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你了解自己的投资性格?/前线把关

人不会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投资方面,性格可能会左右我们能否承担风险的情况,这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如年龄、财务历史、人生经验,环境和投资目标等的影响。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投资者根据他人的行为而频繁买卖股票。他们是对股市痴迷的忙碌者。他们踌躇满志,带着大笔资金踏入市场跟着流行的趋势投资。

这些人的亲朋好友也可能是每天靠交易谋生的日间交易员,或者是根据图表快速变化的价格趋势和模式进行交易的技术面投资者。他们为可以在市场赚快钱而感到高兴。这一群人都是股市交易量的创造者。

有俗话说,贪婪是前进的动力。但投机者一般的性格是相信风险越高回酬越高,而且会听信谣言入场。他们会做投机式的下注,并会为了一时兴奋而投资。

自然地,他们会成为情绪化的投资者,倾向于做出受情绪影响,一时冲动的投资决策。他们经常很快做出投资决定,事后会感到后悔。他们是在市场上制造波动的一群人。

股票不是彩票

传奇投资者彼得林奇曾说,“虽然有时很容易忘记,但股票并不是彩票……它是代笔一家企业的拥有权”。

然后我们之间还有基本面投资者,在投资公司前会分析财务状况和业务可行性。他们或许是价值投资者,寻找业务增长、债务低、现金流良好、资产负债表稳健且治理良好的公司。

他们会寻求以较低的估值购买股票,并趁估值较高时出售——在理想情况下,在超过股票内在价值的水平出售。

这与那些在价格上涨时仓促入场,在价格下跌时恐慌卖出的人恰恰相反。前者通常是了解公司的投资者,在购买股票之前对公司进行了仔细研究。 

“股神”沃伦·巴菲特曾说:“投资者最重要的品质是性格,而不是智力。”

当市场对投资不利时,我们可能会变得不理性并试图仓促交易。有修为的投资者已学会不去关注市场,最终可能在长期内获得最大的回报。

你了解自己吗?我们的投资风格可能会在漫长人生中产生变化。个人的性格特征会影响投资决策和结果。

了解自己的投资个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掉入情绪陷阱,坚持长期财务目标。 

贪婪、恐惧、缺乏耐心、过度自信和其他情绪化特质,都会阻碍我们在股市中取得成功。

无论你目前的投资个性为何,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重新开始,深入探讨长期投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新年快乐,祝你2023年投资好运!

企业监管部门经理朱仪玲

MSWG重点观察股东大会及特大:

NWP控股(NWP)(股东特大)

简报:公司建议多元化业务至沙矿采集、贸易、出口和相关业务活动。

宝光控股(POHKONG)(股东大会)

简报:黄金需求稳定和金价走高,宝光控股2022财年营业额增加了51%至13.6亿令吉。净利按年也增加151%至9219万令吉 ,因为赚幅在金价上涨的情况下有所改善。

提问:公司在2022财年表现特出,业绩破了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记录(年报第42页)。但是,10.2%的派息率是10年来的最底记录(介于10.2%至37.3%)。请解释为何派息低于平均?

UWC公司(UWC)(股东大会)

简报:2022财年录得3.456亿令吉营业额,按年增加了21.3%。强劲的营收表现得益于全球对半导体的强劲需求,订单数量增加推动了UWC公司的收入增长,净利也增加16.7%至1.07亿令吉。

提问:随着现有和潜在客户的订单和询问增加,公司将扩充产量,包括在太平和峇都加湾设立新工厂。

a)请问截至2022年7月31日的产能是多少? 

b)2022财年工厂生产线的平均使用率是多少? 

c)太平和峇都加湾新工厂预测将增加多少的产量? 

d)为什么将工厂设立在太平而不是在槟城?在槟城不是更接近总部和附近的电力和电子中心吗? 

e)2023财年预测资本开销是多少?

启昌(ASDION)(股东特大)

简报:特大寻求股东批准某些债权人的偿还建议,总额达1640万令吉。公司将通过发行6767万不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每股4仙)和1.7127亿新股(每股6仙)全面偿还该欠款。公司也建议修改章程以发行该优先股。

协固工程产品(CEPCO)(股东大会)

简报:2022财年的表现大有进步,营业额录得1.48亿令吉,远高于上财年的8484万令吉。最终,公司录得税前盈利51万令吉,较上财年税前亏损1682万令吉大有好转。

提问:根据年报第99页报告,地理区域收入细分,非洲客户没有贡献任何收入(2021财年:205万451令吉),而东南亚的客户收入减少到1578万9912令吉(2021财年:1902万2313令吉)。

集团2022年大部分收入来自马来西亚,占了总收入89.35% (1亿3248万6673令吉/1亿4827万6585令吉) 

a)为什么非洲客户方面零收入,东南亚客户收入则下跌?

b)未来两年,有计划多元化地区收入吗?若有,有什么目标市场? 

c)2023年出口市场的收入展望如何?

