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新效应 台片超越政治风靡中国

《周处除三害》动作场面,发挥香港动作电影魅力,紧凑刺激。
报道:高羽
在两岸关系低迷的时刻,在金厦海域陷入紧张之际,台湾一部投资约1000万人民币(约654万令吉)的黑帮电影《周处除三害》却在中国爆红,已突破4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显示中国民众对于台湾的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宝岛风土人情和一草一木,从黑帮的葬礼到派出所的作业,从台中的发廊到澎湖的海滩,都有独特的吸引力,而片中的关帝掷筊问卦和生活方式,展示两岸挥之不去的文化脐带,彼此有更多的共鸣,开拓中国民众对台湾的想像空间,超越政治的意识形态,回归民间亲切的“共情”,打破两岸关系的隔阂与敌对的壁垒。
没有人想到,在两岸关系低迷的时刻,在金厦海域陷入紧张之际,台湾社会背景和台湾明星的一部低成本黑帮电影《周处除三害》,却在中国爆红,从3月1日公映以来,到3月12日,已经突破4亿元人民币(约56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打破其他新春贺岁片的纪录,也显示一种奇特的化学作用--中国民众对于台湾社会的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宝岛的风土人情和一草一木,从黑帮的葬礼到派出所的作业,从关圣帝君的掷筊问卦、到台中的发廊到澎湖的海滩,都有独特的吸引力。
这背后都显示两岸挥之不去的文化脐带,有更多的共鸣,分享人性善恶探讨的传奇,也开拓中国民众对台湾的想像空间,超越政治的意识形态,回归民间的亲切的“共情”。
由台湾小生阮经天演出的《周处除三害》,是源于一个台湾黑帮的真实故事改编,由美国公司“网飞”(Netflix)的资金制作,在香港和台湾上映时票房表现平平,但在中国却意外引爆热潮,不仅口碑载道,更在豆瓣获得8.1高分评价。

《周处除三害》电影海报,狂野风格切合电影主题。
中国《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发文表示,让有人情味、正义感的通缉重犯成为电影主角,中国本地大概无法拍出来,但中国能够播放这部电影,说明政策面上完全可以接受这种故事的复杂性。
引发好奇心兴奋感
《周处除三害》能成为中国票房的黑马,主要在于它突破了中国银幕上的种种禁忌和限制。电影中不乏血腥暴力镜头,更触及邪教迷惑信徒的敏感题材,这些元素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可谓稀缺,因而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兴奋感。
《周处除三害》巧妙地将古文典故与黑帮复仇、追逐缠斗、暴力美学等元素结合,并加入了黑医、邪教等在中国被视为禁忌的内容,对于长期缺乏接触此类题材的中国观众而言,无疑是一种新鲜而且刺激的观影体验。
豆瓣上的一些高排名短评,表达了观众的惊喜之情,例如“跟这比起来,春节档全像小学生的作业”、“灵修中心大开杀戒那场戏开年最佳,有刮骨疗毒功效,痛快!以及,这种尺度居然能上内地院线,牛哇。”等。
尺度超越中国电影
中国观众看《周处除三害》,有一种莫名的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看到台湾警察局内部的作业方式,以及刑警追缉逃犯的勇猛与无奈的过程,都会心有戚戚焉,那些台湾黑帮的仪式感和作派、台湾桃园、台中等城市的街头、发廊等,都会兴味盎然。

《周处除三害》画面,台湾风情、民俗、死刑、以暴制暴。
更让中国观众喜欢的,还是在澎湖的场景,主角在岛上陷入邪教组织的迷网,差点葬身岛上,但最终还可以血腥反击,射杀教主和那些拒绝离开的信徒,血流成河,都是中国电影不可能出现的镜头。
电影的主角陈桂林(阮经天饰演)本来是黑帮杀手被通缉,由于他不满在三大通缉犯中名列第三,又在被告知是肺癌末期的绝望心境中,要独力找出其他两位通缉要犯,展开一场奇特的“通缉犯追缉通缉犯”的戏码,过程诡谲离奇,剧情反转又反转,形成巨大的戏剧张力。
电影的缠斗镜头也展现独特的暴力美学,善用光影的阴暗对照,从大街到巷弄的转角,从楼房的高处跃下,到水中的翻腾,都展示精妙的设计与细节的考究。
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发廊刮胡子的一幕,恶犯“香港仔”差点用刮胡刀向陈桂林下手,而后者也暗中擎枪发射,却在关键时刻被临时检查违法停车的警察化解,让观众捏一把冷汗。
其实这部电影也有香港元素,编剧和导演都是香港中生代的电影导演黄精甫,他曾导演过黑帮片《江湖》和《阿嫂》,电影语言别具风格,拍出黑帮杀手的复杂人性,也掌握邪恶背后的天真。
陈桂林历经恶斗,歼灭恶魔“香港仔”,救出被长期禁脔的小美(王净饰演),将她送到安全的海边,互诉衷曲,海天一色的蔚蓝,不堪回顾的生命痛史,但男主角并没有和女主角连袂远走天涯,而是潇洒与女主角说再见,不要耽误这位美女的前程,这一段拍得浪漫与感人,以淡淡的哀愁,稀释了残忍暴力的底色。

