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谁对创富没兴趣?/梁键铭

很多时候,钱多的人反而更有机会陷入金融危机,但这不意味着钱就是罪恶祸源,而是持有这些钱和财富的人,不懂得如何去驾驭,如何去管理财富,才会跌入与钱有关系的漩涡中。

我们工作赚钱,用带回家的收入,换取日常生活必需品,然后,因为需要为之前的消费负责任,因此也用这些钱支付给债主,当债还清了,资产的拥有权就真正属于自己的(比如房子)。



还有些钱是要存起来,以便日后有能力支付一些高消费或昂贵物品。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每个月都过着高消费模式的社交娱乐生活,就很难突然把生活方式做个大改变。

除了消费,我们也需要让带回家的钱有机会增长,自己通过劳力赚钱的同时,钱也有在“工作”,为自己增加收入或增加财富。

财富创造的意思,就是把一些现在没有的“变”出来,若根据这样的理解,财富目标就是让以后的财富比现在的财富更多。

提高收入4策略

想要让自己未来的财富比现在的更多,可以有一些简单方法:



●增加收入

●减少开销

●投资

●全面理财规划

有些人会选择采用提高收入的策略,比如在下班后兼职副业赚取额外收入,让每月带回家的收入变得更多。

可是,也有人由于生活困难钱不够用,才被逼在下班后继续工作,寻找额外的财路。

管理失当难治本

在有一部分现时面临钱不足够的人,其实也是源自之前的管理失当或错误所导致,因此,只是单单提高收入恐怕也不是治本的方法。

况且,在我曾经见过的个案当中,有不少是在赚钱高峰期错过了妥善管理财务,以为收入增加就可放慢脚步享受一番,一旦这些额外收入停止后,发现财务状况不仅没有改善,有的甚至比之前更糟糕。

改变生活方式难持久

减少开销这种方法是不错的,可是一个人可以减少开销到什么程度呢,则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每个月都过着高消费模式的社交娱乐生活,如何能够突然把生活方式做个大改变呢?

可能个案是有的,但却不是一种可以持久的现象,也不太实际,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明日的生活会更好,以后的日子会更进一步;没有人希望今天驾跑车,一两年后只能骑脚车。

或被债务绑手绑脚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都有一些债务需要处理和背负,因此,当我们尝试减少开销时,还是会被债务绑手绑脚。

比如近期的热题,高等教育基金的贷款该还还是不还?如何减少自己的生活奢华及降低消费,都无法轻易地把拖欠的贷款在轻描淡写间就给忘掉而不需偿还。

根据大马报穷局的数据,在2011至2015年期间,就有约28%的报穷个案是源于无法偿还汽车贷款而导致破产。

至于与房屋贷款有关的事件,在同一期间占了近21%,个人贷款的组别则占了约20%。

当我们基本上都逃不离这些贷款(可能除了个人贷款以外)时,想要轻易的减少开销然后把所省下的钱用以做投资以增加财富,就会变成一种可行但不会是最重要的。

但是,学会节省和存钱,是相当重要的美德,这一点不容置疑。

设投资目标抗通胀

那么,想要创造财富,就需要投资了,是吗?

投资是不可或缺的需要,不再是一种想要而已,这是因为今天的钱比明天的钱会较值钱,购买力会较强。

必需保住财富价值

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所致,物品会起价,因此,我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金钱以换到相同的物品或服务。

即使价格没有涨,物品和服务的素质和份量也将会减少,或者份量减低。

所以投资是在所难免,最起码投资目标是能够与通胀抗衡,才有机会保住财富价值。

但是,我们也看见不少有投资但效果不理想的个案,有些人投资几年后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这些情况,财富创造不成功已是不幸,还需要面对财富减少的后果,更是让人感到灰心。

全面理财降低风险

财富减少正就是财富创造的反方向。

如果出现财富减少,将来的财富就会比现在的更低,财富更不可能会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全面理财管理的心态和方法,才能有机会顺利且在较低风险的情况下,达到创造及增加财富的最终目标。

