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人才枯竭挑战大/大马安邦智库

目前,中国不少城市都掀起了抢人大战,为此各大城市就纷纷推出门槛,为了在人才竞争中获胜,不少城市甚至不惜降低人才的门槛,有的城市甚至降低到中专学历的程度。

而在各行业,对于人才的竞争更是早于城市就已经打响,但是招到合适的人才仍然并非易事。



实际上,用人难现在是中国面对的普遍问题。以深圳特别合作区作为例子,从中国特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以往新区吸引人才的条件,其工资水平通常要高于正常水平的10倍以上,才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只有这样的工资和收入水平,才能抵偿城市公共供给的不足,令人有欲望去克服生活的困难。而现在无论是抢人的城市,还是抢人的产业,其成本都在大幅上涨的过程中,早已经无力支付如此高的薪资和福利水平。

此外,高层次人才的供应更是大成问题。这个水平的人才,往往需要一定时期的工作经验积累,而这样一来,人才的背后就是家庭。

传统做法改变

过去招聘的都是普通工人,也就是所谓的普工,只要年轻稍加培训就可以工作了;现在招聘的每一个人才,实际都要解决家庭的安置问题。



就算是没有结婚的人,也要考虑未来很快结婚置业的问题,这一切都将导致安置成本以及人才成本会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中国老龄化以及少子化的现实,正在迅速改变中国许多传统的做法、经验和政策。过去行得通,今后可能行不通;过去成功的,今后可能会失败。

就产业园区尤其是新区的建设来看,今后在东南沿海的高成本地区,除非依托现有城市环境,否则新区建设将会遭遇人才困境。

实际上,一些劳动力供应量大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化的进步,城市环境的改善,今后反而会比东南沿海地区更适合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他们将会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土。

“抢人”行业迟早没落

只要是继续依靠“抢人”来维持的行业,都会沦为夕阳行业,这是中国人口变动规律决定的事实。

按照一般的人口规律,开始的时候总是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普遍集中。不但中心城市的人口出现上涨,几乎所有地方的城市人口都一样。

在下一个阶段,按照人口规律,随着总人口规模的约束,一般城市的人口规模开始下降,只有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得以继续维持上涨,部分城市出现人口荒的现象。

到了第三个阶段,由于人口总量以及老龄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约束,整体上进入人口停滞乃至人口萎缩阶段,这将导致即便是都市圈的人口也会减少,如果遭遇更高的人才水准要求,那情况就会更为明显。

比如日本,1970年至2010年,500万人以上都会区人口比重增加9.4个百分点。在日本,人口长期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集聚。

农村也自身难保

1884年至1973年,东京圈人口占比从10.8%增至23.9%,大阪圈人口占比从10.5%增至15.0%,名古屋圈人口占比从8.3%增至8.4%。

之后,日本人口迁移从向“三极”集中转为向“一极”集中,2014年唯有东京圈人口占比达28.3%。在韩国,首尔圈人口占比从1955年的18.3%增至2015年的49.1%。

在中国,教育虽然极大的助力于城市化,从农村吸收劳动力,经过教育之后,再向城市输出人才,完成人才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转化过程。

不过由于农村的劳动力和人口已经濒临枯竭,教育行业也将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人口压力,自身难保。

未来的中国,只有很少的选择,要么是输入外劳,要么就是输出行业,进一步的新区建设仅能在中西部的少数地区实现。

由于人口压力,中国已经到了输入外劳、输出行业的阶段,中国各地政策以及国家政策应该尽早设计和调整,适应形势的改变。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德国之声

五一黄金周:近3亿人境内出游 香港热度“退步”

(香港6日讯)2024年的五一节长假,是中国结束疫情封控后的第二个五一黄金周。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境内旅游业进一步复苏。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周一(5月6日)发布的测算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人民币(约1097亿令吉),同比增长12.7%,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旅游城市的景点又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杭州西湖的断桥、白堤等景点再现游人摩肩接踵的拥堵场面。

文旅部数据中心客流大数据监测显示,“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出境游客189.7万人次。新华社报道称,随着航线恢复、入境便利化措施的落地以及互免签证国家数量的增多,入出境旅游“快速恢复。”

但香港作为中国游客出境游曾经的热门目的地,如今却风光不再。据官方数据,此次五一长假期间,入境香港的中国旅客人次有76.6万,略低于港府预期的80万;较去年的62.6万人次大增22.4%。不过,相关数据仍不及2019年的99.7万中国旅客入境人次,即只及疫情前的77%。

而以中国客为主的澳门访客,“五一”期间亦只有60.4万,日均旅客人次不足12.1万,低于澳门政府预期的13万人次。

中国客在香港:消费降级?

此外,中国游客在香港的消费开支水平也有所下降。据报道,许多曾经蜂拥而至的中国富裕人士被成本上精打细算的游客取代了。其中一些人只对免费的走马观花式的城市观光感兴趣,并在深圳过夜,以节省开支。

来自辽宁的一对年轻人说,他们更喜欢跟随社交媒体上的徒步导游,而不是参加旅行团或在奢侈品店购物。“我个人不太喜欢跟团,因为自由度比较低,我更喜欢漫无目的的游逛。”

在年轻人中使用十分普遍的社交平台小红书,成了为短期游客,特别是“一日游”提供香港旅游攻略的首选。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和旅游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梁尧忠表示,中国游客旅行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与中国经济复苏的迟缓有关。“中国经济的复苏速度不如我们预期。当人们利用可支配收入时,他们现在变得更加谨慎。”

而自2023年2月中国重新开放边境以来,香港人到中国购物和娱乐的人数激增,周末人们纷纷涌向深圳和珠海等邻近的中国城市出游。许多人说中国的产品和食品更便宜,服务更好。五一假期后,香港的酒店和餐饮业也在抱怨这个黄金周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中国旅客入境香港的人次逾76.6万,而港人离境的,则有114.8万人次,即港人离境人次比内客入境人次多约五成。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