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马智礼:加强学生多语能力
学校拟推国英语日

马智礼(中)在小学母校遇见当年教导自己的英语教师方美心(右)及郑巧云。

(新山14日讯)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建议全国各源流学校可以选择一天,例如统一周四为国语日,当天任何活动要使用国语或与马来文学有关。

他说,政府有意在学校推行国语日、英语日,以便加强学生的多语能力,尤其英语,这至关重要。



在加强英语方面,他鼓励学校指定一天为英语日,当天学生在校内皆以英语沟通。

他今日出席母校天猛公阿都拉曼第二国小的校友回校日致词时这么指出。

出席校友回校日的嘉宾包括柏伶州议员邹裕豪、天猛公阿都拉曼第二国小校长苏柏曼、校友会主席拉布拉依扎等。有138名校友返校相聚,也有多位退休教师出席。

过后受询时马智礼补充说,国语日与英语日的计划有待与相关部门、单位探讨。

加强学生第三种语言



马智礼欢迎学校尝试加强学生的第三种语言与第四种语言的能力,如中文、淡米尔文及阿拉伯文等。

他举例,昨日他与芬兰大使交流,芬兰的教育素质是世界第一,该国小学已着重培养学生的多语能力与人格的塑造。

他表示,芬兰的教育体系,一年级与二年级小学生没有考试负担,小学生至少已学习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4种语言。

“这位芬兰大使通晓7种语言。”

他提到,大马是多元种族、多种语言社会的国家,国语与英语必须加强与掌握,第三种语言、第四种语言等为何不能加强掌握?

他透露,本身孩子在一所私立宗教学校上学,该校另有教导中文及阿拉伯文。

培养品行兼优具竞争力下一代

马智礼说,教育部冀望未来国内学校能培养出有素质、具国际水平的下一代,不仅掌握多语、有知识与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品格与道德价值观。

他也建议柔州各源流学校联办活动,促进种族关系的融合。

反应

 

灼见

多源流学校不碍团结?/杨善勇

UCSI民调研究中心调查发现, 70%的国人认为,多源流学校并不妨碍国民团结,亦不会导致社会两极化。读到这里,华社理所当然地深感鼓舞,士气遽然大振。这些固然可以理解,但是,一旦深入剖析内情,亢奋恐怕就要随之消退了。

查1010名受访的样本当中,41%者来自国小、39%出身华小,另外的20%则是淡小的背景。按常理揣测,国民型的家长,一般倾向认同多源流学校;要是这样,两者相加,共有59%的支持率。

据此推想,换句话说,余下只有大约70%-59%=11%的国小父母,同意此说。这是什么概念呢?11/41=27%的国小父母心里,认可我们的想当然尔;反过来说,七成者心存保留。

实际上,调查报告,虽然仅有少数(25%)的巫裔受访者倾向我国应该废除多源流教育;不过,理解四分之一的总额,我们自可明白这些日子巫青团长阿克马何以肆无忌惮,嚣张跋扈了。

深究调查,还能觉察调查隐藏的信息,处处忐忑不安。诸如问及之所以选择华小,40%的家庭的凭借天经地义,华语乃是母语。那么,一旦母语悄然变了,随后的选择自然也大相逕庭。

此外,尽管57%的家长指出华小设施更好,然则,这个比率既不能全面反映国小家长的看法,也不能因此佐证华小校园的建设确实优越,而是建立在部分刻板印象的定论。

同样的,所谓69%的家长认定华小的学生更有纪律,67%的家长意识华小老师更加尽责,前提正是遵照我们预想的先入为主。而且,相对比较的对象,只限国民和国民型学校,没有思虑国际学校的选项。

非常不幸的是,正当舆论还在不断纠结多源流学校的存废之际,国立学校已经未必是广大家长首选。2024年哈佛录取的4名大马学生,3人来自私立学校;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落实成人成才愿景

在天下家长的心里,任何学校,什么源流,其实都不是问题。

教育的功能在于,是否可以落实成人成才的愿景。成人,懂得处世;成才,就会做事;融入社群,轻而易举;国民团结,也就水到渠成。

可惜,这个国家的视角,往往本末倒置。

时间、资源,都糟蹋在争辩多源流学校并不妨碍国民团结。50年前普查如此,50年后调查亦然。但是,如果发展接近200年的华校如果破坏团结,哪有大马今天的和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