想一想,如果今天可投资的财富是20万令吉,也全部都拿去投资,没有什么流动资金或现金在身边。

突然,一些病痛导致我们需要2万令吉住医院,此时,假设投资数额还是原本的20万令吉,我就需要提出2万令吉摊还在医院使用信用卡账,财富就因而降低10%。

然而,如果拥有医药保险,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

另一个相当普遍的情况,可能是买了一些我不需要的保险,到了中途决定放弃时,只拿回所支付总保费的一小部分而已。

比较起来,如果当初把这笔钱放在银行回酬还更理想,也不会导致财富不增反跌。

随时应对意外事故

另外,我们也难免会遇见在处理所得税方面一塌糊涂的人,最后可能需要支付从前应该支付的所得税,再加上罚款及利息。

这种情况,意味着需要支付额外“开销”,也等于减低了未来的财富。

我们也不妨看看一些如汽车保险、火险等处理得不妥当的例子,到有事故发生时,就需要扛上一笔不小的费用。

缺乏规划老来焦虑

缺乏规划的情况,也会导致未来的财富比现在的财富更少。

比如在接近50岁时,发现孩子长大了需要升学,孩子有潜质也想到国外修读4至5年的课程,身为父母的又不忍心埋没孩子的才华,就决定全力支持孩子到海外升学。

可是,由于之前毫无准备,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来完成该计划,“成事在人”、“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些想法,就会逐渐浮现。

最终,发现自己刚退休不久,退休金就不太足够了,开始感到忧虑、焦急。

或者,到了70多岁,发现自己其实还相当健康,比之前认为活到70多就“差不多”的情况有差距,此时后悔恐怕都太晚了。

要不就老了没什么尊严,要不就年迈了还需要为钱而工作。

我们不仅需要定时定期想办法增加财富,也需要长期妥善管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设法减少这些“漏洞”,这样才能够健康地创造财富。

长期衡量净值增减

大家不妨学习不以财富的价值和数字,作为财务成功的衡量标准,而是好考量债务的价值,以净值增长来衡量财富是否有增加还是在减少。

若你有任何理财投资疑难杂症,请联络笔者以便能在此为你解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财经新闻

经济专家:产业链发展欠佳是关键 人才外流难招高端外资

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20日讯)大马人才被视为国际职场“抢手货”,人才流失之快已成常态,专家为此提醒政府需认清这趋势对吸引高端外资进驻的影响,尤其我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太久,再不从“陷阱”中抽身,人才只会渐行渐远。

近期有报道指新加坡招聘公司透露,令吉汇率持续疲弱且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有越来越多大马人跨堤前往该国觅职,以致求职咨询至少增长五成。

不过,接受《南洋商报》访问的经济学者皆不认为汇率问题是国人“出走”的主因,反之,国内产业链发展才是主要障碍,不仅导致人才外流,还无法吸引人才回流贡献。

他们认为,其他选择外流的原因还包括国人希望建立更好的职业生涯、开拓海外视野、提升竞争力等。

专家提醒道,大马已不能与新加坡比较工资,因当新加坡脱离大马时,大马已被抛在后头,如今更重要的是采取蓝海政策追赶,拉近与新加坡的距离。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大马政府目前走在对的发展道路上,即通过吸引高科技产业外资进驻及扶持本地企业提升,以期改善和提高就业质量,最终在“工抢人”情况下,料有助提升职业薪金和福利,以达至留人留外资目的。

林福炎:没必要比薪金

马新80年代差异已扩大

北方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福炎认为,大马没必要与新加坡比薪金,因为早在新加坡脱离大马之时,两国的人均收入已出现落差,当时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500美元(约2376令吉),大马则是300美元(约1432令吉),两者差距几乎近半。

“如今两者差距更是有鸿沟之远,新加坡人均收入为8万2000美元(约39万1000令吉),大马只有1万2000美元(约5万7520令吉),几乎有7万美元的远距离。”

他向《南洋商报》说,新加坡的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飞,80年代成功转型,两国差异从1980年开始增大,并远远抛离我国,以致人们常笑称新加坡独立前,大马还看到其排烟管,如今连个车影都看不见了。

“如今我们只能采取蓝海策略,特别是善用柔佛州的地理优势,在新加坡土地发展取得饱和之际,吸引该国外资进驻我国投资。

“当局也应该改善柔新交通系统,让国人更容易往返新加坡工作,减少国人移民新加坡的现象。两国关系唇齿相依,有钱一起赚,最终或可让大马经济发展慢慢赶上。”

