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国阵又回到联盟时代?/谢诗坚

政治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且看看马哈迪医生的从政历史就会惊讶地发现到,不论是“联盟”的成立,或是国阵的成立,都与马哈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尤其是国阵的成立,从支持到最后打倒国阵的人竟是马哈迪,完全是不可思议的结局。

这段历史可从马哈迪的回忆录中看到,但“联盟”的诞生马哈迪只扮演支持者角色,因为他尚未涉及政治。虽然他在拿督翁于1946年领导巫统成立时已是党员,但他迟至1964年才正式从政。



因为联盟的成立属于上一代人的政治谋略,不是马哈迪的杰作。所以故事还得从1951年说起。这一年拿督翁在气愤巫统不按其理念开放门户下,携其儿子胡先翁另起炉灶,成立马来亚独立党。

当这个政党在1951年9月16日成立时,除了邀请陈祯禄主持开幕外,也同意马华的总秘书杨旭龄(新加坡杨邦孝大法官的父亲)及财政邱德懿出任“独立党”的中委(那时一人可参加几个政党),以显示其多元性。同时,急进党的林苍祐和国大党及雪州劳工党也都支持拿督翁的政治理念。

多党联合才能成事

但意想不到的是,拿督翁得罪马华一位地方领袖李孝式,不但未征询成立新党的意见,也不邀请李参加其党成立大会。结果不请自来的马华雪州主席李孝式个别与吉隆坡巫统竞选主席耶哈耶暗渡陈仓,由前者出资助巫统派出候选人。结果马华赢6席,巫统3席,拿督翁的独立党只得2席,另1席归独立人士(当年只选12名市议员)。这意味着李孝式已扭转整个局势,将马华、陈祯禄、林苍祐及国大党全部争取到巫统的阵营。因此于1954年在巫统的主持下,“联盟”成立了(另两个成员党是马华公会和印度国大党)。



拿督翁在老羞成怒下,也于1954年另立“国家党”取代马来亚独立党。这种改头换面的目的是要迎接1955年举行的普选,以和联盟决一高低。当年独立前的普选只选52名立法议员,另46名是委任的。讵料孤军作战的国家党全军覆没,连拿督翁也败北,说明独木难撑,还得多党联合才能成事。结果联盟大捷赢得51席,剩下1席归伊斯兰党。

联盟的胜利也使得取代拿督翁成为巫统主席的东姑阿都拉曼出任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马哈迪支持东姑保留各党种族色彩而高层合成一个整体;反而反对胡先翁的多元性政党)。两年后,即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取得独立,东姑出任首任首相,槟州的首席部长归马华的王保尼出任。

独立之后,联盟气势如虹,在1959年大选写意胜出,因而在1963年9月16日被英国授权扩大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将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纳入其中,而以西马的吉隆坡作为政治核心。在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虽然印尼发动对抗运动,但1964年的大选联盟更是再上一层楼,直到1966年印尼发生流产政变后,苏卡诺大权旁落,崛起的苏哈多则即刻取消马印对抗。可是联盟在1969年大选却遭遇沉重的打击,不但失掉三分之二多数席的优势,也丢了槟州政权,更未能顺利组成雪州和霹雳州政府,包括马哈迪也落选。

国阵如今打回原形

很不幸的,在大选后的第三天爆发最严重的种族冲突事件。在全国戒严下,敦拉萨于1970年取代东姑拜相。1974年5月,敦拉萨访问中国并促成马中建交,也使到国内政治气候有了明显的转变。

继后敦拉萨把联盟扩大成国阵,收编了砂人联党、民政党、进步党和伊斯兰党等,形成多党结合。对此马哈迪在回忆录中认为是正确的,因为有了多党组成的国阵,如果有一成员党退出,也不会瓦解政府。但如果结盟只属两三个政党,若其中一个退出政府可能就会瓦解。

换句话说,国阵由多党组成对巫统是有利无弊的(初期是9党,后期增加到13党),即使有一两个政党离开(如1990年沙巴团结党退出国阵及2008年沙巴进步党退出国阵)也无伤大雅。

但为什么马哈迪又能一手将国阵摧毁?那是因为反对党这边也是一个4党联盟,政权被动摇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国阵的长期执政下出现诸多问题,引发人民不满;尤其是消费税的实施更是怨声载道。马哈迪也就成为压死国阵的最后一根稻草。其结果是联盟摇身变成国阵(44年后),如今又再打回原形,只剩下巫统、马华和国大党,连东马的政党也离开国阵了,这就是如假包换的“联盟”。

反应

 

政治

【新古毛补选】巫裔选票支离破碎 马哈迪:火箭或在新古毛胜出

(吉隆坡27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预测,由于马来人选票分裂,行动党将赢得新古毛补选。

马哈迪表示,以马来人为基础的分裂政党的出现,导致马来人选票变得支离破碎。

他在土权党开斋节开放日向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说,“尽管该选区的马来选民比华人选民多,但马来人分裂,而华人团结。因此行动党可能会获胜。

“当时,马来人在巫统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我们每次都能获得三分之二(在国会)的席位。然而,我们变得分裂,并从那里出现了更多马来政党,包括土权党。”

新古毛国席将迎来四角战,除了团结政府和国盟各派出候选人,人民党和独立人士也插上一脚,让选情更为扑朔迷离。

早前曾有分析指行动党或取胜,但是多数票或将大减,而国盟方面也预测,需要有较高的巫裔投票率,才能拉高胜算。

雪兰莪州新古毛议席的选民混合,其中马来选民占46%,华人选民占30%,印度选民占18%,其他选民占5%。

学者曾在第15届全国大选后分析,希盟获得11%巫裔支持,巫统则占33%,而国盟则已经过半,占54%,但国盟在非巫裔选民支持率仅约0.05%。

希盟和国阵组成团结政府后,也曾协助巫统在多个巫裔选民为主的选区胜选,包括彭亨柏朗埃州议席补选、刁曼州议席补选和甘马挽国会议席补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