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去“荷兰”取经/许世平

由多政党及跨党派组成的新政府内阁,引起议论纷纷。有些人还将它与国盟的影子内阁作比较,表示庆幸未被带“去荷兰”。

“去荷兰”是句方言俚语,它有“被人陷害”、“走投无路”、“遭遇挫败”的含义;在经济学上,还有将资源诅咒传导的经济衰退效应,称作“荷兰病”。

打破魔咒踏上成功路

但是,当我们面对粮价飙涨,鸡蛋短缺的生活焦虑时,荷兰会给我们答案。

荷兰以各种农场著称,例如智能化的奶牛场,只要敲敲键盘,机器人就在工作,喂草、挤奶、冷冻储奶保存和出产都经由严格检验,奶质量居于世界前列。

作为全球第二大肉类品出口国,它按照个别地区规范及需要生产肉品,运用高科技和融资,市场分众做到极致,从饲养方式、宰杀过程、肉品种类、肉品部位、重量与色泽,均根据客户需求行销全球。

荷兰是全球第二大农粮食品净出口国,每年的农粮产品出口额达4930亿美元,这些利基因素均源于政府大力推动农业增值计划,以及企业化经营模式,还有农业大学作后盾及投入大量技术研发与融资支援。

政府却未干预市场机制,也未给予补贴,政府负责与各国协商签约,谈开放市场。

重视知识与技术,协调协作,是打造农业强国最根本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到世界,拓展世界。

做得好也勿施恩气粗

为拓展农粮出口市场,他们以不同的语言翻译,介绍他们的农产品。

因为看到世界的大,文化的多样性,他们鼓励学生多学各种语文,灵活思考,以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特质,整合力量。

当然,荷兰人与外国人通商和赚钱,要靠政府协助打通渠道,但这些都是政府应该的做事流程,不该视作政府提供或给予,因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才是国家主人。

就算政府做得好,也不应该有施恩气粗,人民更不必对政府折腰讨好或感恩。

今天,25%领土低于海平面的荷兰小国,有旋转的风车,漫山遍野的郁金香,美味的奶酪、童话,还有用铺砖机铺路,用机器人清理垃圾,充满魔幻现实主义和智能化农耕,种西红柿就像变魔术般。

他们的人民好学,学好荷兰语,还精通英语、德语,还自学法语、比利时语,充满移动活力,更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正是马来西亚人应该“去荷兰”取经和学习的对象。

反应

 

国际

限制过度旅游 阿姆斯特丹禁新建酒店

(阿姆斯特丹18日讯)荷兰阿姆斯特丹宣布,将会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兴建新的酒店,以限制旅客过多造成的影响。

市政府发表声明指出,要为居民和访客提供更宜居的城市,不希望出现过度旅游,未来只有当现有的酒店结业后,才能兴建新的酒店;新酒店位置以位于市中心以外为佳,可接待的旅客人数亦不得多于旧有的酒店,已获批的酒店建造工程则不受影响。 

过去7年,阿姆斯特丹已经持续收紧新酒店的审批申请,仍有 3万居民向政府提交联署,呼吁加强管制旅游业。

旅游业虽然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引发游客与居民之间的拉锯战。游客涌入抬高了当地的地价、房价,居民只能向郊区,甚至其他城市搬迁。

当地去年有2066万人次旅客在酒店住宿,还未包括住在度假屋、民宿或游轮的旅客数目,当局的目标是把数字压缩至2000万人次以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