要吸引高端投资
大马需有足够人才

林福炎表示,大马要吸引资本密集的高端行业,就需有足够的人才来满足职场需求,比如要有一定的工程师和专业人士等,否则将让发展受阻。

他以半导体为例,槟城早在上世纪就已涉足该领域,惟多年过去仍停留在从事低端营运活动,即组装和测试,当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专才助力推动。

“无可否认此高端行业需要更高的发展资本,以及外资进驻投资,但我国过去曾多次吸引人才回流,最终却面对失败局面。”

他直言,这些人再度离开,除了没有诱人的良好薪金福利,更重要的是国内没有类似产业链环境带动发展,以致他们回国后发现事业受阻而失望离去。

“当然,在人才国际化之后,我们也可引进外国人才,不过这些人更倾向于来赚钱,至于会否长期逗留,甚至成为公民及为我国贡献则是未知数。”

林福炎说,他目前未见有外国专才定居大马的数据,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见低端行业的外籍人士在大马成家立业后定居,甚至自行创业,即从事一些普通的生意。

“人们常比喻‘if you pay bananas you get monkeys’(给香蕉,得猴子),这句话正好就印证大马目前的情况,低薪就只吸引廉价劳工。若不要猴子,就应给好的福利,尤其在人才国际化之后,流失是必然现象。”

他重申,人才流失肯定会影响招商引资及经济转型活动,如今我国最重要的是展开经济转型,脱离中等收入陷阱,改善职场竞争力。

吴林泰:促进经济增长
需多管道阻人才流失

马大经济学院高级讲师吴林泰博士认同政府需采取措施避免人才流失海外,包括创建良好的创业和创新环境,帮助大马人才实现其潜力,并促进经济增长。

“除了吸引外资或提升本地企业发展来改善国内就职环境,政府也应关注初创企业的发展环境,比如简化创业流程、提供创业基金和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都有助于鼓励年青人创业。”

他说,在吸引高附加值产业投资上,政府可提供税收优惠、补贴、优质基础设施支持和专业人才培训项目,还有优化商业环境和加强国际合作来吸引外国投资,特别是在科技、金融服务和生物科技等领域。

他也建议政府建立更灵活的政策框架,及时调整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包括定期评估和更新劳工法规、税收政策和行业标准,确保它们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力保持一致。

“政府还可通过制定具竞争力的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吸引人才留在大马,包括减税措施、提高社会福利待遇,以及为企业提供补贴和支持。”

姚金龙:减少引进外劳
培训人才吸引投资

双威大学经济学教授姚金龙博士认为,我国职场犹如一条皮带形状,面对着两边角力拉扯,一边需要外籍劳动力从事“3D” (肮脏、危险及困难)工作,另一边则需要专才服务高端领域。

“政府通过减少引进外劳,迫使劳工密集企业转型,同时,又积极吸引高端产业投资及协助外资与本地企业对接,让后者作为其供应链,如此料有助提升业务发展。

“按上述发展步伐,最终不仅外资,就连本地企业也需聘用更多技能专才,为此,政府如今有必要加快培训人才的步伐,特别是目前市场最炙热行业——半导体领域。”

他指在服务领域方面,国内新兴行业或新创行业也提供不少创业和就职的机会,以逐渐改善年青人的就业率。
“这些计划都在实行中,一旦全面落实,肯定会改善现有就业环境,特别是提高职场竞争,促进职场薪酬和福利增长。”

对于远距离工作让人才国际化发展,姚金龙表示,这是值得鼓励的工作模式,一般涉足行业多为电脑编程、数据分析、软件工程开发等。

“这不仅让大马专才获得就业机会,也帮助跨国企业在大马设立海外办事处,尤其将大马视为区域基地。再者,远距离工作让国人留在国内,赚取外汇之际又可在国内开销,促进内需动力,对国家发展和贡献一举多得。”

他认为政府近年的政策已走对了路,在招商引资上主要着重吸引高端产业链投资者,同时又不忘扶持本地企业,尤其鼓励中小企业成为外资供应链,这无形中助力改善就业环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