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动起来,佛教青年!

友人曾经对我说,他选择升学、选择拿博士学位,是因为希望未来他可以以博士的身分,为佛教发声。他说,一位佛教青年以博士身分提出来的看法,对一般大众而言,也许更受重视与有份量。

其论点也相对道出佛教青年在思虑如何发展佛教方面,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或从事不同行业,以展现佛教徒的入世关怀、思辨力度,还有参与国家发展进程的力量。



我们这一代的佛教青年,可以做些什么?甚至还有哪一些我们还没做,而又应该努力去执行的?

●佛教青年投入各行各业

佛教青年多为投身服务于私人领域,我们比较少能看到在公共服务领域出现佛教徒的身影。七、八十年代的马佛青,其从领导层至各地的委员会理事,不乏是教师。我们看到当年的佛教青年老师,如何通过身教与言教,接引学生学佛。

当然,除了老师,我们也希望佛教青年涉入其他公务员的职业,包括军警。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佛教青年的参与,我们投身在公职的同时,也可以展现佛教徒的典范。我们需要让政府与友族同胞及不同信仰者,看到佛教社群对国家发展的参与及投入。

●佛教青年关心政治与公共议题



佛教徒给人的印象是明哲保身,甚少对国家公共议题的回应,甚至对政治是冷漠的。

佛教青年除了是佛教徒,也是这国家的一份子。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需要对时事课题有更多的了解,需要对不公不义的政策给予回应。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的力量,也可以分别以个人看法,在报章、在社交媒体,甚至一些讲座、课程,来表达佛教社群对家国的关心。

所以,佛教青年需要多方面的涉略,甚至对国家发展抱有敏感度。我们需要积极阅读书报、网络讯息,再作思考与分析,以便进一步作出回应与行动。

●佛教青年加强演说与文字能力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天生的演说家或拥有一定的文字功力,但佛教社群偏偏最缺乏善说能写之人,以为教为法而作出捍卫。

我们有想法,但无法把它化成文字,也无法组织能令人信服的语言,这是佛教青年在推动佛教工作需要多锻炼与不断加强的。

我们也需要掌握多语,通过不同语言文字,让不同阶层的大众,了解佛教与看到佛教社群。

●佛教青年参与学术研究与历史记录

这是目前大马佛教最匮乏、也相对不受重视的一环。我们谈弘法、谈教育、谈慈善救济,甚至谈青年、谈儿童、谈培育人才,就是忽略学术研究。

佛教在这片土地的发展,往往需要依靠当权者那残缺而偏袒的官方记录。我们看不到佛教社群如何为自己的过去作整理与整合。

我们也需要佛教青年从年轻开始就投身于学术研究,可以是义理的学术研究,也可以是佛教发展,甚至这片国土佛教生态的研究。佛教需要前进,不能只有单纯的佛教与弘法活动,我们更需要不同层面来剖析佛教的发展,进而提供有策略性的计划。

佛教青年可以扮演的角色更多,但每个人的志向、兴趣,还有能力皆不同。愿更多佛教青年,为法故、为教故,应该多方面加强自己的社会价值与参与度。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程,佛教青年作为这国家的子民,是匹夫该有之责。

冀望佛教青年动起来!这一代交到我们手中,正法与圣教的延续,靠我们了!靠每一位都需要动起来的佛教青年!

摄影:陈奕龙

反应

 

登彼岸

【悼念星云大师】星云大师教会我的事/薛振荣

文:薛振荣(马佛青前会长)

曾经有一位佛教界前辈,知道马佛青联合不同道风与传承的全国性佛教组织,包括马来西亚佛光山,一起办大马卫塞节庆典,他如斯对我说:“为何我们不能纯粹联合‘本土’的佛教组织就好?怎么要跟外来的佛教组织合作?办大马卫塞节庆典,就该由所谓‘土生土长’的佛教组织联合办。”

我当时突然想到,如果台湾佛光山,甚至星云大师仍旧停留在这样的角度与心胸,就不会有“法水长流五大洲”。

1.时代前端的视野

佛教组织办活动,都会秉持“先以欲勾牵”,开方便门,举办看似非佛教且通俗的活动,以接引更多大众学佛。马佛青在数年前,曾在各地举办篮球赛,包括全国赛,以吸引更多青少年来接触佛教。

1950、60年代,星云大师就在台湾宜兰举办篮球赛。在一个对佛教属于寺院、诵经、吃素的认知年代,举办篮球赛根本就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星云大师的卧薪尝胆,比许多佛教领导对推动佛教发展来得前卫,且走快了至少50年。

那个年代,佛教组织或佛教徒,只有对着经文唱诵,所谓的唱诵法器也离不开引磬、木鱼等。星云大师却勇于成立歌咏队,作词谱曲,使用吉他、钢琴等乐器,把佛陀的教育,以现代音乐,弘扬出去。

他深知,只要是为佛教未来的发展,而且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任何世俗的管道,都需要尝试。

2:有容乃大的胸襟

教育,一直是星云大师重视的,不管是僧伽教育,还是世俗的专职教育。大师曾说:“我当年没有受更高教育的机会,但我让我有能力的弟子,都有机会受如斯的教育。”所以,佛光山的出家弟子,不乏博士僧,而且在各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

佛教能在在五大洲弘扬,佛光山功不可没。星云大师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使自己多么能干与有才华,也不可能同时在不同区域出现。他于是把弟子们送往全球去弘扬佛法、设立道场。

星云大师重视青年,这是众所周知。80年代,星云大师应马佛青之邀前来大马巡回弘法,也为马佛青办“万缘法会”募款。大师了解到,在职青年没人脉,事业与经济也不稳定。所以,非常配合马佛青。这也造就马佛青那一代的元老们,非常感念星云大师的滴水之恩,甚至协助推动成立大马佛光协会,并在后来成为里面主要干部。

星云大师的待人处事视野与胸襟,一直是我当年在推动马佛青所秉持的精神。而且,这也与马佛青从创立至今的方针吻合,以一个前瞻性的全国佛教青年领导佛教组织,汇聚不同传承、宗派、年龄的佛教单位,建设大马佛教。

那天,我在宜兰佛光大学,看到某栋大楼墙上的一段话:汇千江之水,为教为众生。我想,这就是大师这一生最好的写照。

祈愿大师,乘源再来。人间需要更多的星云大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