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核心团队扮演要角/陈绣茗

建立企业文化四阶段(上)

每每跟业者聊到有关于团队、理念聚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都离不开企业文化。

在职业过程碰到许多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每当聊到企业文化这个话题,业者就显得有心无力,想要打造文化却又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和创业者个性与创业过程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企业文化所对应的是创业业主的人格和理念,其中,也包含企业的发展历史。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按正常发展的过程,将会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念种子

常常是一个单独的创业者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一种与某一产品、或新科技、或新思想的信念,作为一种理由来创业。创业者透过自己的毅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热情投入创业工作、以致达到这一创业理念。

过去曾经有过一篇文章讲述如何协助一家餐厅业主撰写企业使命理念的故事,就是透过引导业主将自己过去为什么会创业的理由,简单浓缩描述成为企业文化。

第二阶段:核心团队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业者就必须不断宣扬在第一阶段发展成的理念,经过团队成员在日常之间的相互碰撞与调整,以及外界环境对创业理念的冲击、筛选,加上业者忙碌生活对初始理念开始模糊,此阶段所产生的各种的磨和,推动核心团队产生集体愿景。

这个愿景,是团队共享而不再属于创业者。 

关于上述餐厅业者推动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使命理念、其实在团队中也编制了一套员工价值信念。

这套信念并非文字写成这么简单,而是经过一连串与核心团队成员沟通与讨论,大家一至认同并开心接受这套价值成为公司接下来要推广的企业文化,并且还安排了一连串的宣扬活动以便确保员工牢记。

文化从种子到发芽的关键,就是创业者使用这一初始理念号召团队,让能认同理念的人加入成为核心团队,发展过程中让团队将当初的认同,发展成为彼此之间互相依赖的价值观。

发觉最近崛起的企业,尤其创办人都相当的年轻,都很善用这一点。但对一些传统业主,很可能过去并没有接受这些教育,导致大部分要不缺乏初始理念,企业发展至今没有核心团队,或在日常营运中没有宣扬这股理念,使得员工对企业没有产生认同。

大家过去每天过的就是朝九晚五、月底出薪资的生活,若此时想要大势推广企业文化,往往就显得障碍重重。

核心团队非所有人员

在执业时常常对业主强调,企业理念与使命不是上网搜寻参考修改写入“员工手册”就可以顺理成章在企业内形成的,没有创始人的理由,所有的文字都会显得很假。

这里要提醒读者的是,第二阶段指的是核心团队,并非全体人员。

企业文化确实无法达到人人都能认同,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识,但参与企业发展的核心团队,必须就是能认同这股理念的人,如此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才能展现出团队的力量。

请继续追踪下一期分享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与第四阶段,如何让辛苦耕耘的企业文化可以绵绵不绝的流传下去。

反应

 

财经新闻

权益认知度渐提高 企业需加强抗抵制能力

报道:张燕萍

(吉隆坡18日讯)抵制潮蔚然成风,大马企业该如何自处?

专家提醒,随着人民对捍卫自身权益的认知度日渐提高,抑或跟风使然,对不满的品牌展开抵制活动恐已成常态,大马企业需适应这种营商环境,加强抵御能力并建立与消费者的永续发展关系才是上策。

纵观过去种种案例,国内人士对一些品牌的抵制活动,往往先从网络上发酵,随之一呼百应形成强大抵制力量,让相关业者无力招架。

然而有专家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强调,业者需接受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所带来的监督,同时加强对环境、所处的社会群体以及治理所有规划,不只是针对问题发报告回应了事。

另一方面,在民主自由和人权下理性通过抵制行动表达不满是好事,然而一旦演变成失去方向的人身攻击,则将破坏国家的形象。不过,也有经济学者认为,这不会影响招商引资。

在他们看来,变相的抵制行动虽不至于对国家经济造成长期影响,但导致大马形象下滑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为此重塑国家形象是当务之急。

黄锦荣:不涉及政策层面

抵制冲击多元环境

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认为,一旦社会身分认同越来越普及化,人们皆以各自文化、宗教身分自居时,社会不再只是纯粹的族群或宗教化分,大家会根据本身要求提出诉求,这将对企业多元环境带来冲击。

“因此,当出现更多诉求时,企业的营运不再是纯粹于产品的优劣,而是在为不同群体服务时需有更多层面的考量。”

他指当面对营商环境变得复杂时,企业要有责任,除了注重品质和销售服务,也要兼顾整个营运链如产品售后的感观、经验、体验等的客户需求。

他向《南洋商报》指出,预计未来仍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抵制行动,企业也要开始适应这样的环境变化。

“当我们越强调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抵制行为就越会出现。各别群体都会有本身的权益考虑,企业更需对社会责任有所醒觉。”

黄锦荣提到,政府没办法压制人民表达不满,反而更多时候应让民间发出声音。

让团体有维护权利

“当抵制行为发生时,不需要太担心,也不用闻风起舞,政府应根据民间的考量让各团体都有维护自己权利的空间,当商家面对不公平对待时也可以反起诉,同时允许消费者有反映声音的空间。

“并不是每一个抵制行动都是成功的,除非事件演变导致影响社会安宁,这则另当别论。”

他指政府的任务是在不同群体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不过度干预或打压,但必须维护整体社会和法治的环境。

黄锦荣认为,抵制运动不涉及大马整体经济,这只是对涉及的企业造成影响,它是消费需求转移的模式,即使是引发失业,也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就业运作。

他说,招商引资也同样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抵制浪潮不只是属大马特有,并且也不涉及政策层面。

林福炎:破坏种族和谐
大马形象被“扣分”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福炎认为,虽然国内各种抵制活动对经济没有构成长期影响,也不影响外资流入,但伤风化的抵制却会导致大马的形象被“扣分”,因为我国对国际舞台主打的是多元种族和谐的形象。

他表示,外资在筛选新投资市场时,一般以有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性作为主要考量。

“在合法的情况下,要是抵制行为是理性进行,那是很好,并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然而,我国过去所发生的抵制案例且出现种族情绪问题而衍生社会问题,那是不正确的。”

无论如何,他相信虽然抵制行动会影响一些经济活动,但由于消费市场有替代品,因此影响也是短期性的。

林福炎认为,长期教育很重要,必须通过公民教育让人民能以理智和成熟的思维传达诉求,而不是用仇恨打压:“大马是多元国家,政府需要把关并严格执行法令,遏止极端分子滥用抵制行为分裂人民团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