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漂流》倒映露宿者宿命 叩问香港底层无地可依

《浊水漂流》海报:云集金马影帝影后。
报道:黄宇翔、李宇婷
香港电影《浊水漂流》聚焦街头露宿者社群,拒绝贩卖同情,描绘露宿者漂流的命运和绝望的生存状态,对香港日益严峻的阶级矛盾与地产霸权提出叩问。
近日香港最受瞩目的电影《浊水漂流》,有别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娱乐至死的欢闹,而转向对社会弱势的人文关怀。
《浊水漂流》没有对露宿者廉价的同情,从电影开始就可见“露宿者(无家者)社群”建立在对现实的绝望之上,任何希望都是奢侈的,“希望”甚至会破坏了露宿者社群,最后都灰飞烟灭。
《浊水漂流》在叩问着香港社会:“凝视深渊的人,你了解深渊的模样吗?”
青年导演关注社会小众
《浊水漂流》的导演是29岁的李骏硕,这是他继《翠丝》后第二部自编自导的长片,也是他作为“mm2新晋导演计划”大奖得主获投资开拍的首部长片,阵容强大,演员包括两大金马影帝吴镇宇及谢君豪,以及久休复出的金马影后李丽珍。
《翠丝》的主题是社会边缘的性小众,《浊水漂流》则聚焦在露宿者社群。
香港露宿者社群这个“深渊”十数年来不断扩大,露宿者人数由2011年的511人增至2018年的1127人。在疫情下,社福署统计,2021年的露宿者更达到1500人,持续突破九七回归以来的新高。香港的股市、楼价继续创新高之际,另一边则是贫无立锥之地。
根据社署数字,截至2018年,露宿者中以长期露宿者占比最多,超过5年的有57%,超过10年的则有百分之22%。露宿者基本上集中在九龙区,他们已结成社区,有他们的世界和秩序。
《浊水漂流》述说的就是露宿者社群形成已久之后,与食环署、社工也有默契,但食环署却忽然宣布清洗街道,把十数名露宿者的家当扔进垃圾车里,丧失仅余的尊严。

