及现时“快速支援部队”的领导人达加洛则为此持不同意见而翻脸,加深了现时正规军与“快速支援部队”之间的矛盾。

成为大国的角力场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私人军队组织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在苏丹的行动亦同样被认为是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但根据非洲媒体《非洲报道》、《年轻非洲人》在地消息,已经有两年没有发现任何瓦格纳集团人员在苏丹,恐怕和这次战争的关系不大。不过,近年非洲多地包括马里以及布基纳法索都出现支持俄军的声音,当地政府以俄罗斯影响来对抗前殖民地法国人对他们的军事控制,因此在西方阵营之中认为俄罗斯正在非洲进行一场庞大的军事部署也事出有因。

苏丹国内两个对立的军事势力分别支持美国、俄罗斯两方不同的阵营,代表了在一个极不稳定地区中的区域动荡不可避免地也成为了大国的角力场,让本来已经很复杂、持续了数十年的内乱增添了更多的溷乱因素。这样说并不是要将苏丹多年的混乱全都归咎于“外国势力”,但是以非洲人自己的观点来看,非洲联盟在4月17日就已经马上就事件发表声明,指出非洲联盟安理会的第一项集体建议就是“对抗外部势力影响”,并指派IGAD的3位总统基尔(Salva Kiir,南苏丹总统)、鲁托(William Ruto,肯尼亚总统)和伊斯迈(Ismail Omar Guelleh,吉布提总统)去为内战双方进行调解。代表连非洲最大型、最高度集中的政治单位,也不认为事件能够被区域持分者之外的外部力量简易处理。

非洲联盟之所以这样提出,正是因为对于红海航道这一个战略敏感的位置,在巨大的外力投射之下无法稳定发展经济。1993年,美国将苏丹列入“支恐”国家名单,并实施制裁,此时苏丹国内绝大部分金融机构中断业务、资金逃逸,切断了苏丹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管道。贸易禁运还使苏丹在亟需工业化的领域无法获得先进设备,以致工业发展迟滞。

2011年,当苏丹分裂成两个国家(苏丹、南苏丹)的时候,美国选择支持南苏丹,使苏丹失去了位于南方占全国石油总量约70%的油田,经济基础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更是加大了对苏丹内政的干涉力度、美国国会接连出台涉苏法桉。据独立泛非媒体《非洲日报》报道,正是美国手握“发展援助”这个“能够影响苏丹局面的杠杆”,因此“超级大国霸权主义仍然是该地区动荡的主要因素”。

与之相反,中国在苏丹的建设和上述两项美国政策的相比,实际影响力可谓微乎其微。例如,苏丹仅有的几座现代化炼油厂,那是中国在2000年帮忙建造的,让这个贫穷落后的非洲小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业附加值,但是看宏观数据,中国在苏丹去年的投资也仅仅只有1200万美元,基本上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力量。这和中国在今次“准军事行动”中的强势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过分强调中国在非成功的故事,让很多媒体直接不报道这场战争的真正代价和人道影响。

苏丹内战永久化危险

从非洲媒体《非洲报道》的多篇评论分析,非洲人现在认为苏丹内战有正往“利比亚化”演变的风险,很多评论者现正警告苏丹成为下一个利比亚的危机。所谓“利比亚化”指的是两个可能出现的现象,第一,内战永久化,有如利比亚在卡达菲倒台之后分裂成为多方势方、进入永无休止的内战,苏丹内战一旦常态化就恐怕再无和谈的希望。

对欧洲沉重教训

第二,卡达菲倒台之后,利比亚一如他所预测一样,成为了欧洲和非洲之间最大的人口走私、流动、偷渡市场,每天都有难民尝试跨越海峡潜入欧洲,也形成了最大的当代奴隶市场。但是难民外溢的危机除了是伤害欧洲人之外,其实很多的非洲国家也正在默默承受利比亚内战的代价,接收战争难民。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苏丹以及其邻国,根据联合国统计,高达27万战争难民将会从苏丹流入南苏丹、乍得,另外估计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也会受影响。剑桥大学学者Sharath Srinivasan指出,如果双方交战持续,苏丹边境和难民危机将会成为使整个区域变得脆弱的不稳定因素:“如果这场内战发展成全国性的战争,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区域内最糟糕的人道危机,并可能会扩散开去。”

利比亚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沉重教训,可说正是因为在处理利比亚问题上的大意,欧洲自己就承受了难民潮冲击。然而对于非洲人来说,利比亚更是一个由“非洲基建最发达国家”沦为“最大奴隶市场”的惨桉,更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和稳定,难民大面积移动、集体出走逃离家园让基本生活、基本经济难以发展。或许,在此次中国在苏丹撤侨的背后,正是下一波非洲人口流动危机的到来。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

美国全面封杀中国芯片 王毅:赤裸裸单边霸凌

(北京21日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美国试图对中国芯片进行全面封杀,并形容此举为赤裸裸的单边霸凌,同时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王毅20日在北京与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会面。

王毅指出,近期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进展,这再次说明,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彼此合理关切符合中美两国共同利益。但与此同时,美方继续遏制打压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近日竟然试图对中国芯片进行全面封杀,这是赤裸裸的单边霸凌,中方坚决反对。

他认为,亚太地区汇聚了中美的共同利益,也集中了两国的矛盾分歧。中美应首先通过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进而构建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王毅还说,中方赞赏亚洲协会致力于增进中美对话交流和相互了解,希望亚洲协会继续为增进美国社会对华正确认知发挥桥梁作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