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Project Syndicate

中国经济仅用40年就变得强大起来,这是一个以大流动和大繁荣为特征的时代的成功。我们本以为这个时代会有未来,但如今未来正在变得陌生和极其不确定。

确定的事实是,美国和西方世界强劲的政治逆流,和一场席卷地球的病毒肆虐迅速将全球推向了后疫情的时代。可以确信,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将被不断强化的国家安全和边境管控所塑造。

对于崛起中的巨大经济体,时代的变化方向并非中国所愿,但中国要寻求确保国家持续提升其实力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说得通的。

除了致力于维护全球更自由和更公平的经贸规则,中国希望国家的力量能为其畅通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有力的保障。这让内外“两个循环”被写入长期战略规划并为实现核心技术自给而设立攻坚战略变得可以理解。

但外界对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加强的国家控制深表疑虑。更多的猜测或许是,中国以其现有的实力将抑制市场经济发展,以换取强国目标至上。更有甚者认为,中国将回到邓小平之前的发展模式上去。

这样的评价言过其实。中国既无意用国家控制取代市场经济的地位,也无需关闭其经济与外部的联系。政府对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市场监管的加强,是出于对确保国家长远目标的意图,而非巧取豪夺。

中国已明确如何调整其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路。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更多依赖自己庞大的国内市场,并将致力于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享有优势,以把被少数国家钳制核心技术的风险降到最低——这部分解释了华为事件为何在中国受到举国关注。

中国经济将更内向

即使不考虑中美对峙和全球时代的改变这些因素——这被认为是中国着手实施新战略的原因,因人口规模巨大,中国经济将变得更加内向且在科技上取得领先地位,似乎也是迟早的事。

人口规模对中国的未来确实无比重要。实际上,人口规模对于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正在受到经济学家的关切。

考虑到长期经济的增长最终因持续的技术进步而延续,人口多的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应该比人口较少的国家能积累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机会,这不仅因为人口多意味着更多人才,也因为市场大能为开发新技术带来更高回报。

Klaus Desmet,Dávid Krisztián Nagy和Esteban Rossi-Hansberg在2018年一篇论文中,发展了一个将经济表现与人口规模联系起来的模型。

他们证明,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在跨国贸易和移民受限的世界里-这假设恐怕并不太离谱,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更大的市场,并且通过内部专业化和自我贸易可提供相对更多的机会来提高经济产出。

人口仍是最大优势

有意思的是,世界政治格局并非总是按理想的方向改变。可以预料,世界正经历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似乎将最终放大人口规模的力量——这有助于让人口发挥更大优势。

即使从全球的历史看,过去600年人口的命运乏善可陈,但正像《经济学家》杂志在去年的一篇名为“Hitting the Big Time”文章中提到的那样,从长远来说,人口仍将是最大优势。

尽管生育率这些年经历最显著的下降,但这并不会改变未来30年中国拥有的规模优势。

站在今天的起点上,人口规模为我们看待中美关系和全球经济的长远未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预测中国的发展将更多依赖自己的规模优势,这意味着长期来说美国不可能成功遏制中国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

孤立中国适得其反

但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并不明白以下事实:长远来说,美国优先的战略对美国维持在技术创新上的领先地位没有帮助。因为——这里显然是一个悖论——美国的优势长期是在移民和全球化中获得,而任何试图将全球化推向相反方向的做法,都只会强化人口大国的规模优势而削弱自己的优势。

所以,孤立中国或排斥一个超大规模的应用市场,不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技术崛起的路线,而且也会成为美国科技领域长期的伤痛。

加快科技自主创新

所以,也许这样的看法是对的,即中国实施更加内向的发展模式并致力于科技自立,并非完全由美国的战略转变并视中国为竞争对手而触发。

实际上,很早以前的美国也是如此,它更像是国家的规模优势的产物。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推测,如果美国坚持不变其对华孤立和敌对政策,后果之一将会是这样,即中国将不得不在假设脱钩情形之下,考虑新的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战略——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如此,以期加快自己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极端的情形可能是,美国和中国未来各自主导其技术供应体系,包括在技术标准和规则上渐行渐远。

