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州选/陈金阙

伊斯兰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刚刚宣布,国盟在剩下的六个州选席位分配中,已经完成了80%,并有信心取得像全国大选那样的佳绩。
哈迪阿旺谦虚了,以今时今日伊党的气势,以及六个州的议席布局来分析,国盟应该取得比全国大选更好的成绩。
它目前尽情揶揄团结政府的其名不正;不过说来好笑,它之前捍卫的“全民意识”的意义,似乎和它目前揶揄的团结字号“异曲同工”,妙不可言。
民政份量没那么重
话说回来,哈迪阿旺知道华人对回教国的畏惧,这一次特别选在拜访槟州民政党总部时作出宣布,想要消除非回教徒的疑虑。想当年民主行动党也曾经和伊党合作过,为了让华人释怀,当时还高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呢!
只是,民政党在华人心中的份量有没有行动党那么重,大家心照不宣。不过,我们也期待民政党真正表态,即呼吁华裔人民不要害怕伊党,应该支持代表“廉洁”的联盟,不然,怎样形容它在国盟的地位呢?别忘了,它的地位,是土著团结党和伊党赐予的,如果它敢唱反调,那么,恐怕连上阵的机会也付之阙如。
说到唱反调,今日的团结政府一样面对同样的情形。本来是不同阵营的希望联盟和国阵,因为大敌当前,临时“团结”在一起,勉强组成了政府,很快的就要面对真正的挑战。
这未来的六州选举,议席到底要怎样分配呢?是不是执政时团结,选举时就化整为零,各打各的?这本来是利益结合的政府,哪里能够团结一致呢?
就算是枪口一起对外,内部也免不了起争议。到底谁是抓枪的那个人?他们是不是要回顾上一届大选,谁赢谁上?国阵可能已经不再有优势,这样的安排公不公平?会不会出现表面协商,背后抽后腿的事呢?无论如何,相信不会出现各打各的局势,因为,同一个议席如果出现国阵和希盟对打,相信只会给国盟大作文章,炮火重轰。
马华成团结政府鸡肋
另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马华还有出战的必要吗?在希盟和国阵合作以后,马华已经成了团结政府的鸡肋。公平来说,选举分配,当然要委派可以赢的人选。
马华从上次选举到这次大选,几乎是逢行动党必败,还有比较“同室操戈”,分散选票吗?不说别的阵营,就是国阵里面,巫统和国大党也对马华的议席虎视眈眈。马华能够争取到席位,主要还是因为它是国阵主要华裔政党。
如今团结政府组成,希盟国阵连成一线,它的地位比民政党在国盟还不如,它要何去何从呢?不看清这一点,开再多的检讨会议也是枉然。
不但如此,人民还可以反问一句,大局当前,行动党都可以减少入阁官职,你马华难道不能为了顾全大局,将议席全让给行动党吗?
当压力越大,反弹越多,行动党和其拥戴者对马华施加再多压力,都剿灭不了马华;但是这次大家抱起来成为团结一家,为大局着想,恐怕大当家巫统也不会站在马华这边。马华如果就屈服还是不服,还是不明确表态、模棱两可的话,没人会分配席位给它,它只好自动消灭了。
中美关税战暂时停火/陈金阙

关于关税谈判事件,美国终究没有等到中国官方的电话,只能远赴瑞士日内瓦,与中方展开为期两天的谈判。会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布,美中双方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协议,同意暂停“对等关税”90天。也就是说,双方将把原定的关税下降至原有水平的115%。
最终,美国“仅”征收30%的关税,而中国则相应将关税降至10%。随后,中国商务部也确认相关消息。至此,双方暂时鸣金收兵,休战3个月。消息一出,全球股市应声大涨,我国股市更是表现神勇,综合指数有望重返1600点以上。
从头到尾,都是美国高调挑衅,而中国则沉着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如同多角色演员,从得意洋洋到暴怒,再到自吹自擂,企图借中方率先软化来化解压力未果。
中精准打击美经贸软肋
此次停战,自然由他来抢功。他先表示“不想再伤害中国”,“中国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并多次提及有望在本周内与习近平举行会谈;中方则保持沉默。
美国其实更在意的是中国在4月初宣布对7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的措施,这对其工业体系构成重大打击。尽管外界预料中国不会完全取消管制,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审批程序。
这一轮关税战,让美国明白其对中国经济的评估过于自信,也暴露了其谈判姿态的脆弱。同时,中国以守为攻,在反制关税中精准打击美国经贸软肋,迫使美方不得不寻找台阶下,急于撤回高压政策。
无论如何,美国当前仍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中国则在“坐二望一”之际,选择不硬碰也不妥协,展现出沉稳与克制的气度。
中方明确传达讯息:正是因为美国越界在先,中国才采取必要保护措施,绍不容许外力随意染指自身的经贸领域。
此举也间接传达了另一层含义:若未来中国对台湾采取任何行动,美国最好勿插手,因为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中国从不退让。
特朗普施政反噬美经济
这一轮关税战也暴露出美国“以大欺小”、轻视盟友关系的本质,民心向背,恐让其“千秋霸业”开始动摇。况且,此次休战只是暂停90天,并非终结。特朗普施政的不确定性,恐将全球贸易置于长期动荡之中,反噬美国经济前景。
此外,由于中美互征高额关税,导致中国出口美国的货运大幅减少,接下来的90天内,美国市场可能面临商品短缺的问题。
随着关税暂缓,涌向美国的新一轮中国货柜潮或将出现,造成港口严重拥堵。然而,物流调度速度远赶不上货运需求,这将可能推高运输成本,缓解不了商品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