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势先机】何谓股市心态管理?/慧眼识股
如果给你5000令吉,你会很开心。但如果,先给你3万5000令吉,再跟你拿回3万令吉,你就不开心了……
从结果上来看,两个都是获得5000令吉,但情绪上却完全不一样。所以一个人是否开心,和你获得多少钱无关,而是和你所预期的心理落差感受有关。
这在股市回调时,特别能感受到!
股价在高点时没套利,眼睁睁看涨股价从高点跌下来,或者选择套利后,股价却继续大涨!
如果你经常因为这些而感到心痛,那你一定要花10分钟好好看完这篇文章!
记得不久前,股市像过山车一样,一天内波动非常大!我相信那时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一幕,看着自己手上股票的股价破新高,纸上盈利爆冲!然后到了下半场,没有套利的话就可能眼睁睁看着盈利回吐,见财化水。
股价往上冲时,我收到一位战友私信,问我股价涨了那么多,要不要套利?
我的回答是:“跟着原本的计划,不需要途中因为情绪的影响改变计划。”
后来股价回落了,我又收到那位战友私信,说:“哎哟!如果刚才套利的话,就赚多少多少了……”
然后他就各种抱怨,沉浸在各种痛苦。
我知道这位战友陷入了一个大部分新手都会遇到的问题。我等下会解析到底是什么问题。
第二天,那支股又涨回上来,突破昨天的高点,而且还高出不少!这时,那位战友回来私信我:“幸好昨天没有套利,哈哈!”然后他又接着问:“那现在要套利吗?”……
你是否看出了这位战友陷入的问题?这位战友不是专职交易员,也不是在做日内交易,但是却和股价离得太近,股价每一分的波动,无论是上或下,都会让他感到不安和焦虑。情绪完完全全在被折磨着。
有人问过我:“你是怎么面对股价的大波动的?”、“看着股价从大赚变成没赚,甚至倒亏,你真的不会心痛吗?”
策略与心态层面
解决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层面:
一个是策略层面,另外一个是心态层面。
策略层面,因为我现在已经有一套资金分配和风险管控的方法,不太会让我在某支股从大赚变成倒亏,即使手上某支股出现大波动,对整体组合资金影响也是有限。具体方法今天就不展开说。
我比较想讨论的,是心态层面。
说实话,以前刚开始时的我也犯过一样的错误,离股价很近,每天盯着它,看着股价涨到最高没卖,掉下来会很心痛。有时选择卖了,股价继续涨,也会很心痛。只要没有买在最低,没有卖在最高,都会心痛。

想要的,没要到?
后来慢慢的开始研究自己的缺点、审视自己的问题,发现之所以会有没赚到就心痛这种心态,就是一种极度的“贪”,预设了所有的盈利都是应该属于自己的,差一分都不可以!
其实啊,这种心痛和焦虑,都是自找的!
这些痛苦来自于“想要的,没要到”!而自己却不知不觉中把“想要的”设得高到不可能“要到”,这样不痛苦才怪!
我后来慢慢把“想要的”降低,设得合理能“要到”,因而降低了痛苦的次数。
慢慢到最后,我的心态变成了我何必要“想要”呢?
我需要做到的是面对任何接下来发生的事都能允许它发生,甚至用乐观的眼光去接受它。
只要策略层面上已经做好了该做的,你得到的,就是你该得到的了。也不会再有所谓“想要的,没要到”。
不只是在股市,这一套心态管理,在生活中也适用。祝各位从今往后,遇到再心烦的事,内心都能达到平静。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你耐心阅读!如果有任何希望我们写的内容或主题,欢迎到我们的脸书主页的邮箱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认为适合,会尝试做,请继续关注我们。
谁在吞噬你的财富?/股悦
近期最热门的金融题材电影《猎金游戏》,相信吸引了不少股友们的撑场,更一举登上我国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宝座。
这不仅是一部讲述股市博弈的商业大片,更像是一堂沉浸式的金融投资风险教育课。
在电影中的其中一段情节,一名清洁工向男主角寻求建议:“银行向我推荐的股票基金,他们说我钱少,买这个能翻倍。”
作为首席分析师的男主角张托德,简单且精准的回应道:“那些王八蛋说翻倍的,就是高风险。”
这句直白得近乎粗鲁的话,其实正是很多投资者最需要听到的“当头棒喝”。
电影中那位清洁工代表着千千万万对投资了解不多、却渴望通过理财改善生活的人。
他们的理财渠道,大多来源于银行推荐、朋友介绍、社交媒体热帖,但知识不完整,再加上“翻倍”这种诱惑性字眼,极易做出盲目投资决定。
承受得起高风险吗?
然而,现实往往是:“高回报的背后,藏着的不是捷径,而是风险。”
你可以追求高回报,但前提是:你承受得起高风险吗?。问自己:投了的钱,可以安心睡觉吗?
影片中另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张托德带着高寒,为了给公司上市做尽职调查,不惜拆解一架价值不菲的直升机,只为做好估值工作。
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投资银行专员的责任心,也象征着在金融市场中,资本精英们通过“拆解”企业资产,进行复杂的估值操作。
这一幕看似夸张,其实点出了金融圈里的一个残酷真相:在IPO背后,不是包装得多漂亮,而是有没有人愿意把它拆开来,看看里面到底值不值那个钱。
当一家公司准备上市时,它的目标很明确:卖出更高的股价,融资更多的资金。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公司通常会讲一个动听的“成长故事”、展示亮眼的数据,甚至是引入“明星投资者”背书。
但问题来了,估值高并不意味着公司真的值那么多钱。
“利好”实为收割信号
现实却是,有些IPO首日虽然可能暴涨,但之后的股价跌回发行价甚至更低。
原因就是:上市当天的价格,并不代表真正的内在价值,而可能是一次“估值包装”的结果。
此电影中极具深意的一条主线:设局欺骗股权,不仅让人看清金融市场的黑暗角落,更是一种对资本游戏中“权力与控制”的赤裸展现。
投行精英通过虚假财报、内幕交易操控股价,人为制造信息迷雾,散户眼中的“利好”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收割信号。
电影里,有赔光积蓄的老人、有借钱加杠杆的上班族、有幻想“财务自由”的中年人……他们并非影视中的角色,而是现实中你我身边的影子。
电影告诉我们,你可以参与市场,但不能盲目;你可以追求高回报,但不能忘记风险。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