《浊水漂流》导演李骏硕
真实事件改编
《浊水漂流》改编自真实事件,2012年2月15日,当年农历年最冷的一天,警察和食环署在没有事前通知下,于深水埗通州街天桥底“清场”,将40多名露宿者的家当全部丢弃掉,事后被露宿者控告的政府只肯赔偿2000元港币(约1062令吉),拒绝道歉。
电影围绕一年的诉讼过程,讲述这群露宿者社群的建立和离散。
戏里一众露宿者被推着跟着命运流动,食环署清洗到哪里,就逼着露宿者往哪里走,在街头漂流。
尊严、绝望和希望都是《浊水漂流》里的主题,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浊水漂流》是一部群像戏,戏里的角色都有选择,也受命运的摆布,固执、追寻尊严的大眼辉(吴镇宇饰)、一腔热血自以为是帮人的中产社工何姑娘(蔡思韵饰)等等。谢君豪饰演的“老爷”渴望亲情,但当真的找到儿子,他却不敢面对,选择自杀……每个角色都是可怜人,但导演却似乎想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被毒品浸润的浊水
《浊水漂流》里充满粗口、色情、黑社会等元素,男主角吴镇宇更在戏里几乎每句对白都有粗口在内。
片中维系露宿者社群的要素是“毒品”,即廉价、纯度极低的海洛英。
电影开始之际,大眼辉出狱后回到街头,“老爷”便请他“开餐”吸毒,这是因为想拉别人“下(浊)水”,一起沉沦,不希望他们不再吸毒,从而脱离露宿者的命运。
大眼辉失去了儿子,情感投射之下,疼爱青年露宿者“木仔”,让“木仔”加入他们的社群,但当其他露宿者教“木仔”吸毒,大眼辉则怒不可遏。
最终大眼辉的意志也战胜不了社会、命运的播弄,影片最后一幕他仍在继续吸毒,死前想像着与已逝的儿子对话,在桥下木屋面临清拆之际,选择自焚,随着烈火升起,消逝人间。这毫无疑问是个悲剧,但看了电影却只有淡淡的冷酷、无奈。
主题同样是露宿者,《浊水漂流》和去年上映的《麦路人》很容易就被相提并论,相互比较。《麦路人》聚焦在角色的悲惨遭遇,终沦于麦当劳借宿,他们互相扶持,较为煽情,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最终票房达828万元港币。
《麦路人》里,男主角董浩博(郭富城饰)以前是金融才俊,后来因挪用公款入狱,无法面对老母亲与为他背债的妹妹,流落麦当劳。
阿博运用昔日积累的人脉关系,帮助在麦当劳流连的陌路人找工作,他们也像家人,互相扶持帮忙,使人感动温暖。阿博最后因肺癌末期在巴士上去世,未能赶上见妈妈一面,剧情赚人热泪。
而《浊水漂流》男主角大眼辉则是在桥下露宿的中年汉,尝试戒毒但不成功,儿子已去世。大眼辉最后因坚持要求政府道歉,不惜与同伴分开,自己留在深水埗桥底,甚至自焚,反映大眼辉对政府的怨怒,发人深省。
导演李骏硕接受访问时说,“《浊水漂流》是谈一个社群的聚合、分离和分歧,显现人性的本质”。
残酷冰冷的阶级分化
作为讲述露宿者的社会电影,阶级矛盾自然是戏里的主题,戏里戏外露宿者从来都是低下阶层的代名词,但在露宿者社区附近渐渐建起了供中产阶层的私人楼宇,面对食环署、社会的进逼,男主角大眼辉忍不住说:“深水埗是穷人住的地方!”
同为露宿者的另一人则说:“豪宅起好了,自然要清场,谁愿意看着一群露宿者。”
电影去到结尾,诉讼仍然持续,露宿者考虑到金钱赔偿,一个个因清场离开木屋,唯大眼辉坚持留下来,并要政府向他道歉,最终也因未能成功而自焚,画面停留在火光熊熊的木屋至少30秒。
李骏硕说这结局在2019年反修例运动时才修改出来,结局除了表达戏内的绝望,会否也试图影射戏外香港?李骏硕接受访问时则回应:“两样都是,混为一体了。结局有没有寓意,就由观众interpret(解读)吧。”
嘲讽旁观者“烂好人”
《浊水漂流》没有贩卖廉价的同情、装作坚强的奋发向上,而是直面真实的露宿者社群生活,更借演员的口嘲讽旁观者的“烂好人”。
片中当记者采访结束后,男主角就慨叹:“他们只想问我们为何吸白粉(海洛英)?为何会坐牢?为何要露宿?都是为了收视罢了。”
除了记者,片中还有许多大学生、参与迎新营的学生前来探访,衬托“露宿者”只是社会“普通人”眼中的一道“奇观”罢了。
电影也以此叩问地产霸权:当我们在关心露宿者时,是真的在关心露宿者,还是为了装好人,装出关心的态度而已?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杀出个黄昏》获2大奖 谢贤夺最佳电影角色

谢贤《杀出个黄昏》扫奖。
(香港14日讯)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每年由全体会员一人一票选出“年度推荐剧本奖”及“年度最佳电影角色奖”,而今年的结果亦已出炉;“2021年度推荐剧本奖”分别由《杀出个黄昏》及《浊水漂流》夺得;至于“2021年度最佳电影角色”则由在《杀出个黄昏》中饰演田立秋的谢贤和林耀声夺得。
《杀出个黄昏》连夺两奖,身为编剧的何静怡及林家栋,都表示高兴。
林家栋首夺编剧奖
何静怡表示,很高兴大家喜欢这个故事。而首度以编剧身分夺奖的林家栋亦说:“所有台前幕后都功不可没,特别是四哥(谢贤)同宝宝姐(冯宝宝)成功演活了立秋同蔡凤。

《杀出个黄昏》连夺两奖,监制林家栋(右)感到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