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在黄岩岛设屏障 北京称不得不采必要措施

菲律宾海巡队提供照片,显示一艘中国海警船22日在黄岩岛海域拦截菲律宾渔业局公务船BRP Datu Sanday。(中央社)
(北京27日讯)中国、菲律宾南中国海争端持续。
据报道,中国最近在黄岩岛的潟湖入口安装了一道屏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并未否认,只宣称中方“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来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新网报道,26日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外媒记者提问,媒体报道和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最近在黄岩岛的潟湖入口安装了一道屏障。他询问中方能否证实此消息,并说明设置这个屏障的目的、以及它是否可能成为该潟湖入口上的永久固定装置。
毛宁宣称,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近来菲律宾方面在黄岩岛海域采取一系列“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中方“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当局25日指控中国海警船近日试图拦下一艘向渔民运送物资的菲律宾政府船只,这是在具有争议的黄岩岛附近海域,两周内发生的第2起类似事件。
中国2012年从菲律宾手中夺走黄岩岛后,这个由珊瑚礁和礁石组成的地带,就成为两国发生冲突的问题点。自此之后,北京当局就在当地部署巡逻艇,阻挠菲律宾渔民前去捕鱼。
中国声称拥有几乎整片南海的主权,但位于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2016年曾裁定,中国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菲律宾海巡队提供照片,显示中国海警22日在南中国海记录菲律宾渔业局公务船和渔船活动。(中央社)
赴黄岩岛菲渔民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菲律宾海巡队和渔业与水产资源局(BFAR)2月起展开轮替部署护渔。虽频遭中方盯梢、阻挠并设置障碍物,但菲国渔业局表示,护渔措施奏效,越来越多菲律宾渔民赴黄岩岛捕鱼。
大马要推新能源车 行家:可借镜中国

洪阿德里安(译音)
(吉隆坡19日讯)全球著名跨国汽车制造商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 N.V)副总经理洪阿德里安(译音)表示,马来西亚要推动新能源车发展,必须与邻国如泰国和印尼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和本地零部件体系。
他指出,大马目前的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难以单靠自身力量实现电动车的大规模推广。
“我们不能单打独斗,缺乏足够的规模和数量来支持全面补贴。需要和泰国、印尼等邻国合作,将它们纳入本地零部件体系。”
他在接受《太阳报财经》访问时,如此表示。
总部位于美国的斯泰兰蒂斯,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和领先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
洪阿德里安专注于推动该公司东盟地区新能源车的发展和出行策略。
他说,所谓“本地零部件”,是指来自特定地区的零件或产品,只有符合条件的产品才能享受税收和补贴优惠。
他以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为例,强调政府明确的政策方向和清晰的规划是关键的。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领先,关键在于政府早期提供了大量补贴支持。企业成熟后,补贴才逐步取消。新能源产业就是这样逐步发展起来的。”
他还指出,政府必须主动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
目前,虽然马来西亚已有多项规划,但具体执行大多依赖私营企业推动。
“以充电站为例,虽然有专门的工作组,但缺乏统一且明确的战略。公众对使用方法也不够了解,比如许多人不知道需要通过特定的App才能使用充电设施,”他补充道。
大马设定了年底建成1万个电动车充电站的目标,但洪阿德里安认为难以达到。
“我估计年底只能完成55%到60%左右。”
他指出,问题不在于公共充电桩的数量,而是缺乏经济实惠且方便的家用充电设施。
“大多数马来西亚电动车车主都选择在家充电,这是最划算的方式。若完全依赖公共充电,费用可能高达每千瓦时90仙。以我个人经验,我的电动车电费甚至比使用RON95汽油还贵。”
此外,许多高层建筑缺少共享充电设施,使得不少城市居民难以拥有电动车。
“目前没有法规要求高楼必须安装2至3个公共充电桩。如果有这项规定,就能减少车主对公共充电的依赖,进而降低用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