《周处除三害》主角阮经天,癫狂自大追求救赎的角色。
这都展示黄精甫的功力,把握到黑帮片的精髓,在猛烈的动作中渗透柔情,在血色中折射粉色的幻影,形成刚柔并济的魅力。
中国观众对台湾黑帮好奇
由于中国对黑社会的严厉取缔,民众不可能看到台湾黑道公开葬礼的场面,也鲜见警匪枪战与冷血的开枪杀戮,都让神州大地的民众眼界大开。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阮经天早年也演过台湾地方色彩浓厚的《艋舺》,曾被视为偶像剧的帅哥演员,如今摆脱了偶像的包袱,以精湛的演技表现一位杀手内心世界的单纯与复杂,让中国观众击节赞赏。他在片中戴上祖母留下给他的台币300元(约10美元)的粉红色塑胶手表,也在中国的网络上爆红,成为电影意外的周边商品。
他最后要立下决心去追杀其他两位通缉犯,也是经过他对关圣帝君的掷筊问卦,展现中华民族的民俗和文化特色,也让中国的民众高度“共情”。
其他的台湾演员谢琼暖(饰演黑帮地下医生张贵卿)、香港演员袁富华演的残暴通缉首犯香港仔、饰演第二号通缉犯林禄的台湾演员陈以文,都施展浑身解数,入木三分,令观众动容。
《周处除三害》制作成本仅为1000万人民币,属于低成本制作。尽管没有炫目的特效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也没有高昂的明星片酬,但影片却以其精巧的设计和巧妙的处理,为观众呈现了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作品。
拓两岸三地合拍片范例
导演黄精甫在影片中设计了几场惊险的追逐和激烈的打斗场面,无疑是整部电影最具挑战性的部分。然而,在导演的巧妙设计和精心安排下,这些场面都处理得非常出色,让观众始终处于高度紧张和兴奋状态,甚至感到喘不过气来。
本片也开拓了两岸三地合拍片的范例,就是各尽其才,各取所得,发挥高度融合的协同效应。
即使电影有一些道德上的暧昧之处,为何让男主角在击杀邪教组织的教主之后,没有告诉信徒有关教主欺诈的真相,就开始倒数计时,令教徒要么离开,要么就陪葬被击杀。这一段剧情违反常理,徒然只是想制造滥杀无辜的荒谬场面。
死刑场面震撼中国观众
中国的观众也少有机会看到台湾执行死刑的场面。在行刑之前,让受刑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先饱餐一顿,享受香烟,再伏在床垫上,由法医验明左边心脏的位置,划上记号,才由刽子手近距离开枪,一枪毙命。
这段充满仪式感的现实主义镜头,体现了罪与罚的最后结局,剧力万钧,也震撼观众的心弦。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相关文章:
视频推荐 :
台湾影评人协会奖 阮经天称帝陈意涵封后

《周处除三害》全球热卖30亿台币,阮经天获得台湾影评人的盛赞肯定。(取自ETtoday新闻云)
(台北22日讯)2024年第五届“台湾影评人协会奖”于21日晚颁奖,年度大赢家电影《老狐狸》分别获得最佳影片奖、导演奖、剧本奖以及特别表扬奖(音乐)。
最佳男女演员得奖者则为《周处除三害》阮经天与《小晓》陈意涵,也是阮经天在电影大卖后,拿下的第一个影帝,可惜两人分别因家事与在海外拍戏而不克出席。
《周处除三害》全球热卖30亿台币(约4.36亿令吉),阮经天一路入围金马奖、台北电影奖并获得台湾影评人的盛赞肯定,协会副理事长膝关节则夸:“阮经天在作品中的莽撞血性又能让观众怜悯,这角色心境历程变化与表演能量都极具出色。”

陈意涵演活《小晓》里的厌世妈妈。(取自ETtoday新闻云)
陈意涵在《小晓》饰演养育注意力不足过动的“伪单亲厌世妈咪”角色,导演靳家骅表示一开始就锁定陈意涵,但其实当时陈意涵有被很多人劝退“不要演妈妈角色”,陈意涵 却无惧无畏、勇敢接下角色,戏里戏外都非常勇敢,让导演感到非常感动。
事实上,当陈意涵第一时间得知获奖消息时,就告诉导演“一定要去领奖”,无奈拍戏实在走不开,最终只能拍摄得奖心得影片感谢影评人协会,坦言因而得到很大 的自信,更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还笑祝评审“好人一生平安”! 影评人波昂刺刺认为:“陈意涵在片中表演收放自如、情感真挚动人,堪称从影最佳表现之一”。

《小晓》导演靳家骅代陈意涵出席领奖。(取自ETtoday新闻云)

《老狐狸》导演萧雅全一人获得最佳影片奖、导演奖、剧本奖三大奖。(取自ETtoday新闻云)
《老狐狸》在影评人协会讨论过程中,很快就得到大半数以上的协会会员的票数、成为台湾影评人心中“2023年度最棒的台湾电影”!也获得导演奖的萧雅全更是感性分享到:“影评人在我心中是很慓悍的角色,台湾电影也曾因有创作者与影评人联手,创造了台湾电影新浪潮,这让我感到敬畏。”
新闻来源:
ETtoday新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