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差别够小,奉劝收手/胡逸山博士

美联储(相等于其中央银行)属下的联邦开放市场委员会最新决定,再度升息0.25%,令美联储借贷予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达到4.75%至5%左右。

该委员会这一趟的会议持续了两天,据说委员们对于继续升息与否、升多少息等,有着激烈的辩论,最后才妥协于只升0.25%的息。

压缩通胀

可不是吗?美联储通过升降利率的手法来尝试压缩通货膨胀,这个立意也还是善良的,根据过往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有效的。但问题就出在尤其是升息时所衍生出来的社会经济“副作用”。

升息与任何公共政策一样,几乎都是有一好、没二好的。

银行的利息提升了,大家更乐意把多余的钱(所谓可支配收入)存入银行里去“吃”利息,也就没有闲钱来去购物,那么宏观经济上对于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就大幅下降(或谓需求低于供应)了,彼等的价格也就必须应声下滑,以尝试吸引大家出手来“执平货”,那么要把百物原本腾升的价格拉低的升息目标,理论上也就得以达到了。

但银行借贷予商家的利率同时也会高企,而商家们看到商业贷款的利率那么高,自身的利润也就会相对地降低,屈指一算,觉得不划算,也就索性不贷款,或至少贷少一点款了。

而商家们本来要贷款来扩充营业的念头,也就暂时打消了。

负面效果

这一来就有了两个相连的负面效果,其一是上述不贷款(或贷少款)的商家们,也就不再(或减少)生产或销售产品与服务,那么宏观经济上的(上述基于不消费或低消费的)需求,就未必再低于已然越来越低的供应,而是需求与供应会越来越接近,甚至需求有可能会超越低迷的供应。

如此的话,则商家们要把价格往下调的原动力也就失效,倒不如卖回原本高企、甚至更高的价格了。那么,升息原本的用意也就被击垮了。由此可见,升息的手法也不是能持久压低价格。

第二个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升息副作用,那就是一个因升息而造成的消费不高与商业不扩充的经济体,也迟早演变成一个衰退的经济体。

所以,美联储不断升息,美国以至全世界经济的不振也就会持续下去。

而且有时还会引发之前不太受到注意一些副作用,如上期所述的一些银行因升息导致收支一时难以平衡而倒闭的坏消息等。

执迷不悟

但看来美联储即便有着激烈的内部争议,最后也还是执迷不悟地再度升息,可谓不惜代价地力图把美国的通胀率,拉低到美联储最为心仪的2%。

这2%坦白说也不是一个具有经济学上特俗涵义的数目,顶多不过是美联储根据美国经济发展经验,以及要允许一定的通胀率来刺激商家的逐利,让经济得以增长的一个妥协数目。

我以前就有倡导过,美联储倒不如采用另一些准绳来衡量升降利率的迫切性,效果可能比这固执的2%通胀目标还来得好,至少副作用可能没那么强。

如当利率与通胀率之间的差别少过2%,则停止升降利率。如美联储采用这个准绳,那么当下的利率是近5%,而美国的国内通胀是6%左右,两者之间的差别,已然少过2%——奉劝美联储,是时候收手了。

视频推荐 :

反应

 

行家论股

振兴产业阻力RM2.25/刘礼誉

即将进入美联储两天的会议,整体美股反弹动力受到压制,交投走势显示买气缓和,三大指数只稍微上扬;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上升0.32%和0.35%,而道琼指数上涨0.38%。

由于美股开始转弱,本区域股市涨跌不一;日经指数上升1.24%,香港恒生指数和韩国KOSPI指数,分别微升0.09%和0.17%,而上证指数却下滑0.26%。

富时隆综指于4月30日突破52周高位后,出现套利现象,闭市时以1575.97点报收,按日跌6.69点或0.42%,整日交投波幅介于13.09(1575.97-1589.06)点。

富时隆综指30只成分股,上升股为10只,下跌股则有18只,2只没有起落。整体市场转弱,全场上升股524只,下跌股521只。市场成交额为37.48亿令吉,较上个交易日增长2.68亿令吉。

虽然市场氛围转弱,运输与物流指数持续创52周新高,带领整体马股。其中,大马机场(AIRPORT,5014,主板交通和物流股)闭市时报收10.00令吉,按日涨6.0仙或0.60%。另外,振兴产业(CHGP,7187,主板交通与物流股)闭市时报收2.13令吉,按日涨19.0仙或9.79%。

振兴产业的日线图出现突破52周新高的形态,出现良好的上升趋势。它的日线相对强度指数(RSI)指标显示超买,处于83.12水平。

振兴产业或在短期内引来少许套利。阻力水平处于2.20至2.25令吉的位置。支撑水平处于1.88至1.92令吉。

免责声明

本文纯属技术面分析,仅供参考,并非推荐购买。投资前请咨询专业金融师。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