Trive产业(TRIVE)(股东大会)

简报:2022财年营业额稍减至970万令吉,因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太阳能部门销售减少。该部门约占集团总营业额的80%。

基于减值回拨1600万令吉,公司取得净利1290万令吉,较上财年亏损5840万令吉大有改善。

提问:Persoft大厦的租金收入增加,产业部门的营业额从去年的150万令吉,增加到200万令吉(年报第9页)。请问截至2022年7月31日的出租率,对比上财年同期如何?

佐汉(JOHAN)(股东大会)

简报:2022财年蒙受1694万令吉净亏损,而2021财年则净赚1.61亿令吉,主要因为上财年脱售业务取得一次性盈利。

此外,营业额2204万令吉也较2021财年的4911万令吉下降不少。公司业务涉及手套制造、酒店和贸易。

提问:2021财年的盈利主要来自脱售信用卡业务的一次性盈利,排除此项收入,公司实际上是亏损3916万令吉。

此外,佐汉过去5个财政年中,持续营运的部门里有三年是亏损的。

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股东基金达2.29亿令吉,而股本为4.14亿令吉,代表股权资本比例为55.33%。

a)请问何时转亏为盈?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将亏损的业务改善转盈?

b)由于医疗(手套制造)部门将在2023年面对逆境,请问酒店和贸易部门如何提升整体财政表现?

Kesm科技(KESM)(股东大会)

简报:尽管Kesm科技的半导体设备测试和老化测试的产量有所增加,2022财年营业额稍减至2.467亿令吉,但是,净利则按年大跌77%至170万令吉。电子制造服务领域萎缩对其整体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提问:库存减记增加到140万令吉(2021:10万令吉)(年报第70页)。请问是什么库存?减记的库存有多少还可以销售或被使用?

南亚(ASTINO)(股东大会)

简报:2022财年录得6.13亿令吉营业额,按年增加了5.7%,主要因为产品平均售价增加。

但是,赚幅受到成本增加和库存减记所影响,导致税前盈利减少到6400万令吉。

提问:2022年财年的库存减记增加至1660万令吉(2021:1060万令吉),侵蚀了公司的赚幅(年报第5页)。

a)为什么库存减记增加? 

b)已减记的库存有机会在2023年回拨吗?如果可以,预测价值是多少? 

c)关于库存管理,公司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减记?

免责声明

●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持有文中提及公司少数股额。

●本栏简报与内容版权属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所表达的意见是采自大众媒体。

●我们将尽力确保所发布的资讯准确及最新,但不担保信息和意见的精确和完整。

●内含资讯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买卖建议,或认购相关证券、投资或其他金融工具的认购邀约。

更多详情可查询: www.mswg.org.my 

欢迎回馈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须平衡投资与消费/安邦智库

今年5月份,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面对目前的困境,最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是将更多收入转移到家庭,从生产端转移到消费端,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强消费需求”。

事实上早在2016年,安邦智库(ANBOUND)就发表了中国从“投资社会”/“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的研究。

安邦当时在研究中指出,在经历了“世界工厂”的发展积累之后,中国将从“投资社会”/“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在未来的消费社会,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主驱动轴”将发生切换,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消费,而不是来自于投资。

在消费社会,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将会有很大调整。全能型、主导型的政府角色将会有很大变化,“政府说了算”将让位于“市场说了算”,政府将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变成服务提供者和环境维护者。

同时,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掌控将会弱化,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消费社会,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保障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消费社会的基础保障制度。

全球化崩塌

安邦智库的追踪显示,从2000年至2023年的24年中,最终消费有15年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投资在其余9年里的贡献率超过消费。

要指出的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消费的年份,大部分都是中国经济遭遇内外部冲击,中国政府出重手以投资拉动经济之时。

比如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四万亿”政策;在2020年受疫情冲击,中国消费急剧萎缩,投资的贡献率急升。

一旦中国政经形势恢复常态,消费立刻回归中国经济的第一拉动力。

就此而言,克鲁曼对中国发展消费的建议,实际上在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中已经基本实现。从中国的政策来看,也早已接受了消费是中国经济第一支柱的看法。

近几年逆全球化的浪潮涌起,再加上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加速了传统全球化的崩塌,推动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构。新形势下,本土化的供应链和生产链布局成为新趋势。

形势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对生产制造的重视和强调。安邦估计,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24年消费的贡献率可能有所降低,但作为主导贡献力的地位不会有结构性的变化。

消费信心不足

但是,消费低迷、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能力受损,的确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问题。

从2022年底中国政府放开疫情管控至今,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与消费信心不足、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低迷有关。

从近年来中国的消费增速变化来看,总体增速出现了趋势性的放缓。尤其是冠病疫情爆发后的这几年,消费增长受到了明显打击。

因此,克鲁曼认为中国在经济政策上忽视消费,仍然执着于生产,也比较准确地指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作为大国经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单一依靠投资,因为中国不可能永远做一个“投资社会”和“生产社会”;但是,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变成一个高度依靠消费的“消费社会”。

未来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是“投资社会”/“生产社会”与“消费社会”相对均衡的经济结构。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