中美可共享利益

虽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必须意识到,从长远来说中美依然在全球有较大的共同利益,可以共享而不是相互排斥。美国从中国经济崛起中依然有巨大的获益机会,而中国从先行者那里依然可以学到很多,也是无可置疑。

无论如何,中国还是发展中的经济体,人均GDP仅为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即便人口规模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加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依然是重要的。

那些能够放大人口规模力量的条件几乎都跟经济的开放和知识、思想更自由的传播状态密不可分。

另外,因为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出现具有持续迭代的特征——这是美国技术领先的根本原因。

因此,一个鼓励分散化的经济活动和开放性的体制对于提升技术迭代能力更是不可或缺。以此而论,正如中国领导人强调的那样,中国不可能改变市场经济主导的发展道路,更不可能回到封闭的经济模式。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言论

美国从不讲真话/罗汉洲

中美两国元首于北京时间4月3日晚通电话,可说是拜登总统期待已久的事。拜登告诉习近平主席说,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也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发展。

习近平则告诉拜登,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对台独的分裂活动及外部纵容支持绝不会“听之任之”。习近平也促请美国把“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实到行动上。

行动背道而驰

美国从来就没有把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实到行动上,其他的承诺也都是讲一套做一套,全都不当一回事,这其实是美国一贯的行事作风。

尽管它一直把“不支持台湾独立”这句话当作“歌仔”般唱了一遍又一遍,但行动上却是背道而驰,因为它同时强调“反对改变台湾海峡现状”。

反对“台海改变现状”就等于庇护台湾偏安一隅,自成一个不受北京管辖的政体,这种做法已等于支持台湾独立。

为了要“保持台海现状”,美国在1950年派遣它当时最强大的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阻止中国渡海统一台湾,前后约30年,这种公然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侮辱性远远超过所起的实际作用。

阻吓大陆武统

此外,美国几乎不时售卖数十亿至百亿美元军备给台湾,又派遣教官到台湾训练台湾军队,也从不讳言这些措施就是要强化台湾的军事实力、阻吓大陆武统。

换言之,美国口口声声“不支持台湾独立”,行动上却已是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口口声声说奉行一中国政策,潜台词却是一个中国,一个台湾国。

与此同时,拜登说了好几次美国无意和中国冲突,但曾提名参加2024年总统候选人的民主党人玛丽安娜威廉森去年揭露,美国在中国周边设立313个军事基地;航母战斗群长驻日本外,又时常派遣其他航母战斗联合日本、澳洲、菲律宾以及欧美盟国在中国门前操兵练马,分明是准备随时对中国开战。

还有就是,拜登刚对习近平说美国无意和中国发生冲突,另一边厢,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弗林却在同一天宣称美国计划在印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它的副国务卿坎贝尔又宣称由美、英、澳组成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可以阻止中国攻击台湾,这些语言即是准备随时和中国冲,也等向中国叫战,美国总统所讲的与所做的就是南辕北辙。

睁眼说瞎话

至于“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那可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打从特朗普开始,美国即已无中生有找借口抵制中国产品,如指中国没有民主、没有人权、雇用童工、强迫劳动来禁止输入中国货,或提高进口税。

究其实,就算中国果真没有民主人权,那又关美国什么事,谁授权给它来管中国的民主不民主?接着又指中国对维吾尔族进行种族灭绝,禁新疆棉制品,不但美国禁,又胁迫盟国一起抵制。

再到现在,更指中国高科技产品危害它的国家安全,能把美国人及美国国防数据传回中国,于是禁华为手机、华为5G、腾讯、无人机,连火车厢也禁,把美国人弄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现在看到中国电动汽车风靡全球,把美国电动汽车业打得溃不成军,于是又以国安借口禁中国电动汽车。

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动已到了走火入魔状态,其实就是妒忌中国的快速发展,拜登竟敢当众撒弥天大谎说“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